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癢到受不了?中醫3茶飲解毒止癢 1穴位改善搔癢脫屑

  • 健康2﹒0 整理
  • 2022/08/18 17:00
  • 傳統中醫治療異位性皮膚炎,通常分為風熱、濕熱、脾虛濕盛、血虛風燥,配合針灸或外敷,綜合治療改善症狀。目前中藥對異位性皮膚炎治療的作用包括免疫調節功能、增加抗氧化能力、減少過敏反應等。

     

    異位性皮膚炎中醫稱「四彎風、奶癬」

    在中醫角度,異位性皮膚炎好發於肘部、膝部、膕部(膝後窩)常見對稱性發作,故有「四彎風」之稱;發於手腕部的稱「窩瘡」;四肢或浸淫全身、滋水不斷現象,名為「浸淫瘡」;發於耳部稱「旋風瘡」;嬰兒濕疹稱為「奶癬」有起丘疹者,亦有起紅斑疹,或濕疹或蕁麻疹,反覆發作不斷;或有全身性乾燥剝落屑者,謂之「乾癬」。

     

    免疫不足濕邪為病,中醫依體質分4種證型

    中醫認為異位性皮膚炎主要是由正氣不足,濕邪引起,急性、亞急性濕疹常是兼熱邪、風邪相合所致,可泛發全身,重者濕熱變成濕毒,皮疹紅腫,滲出不止。慢性濕疹多因病久傷血,以致虛生風生燥,或由於脾胃虛弱,水濕失去運化而由寒濕所致。

     

    1.風熱型

    發病迅速,以紅色丘疹為主,泛發全身、劇癢、常抓破出血、滲液不多、舌紅、苔薄白或薄黃。相當於急性丘疹性濕疹及部分亞急性濕疹。治療以涼血袪風為主。

     

    2.濕熱俱盛型

    相當於急性濕疹。皮損見紅斑水瘡,滋水淋漓,味腥而黏,或有糜爛結痂,奇癢難忍,或癢痛兼作,煩吵不安。常有小便短赤,大便乾結。舌紅,苔黃膩。治療宜清熱利濕。

     

    3.脾虛濕盛型

    相當於亞急性濕疹。皮損色暗不鮮,表面有水泡及滲液,部分乾結痂,大便不成形,舌淡,苔薄白或膩。治療以健脾除濕為主。

     

    4.血虛風燥型

    相當慢性濕疹。皮損乾燥脫屑,色素沉著或苔癬樣變,搔癢劇烈,舌淡,苔薄,宜養血袪風。

     

    中醫對症治療常選藥方如:消風散、荊防敗毒散、人參敗毒散、溫清飲。體質改善常用藥方如:玉屏風散、麥味地黃丸、還少丹、十全大補丸、補中益氣湯。皮膚發炎期治療須辨其濕、熱程度不同而略有偏重。風濕熱並重者,予以清熱利濕,祛風止癢;熱重於濕者,多用清熱之品;濕重於熱者,宜健脾除濕。慢性者以養血滋陰潤燥為主。

     

    3茶飲舒緩異位性皮膚炎,1穴改善搔癢

    清熱舒緩茶

    【材料】連翹、菊花、丹參、桑白皮、金銀花各2錢,甘草5片。
    【作法】以上藥材先浸泡20分鐘後,放入鍋內,並加水約1000~1500cc,再煮約20~30分鐘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祛濕止癢。
    【禁忌】脾胃虛寒者不宜。

     

    清肺袪毒茶

    【材料】黃芩、連翹各12克,金銀花8克、蜂蜜適量。
    【作法】將材料稍用開水沖洗,加水1000cc煮沸後5分鐘,去渣加入蜂蜜飲用。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禁忌】易腹瀉者不宜。

     

    青葉清熱茶

    【材料】板藍根、大青葉各20克,菊花、金銀花各12克,冰糖適量。
    【作法】將材料稍用開水沖洗,用1200cc熱開水沖泡,放置10分鐘後,去渣加糖飲用。
    【功效】清熱解毒、潤肺涼血。
    【禁忌】易腹瀉者不宜。

     

    另外,按壓「曲池穴」也可改善皮膚乾燥及搔癢脫屑。

     

    看更多
    異位性皮膚炎/致病主因是什麼?不同年齡症狀特徵大不同!診斷4重點
    異位性皮膚炎/4大共病傷害心血管!遠離「組織胺」食物 5大營養素防發炎
    異位性皮膚炎/如何防復發?生活照護注意4件事!保濕乳液怎麼挑?
    異位性皮膚炎/嚴重程度、治療重點一次看!新興藥物改善生活不爆癢

     

    ◎ 圖片來源/健康2.0資料照‧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陳潮宗中醫師‧台南市立醫院

     

    疫後時代來臨,染疫怎麼辦?與疫共存怎麼防疫?快來看防疫懶人包!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