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沒來過,卻覺得好熟悉?你的「身體記憶」比想像得更厲害!

  • 王家瑜 整理
  • 2021/03/11 17:25
  • 當你透過一塊蛋糕重新回到童年時,湧上的記憶不只是關於那段時間,也包含當時生活的地點。正如蛋糕有著特殊的香氣和味道,感官的感知之所以可以觸動回憶,是因為感知來自身體。

     

    面對不熟悉的環境,感官會全面啟動

    我們所看到或感覺到的世界,都是由身體的角度出發。身體給予我們所謂的「原始點」(primordial point),也就是我們在世界上的位置。從最嚴格的角度來說,我們在移動的時候,只能從自己的角度看世界。

     

    實驗研究顯示,當我們在環境中行進,會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描繪出地圖。當我們刻意記住身處的環境,心裡的地圖會更清晰,但研究指出,即便沒有特別留意,還是可以記住一個地方。

     

    想像我們來到一間新的超級市場。面對不熟悉的環境,通常會讓人有些不安。水果和蔬菜區在入口旁,只有這一點和舊的超市一樣,其他的陳列安排就有變化。但在造訪固定的商店無數次之後,按理來說,你可以在每個走道間悠閒漫步,知道什麼東西放在哪條走道,甚至連高度和位置都知道。你會注意到哪些商品的擺放位置有改變,於此同時,並不需要特別注意店內的環境,因為我們會記得身處環境的感覺。

     

    身體的感知能力是記憶的中心。我們在超市使用的感官不只有眼睛,而是全部的感官。義大利麵的區域離冷藏區夠近,所以還帶著涼意,隨著我們走向另一頭的麵包區,室溫就變得比較舒服,瀰漫著誘人的氣味。

    看更多:為何看到別人哭就跟著哭?同理心從何而來?頂尖學者解答大腦奧妙

     

    你的「身體記憶」比想像得更厲害!

    全部的感官共同參與,為我們身處的環境打造多層次的地圖,隨著每次造訪,地圖就更清晰。參與其中的不只是我們熟悉的五種感官而已,還包含第六感:本體感覺。這是我們對於身體的位置和動作的感知,讓我們在身體層面深切知道自己身處何方,周圍的環境又是如何。

     

    當我們在超市時,本體感覺就很有幫助,讓我們能快速進行無趣或不情願的差事。更重要的是,讓我們過程中不需要耗費太多心力。然而,身體在記憶還扮演更有意義的角色。

     

    身體的記憶能力同時反映我們與他人的關係。你是否總是睡在床的同一側,以至於在外過夜時,發現自己睡在配偶的另一邊,就覺得渾身不對勁?和配偶走在一起時,你是否都採取同樣的身體姿勢,因此得到熟悉的幸福感?這是因為情緒存在於身體之中,而身體的姿勢都含有情感的層面。我們在特定情境中的感受,和我們採取的姿勢相連,這樣身體和感受的關聯性會隨著時間強化。

     

    無論是記憶中特定食物的味道,或是某個人或某棟建築物的氣息,都會因為身體的感官被喚醒,不需要任何努力,就可以回憶起那個人物、地點或時刻。正如感官的感知能觸動回憶,文化知識也存在於體內。

    看更多:女人的「第六感」神準到自己都訝異!日科學家揭露:大腦潛意識做了這件事

     

    為什麼警察、護理師、法官要穿制服?

    雖然法官、警察、護理師和牧師的制服是身分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他們的身分認同並不只如此。受訓成為稱職的警察需要時間和專業知識,光是擁有知識和制服,並不能成為警察。這些人物角色都有專屬的特性或風格,在被視為「真正的」警察之前,會需要將角色身體化。

     

    法國社會學家馬塞爾‧莫斯在著名的論文中,記錄自己在醫院的體悟:「我在紐約染上疾病。我想知道自己曾在哪裡看過其他像護士那樣走動的女孩,我有很多時間可以思考這個問題。最終,我發現我曾在電影裡看過。回到法國後,我注意到這樣的步態其實很常見,特別是在巴黎,法國的女孩也這樣走路。」

     

    他得出一個觀點:走路時,手臂和手掌的擺放位置反映一種社會特質。莫斯的觀點來自他對於走路姿態的觀察,在論文的其他部分,他則反思英國和法國不同的行軍風格。當然,行軍是士兵在閱兵場上,透過無數個小時的指導和反覆鍛鍊所習得的技術,但走路卻是我們成長初期就學會的能力。

     

    莫斯認為,身體不只是中心的血肉和骨骼,也不是移動的機器,而是文化知識的資料庫,傳達著文化知識。在某些專業中,必須打造合適的身體。警察不只是行走的法律百科,他們的制服和鍛鍊過的身體,是法律與秩序的體現。他們訓練的目的,就是為了打造能體現警察價值的身體。

    看更多:睡覺時像在投降?5種睡姿反映你的身心狀態

     

    弄丟東西時,原路再走一次吧!

    關於回憶的情境性還有一個比較生活化的例子,像是在家裡弄丟眼鏡或其他東西的反應。通常,我們會回溯做過的事來尋找,判斷可能丟在哪裡。由於情境在回想中扮演重要角色,幾乎只要回到房屋裡的區域,就可以想起眼鏡放在哪裡。研究顯示,對於資訊的回憶不只依賴心智和身體,某種程度來說,大腦和身體也會利用環境幫助記憶和處理訊息。

     

    過去總是假設大腦獨立於身體之外,負責記憶和認知,體現知識的概念則對此提出挑戰,認為記憶靠的是心智和身體的結合。然而,我們現在知道,當身體移動,環境也會影響我們的思考和記憶。這是否代表,物體和環境也是心智的一部分?

     

    ◎ 本文摘自/《身體記憶,比大腦學習更可靠》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名醫觀點、養生妙招都在這!快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
    →最新健康資訊不漏接!快點我加入【健康2.0 FB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