大腸癌/哪些人容易得大腸癌?50歲後機率高!3飲食關鍵提早保命
大腸癌是台灣常見癌症之一,造成大腸癌的可能因素,包含遺傳、偏好攝取高脂肪、低纖維質食物的飲食習慣,及具有大腸息肉或潰瘍性病史者等。任何人都可能罹患大腸癌,只要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並定期接受大腸檢查,自然就能遠離大腸癌。
大腸癌的高危險群有哪些?
1.50歲以上:超過90%的大腸癌病人,年齡大於50歲。
2.飲食:大腸癌的發生和高熱量、高脂肪及低纖維飲食有關。
3.飲酒和吸菸者。
4.近親有大腸癌家族史。
5.家族性多發性息肉症候群的患者。
6.遺傳性非息肉性大腸癌的患者。
7.其他疾病:如罹患潰瘍炎性大腸炎、克隆氏腸炎、骨盆腔因惡性腫瘤曾接受放射線治療者,以及曾罹患大腸癌並已治癒者。
▲大腸癌高危險群。
怎樣早期發現大腸癌?如何診斷?
大便潛血檢查是作為沒有症狀的人群中篩選普查使用,不是診斷用。目前國健署有免費大腸癌糞便潛血檢查,凡年滿50歲~75歲國人,2年內皆可做1次免費篩檢。至於診斷大腸癌有以下幾種方式:
肛門指診
根據病史、體格檢查和肛門指診,70~80%的直腸癌可做初步診斷。通過簡單的肛門指診,即可查出距肛門7~8公分部位的直腸內腫瘤。
氣鋇劑灌腸
對於大便潛血陽性的人,可進一步做氣鋇劑灌腸下消化道雙重對比攝影檢查,對較早期癌症的發現率較高。
直腸鏡、乙狀結腸鏡或大腸鏡檢查
可直接看到病灶情況及了解大腸直腸腔內腫瘤的形態、大小及範圍等情況,並能切片做出病理學診斷,是診斷大腸直腸病變和癌症的重要依據。
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
對了解腹腔淋巴結和骨盆腔、肝臟轉移情況有一定的輔助,但不能作為大腸癌的早期診斷方法,其主要用於進一步明確了解大腸癌腫瘤侵犯的深度、範圍和遠端轉移的部位,以及對已知的腫瘤進行分期,作為選擇治療方案的參考。
▲大腸癌診斷方法。
怎麼吃才能遠離大腸癌?
許多文獻指出,飲食習慣與罹患大腸癌有密切相關性;想預防大腸癌,首先要調整飲食習慣。
會增加罹患大腸癌機率的飲食因素:
●脂質與膽固醇:常食用高脂肪、高膽固醇之動物性食品者,大腸癌死亡率高於素食者。研究發現,肉食者糞便中的膽酸及中性固醇較素食者為高,導致其造成突變的因素愈強。
●飲酒:研究發現,啤酒飲用量愈多者,罹患大腸癌的機率愈高。
會減少罹患大腸癌機率的飲食因素:
●纖維質:增加蔬果攝取量,可減少大腸癌發生率。因食物中的纖維素會增加糞便團塊體積,稀釋致癌物,及促進腸道蠕動,減少致癌物與腸壁接觸時間。
●鈣質:會與腸道中的膽酸、脂肪酸結合,形成不可吸收的鈣鹽,降低膽酸及脂肪酸的促進有機分裂作用,進而減少致癌機會。此外,鈣鹽在易罹患大腸癌個案的大腸內,亦有抑制增殖的作用。
●硒、維生素A、C、E等:為抗氧化劑,可協助去除氧自由基,進而減少致癌的機會。
美國癌症醫學會報告顯示,篩檢與生活習慣是讓大腸癌發生率與死亡率下降最重要的關鍵,只要平時吃得健康、多運動、作息正常,加上規律篩檢,就能遠離大腸癌危機;而肥胖的人從現在開始減肥,也能夠讓大腸癌風險降低。
看更多
大腸癌/一定會血便嗎?左右側大腸癌症狀不一樣!1種息肉會變癌
大腸癌/術後飲食要注意什麼?治療後如何保健?研究證實1招防腸癌復發
大腸癌/0~4期怎麼分?大腸癌可以活多久?4大治療方法一次詳解
大腸癌/中醫「化瘀解毒」輔助抗癌!飲食調理防息肉 癌友按2穴助術後修護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三軍總醫院‧國泰醫院
→疫後時代來臨,染疫怎麼辦?與疫共存怎麼防疫?快來看防疫懶人包!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