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舒肝吃綠色1
中醫師教你「少酸多甘」怎麼吃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諮詢專家/陳潮宗中醫師

春天是中醫「養肝」的最佳季節。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提醒,把握春天養肝的機會,讓體內的陽氣處於不間斷、持續旺盛的狀態,奠定下一整年健康的基礎。

春季萬物升發,養陽護肝更健康

陳潮宗說,中醫講求的是順應四季節氣、陰陽之變化而採取不同的養生方式。中醫內經提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中醫五行也提到「肝屬木,與春相應,主升發」。春季不只是萬物生發之際,也是人體從冬天的「藏」走到春天的「生」,人體陽氣在此刻起開始升發。

所以春天養生應保健體內的陽氣,使人體陰陽平衡,體力更旺盛,才能繼續應對夏日、秋季、冬季等新一年的挑戰。

春季氣溫變化大,更要注意養肝

春天養肝主要的作用,是調節全身氣機和血液,否則若肝臟氣機不暢、肝功能不佳,全身氣血運行便會紊亂。然而春夏季人體陽氣升發,血液循環和各種激素分泌增強,人的情緒波動較大,加上春天氣溫多變化,人體較易出現陰陽平衡失調狀態,更需要注意養肝。

生活作息要從早睡調整起

人體五行中,春季與五臟的肝相對應:肝屬木,木易生火,若沒有養好肝,小心容易上火。陳潮宗提醒,養肝要從生活作息先調整,中醫認為晚上11點至凌晨3點,是人的膽經與肝經運行時間,此時熟睡有助肝膽經的新陳代謝,因此建議晚上11點前就寢,早睡幫助肝膽機能調節,不要熬夜而損害陽氣。

注意情緒控制,舒緩壓力緊繃

人的怒氣有「上沖」的特性。「肝木」主「生發、升散」,如果經常有憤怒的情緒,很容易使「肝木」像發火般燃燒。陳潮宗提醒,肝火通常是因為身體長期應付壓力、過度緊繃,容易暴躁、失控。以現代醫學來說,是導致自律神經失調,在中醫來說是引起肝火旺。易動怒致使肝氣或肝陽升動太過,體內氣機逆亂,恐引發各種疾病。如引起失眠、口破及口乾舌燥、冒痘痘、胸悶、心煩等,反而傷肝了。

餐桌上的護肝佳餚

五行養生中,春天對應五色中的「青」色,要多吃青色的食物能促進肝氣循環和人體的代謝,幫助肝臟排毒作用。所以多吃綠色蔬果,包括綠豆芽、大黃瓜、小黃瓜、花椰菜、菠菜、芹菜、海帶等。五味中「酸」入肝,可以吃少量的酸助肝氣,但是不可過度,以免肝氣過旺,最好採取少酸多甘。五行中「土生木」,土屬脾主甘,多甘養脾可輔助肝臟機能。

花椰菜

人參補氣、薑黃活血養肝

華人社會向來著重透過日常飲食為身體做補養,陳潮宗說,傳統中醫認為人參大補元氣,而根據研究發現,人參對於環境荷爾蒙造成的肝毒性及生殖系統損害,具有保護力,人參皂苷具有降低肝功能發炎指數的作用。

同樣也常在餐桌上可以吃到的「薑黃」(咖哩的主要原料之一),在中醫認為它入肝經及心包經,具有活血化瘀、走竄行氣的作用。除了能活血養肝,陳潮宗說,薑黃還有抗發炎作用。研究發現,薑黃素具有促進酒精分解,讓肝臟分泌更多膽汁酸的功能;急性肝損傷實驗則發現,薑黃素透過抗發炎、抗氧化作用,有助抵抗如喝酒、疲勞等引起的急性肝損傷。

喜愛藥膳調理的民眾,不妨請教專業中醫師或營養師,正確補養,避免踩雷。

看更多文章

數位事業部製作團隊

健康2.0官網
內容策展組

全台第一健康資訊平台|健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