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依百順才是孝順?學習帶著愛 對父母說「不」

  • 郭庚儒 整理
  • 2024/03/26 10:10
  • 「孝順」是東方文化中很受重視的核心價值,延續傳承多年,至今依然是多數東方人所尊崇的文化。怎樣才算是孝順?百依百順就是孝順嗎?

     

    怎樣才是孝順?

    「孝」是指子女感恩父母給予生命以及教導養育,帶著虔敬的心情,予以回報、服侍及奉養父母的行為;至於「順」則有著服從、遵循父母意願以及訓誡的含義。

     

    許瑞云和鄭先安醫師認為,孝順是一種良善的美德,身為子女確實應該感恩與回報父母,但是許多長輩、父母卻經常無限擴大「順」的意涵,強調子女必須全然順服並貫徹父母的一切意志,絕對不可有一絲違逆之心。

     

    從小被灌輸這種觀念的子女,長大後很容易困在這樣的框架下,要求自己不得做出有違父母所願所想的行動與決定,即使對父母的要求並不認同,或是感到委屈、不公平,也只能強自忍耐,曲意求全,以為只有如此,才是「孝順」。

     

    許瑞云和鄭先安表示,如果在父母面前必須強迫自己壓抑情緒,無法適度表達或發展自我,完全沒有依個人意願做選擇的空間,久而久之會感受到極大的壓力,長此以往就會變得很難去愛父母。臨床經驗發現,生命中帶著這類型課題的人多數是女性,其中又以長女的比例特別高。

     

    許瑞云和鄭先安醫師的診間有一些個案,在面對父母時帶著強烈委屈與壓力,又受困於「凡事都應該順從、遵循父母意願」的想法裡,結果潛意識就會逃避和父母的相處往來,只要一想到父母就浮現莫名的生氣、害怕、怨恨等情緒,甚至連父母來電都不敢接,一心只想逃離。

    看更多:林懷民:關於母親,我們知道太少,因為陪她的時間太少

     

    「孝順」不等於全然順服

    許瑞云和鄭先安認為,「孝順」不該是把自己生命的詮釋權與選擇權,全部交由父母決定,而是學習敬重父母、尊重他們的看法與期待,但絕不代表凡事都要委屈自己,全然的順從他們。

     

    許瑞云和鄭先安建議,可以學著去看到父母的在乎與關心,感謝他們的養育之恩,對於父母給予的教誨與建議,參考其看法與經驗,再加以學習與省思,但最終還是要自我負責,思考整合出符合自己意願的決定與選擇。

    看更多: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愚孝」比反抗更可怕!這些舊觀念快捨棄

     

    確實有些父母並不認同這樣的觀點,完全不允許子女有個人意見,一旦發現他們沒有照著自己的吩咐行事,就軟硬兼施試圖說服子女,甚至暴跳如雷或大發雷霆。

     

    如果遇到無法認同或溝通的父母,許瑞云和鄭先安認為,子女能夠做的、需要做的,就是尊重父母的意見,但還是要勇敢做出符合自己意願的選擇,學習帶著愛對他們說「不」,將父母的期待歸還給他們,畢竟每個人最終都要為自己的生命負責,只有當一個人能夠做自己,懂得為自己的生命負起責任時,才不會感覺委屈或推卸責任,也才能夠真心的去愛父母。

    看更多:彭菊仙:搬進養生村,不是子女不孝,是不想孝順子女

     

    ◎ 本文摘自/《女性心療法──妳要好好的:跨越生命課題、學習自我療癒,重獲身心健康》許瑞云.鄭先安 著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