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讓機器人開刀?權威醫師這麼說  

  • 2017/11/23 15:31
  • 自從去年電腦Alpha Go連3次打敗世界棋王後,人工智慧的運用更受矚目。外科權威表示,人體構造太過精密與複雜,目前機器人不可能完全取代醫師執刀,但透過機器手臂協助可延長醫師開刀的年限,未來機器人還可運用在長照領域,擔任陪伴、照顧等,甚至擴及到日常生活。


     

    台灣機器人手術醫學會理事長梁金銅指出,機器人手術應用領域愈來愈廣,包含頭頸部、心臟外科、胸腔外科、胃腸外科、肝膽胰、泌尿科、婦產科、大腸直腸外科以及護理九大領域。
     
    台灣自2004年引進機器手臂手術系統,近幾年發展頗為迅速,目前已經完成近2萬5千例達文西手術,成果表現亮眼,執行手術的醫師們於2014年發起成立「台灣機器人手術醫學會」,期能與亞洲各國進行醫療學術交流,並與國際治療趨勢接軌。
     
    台大醫院外科部醫師吳耀銘表示,隨著科技進步飛快,很多行業都可能陸續被機器人取代,但外科手術講求高技術性,加上人體結構也相對複雜,短期內勢難完全被替代。不過,在機器人的輔助之下,外科醫師可以延長執行手術的年限,且可進行更精密及挑戰困難度較高的顯微微創手術,人與機器共同合作,可創造出更好的成果。
     
    達文西手術與傳統開腹手術或腹腔鏡手術相比,可有效減少輸血量、縮短住院天數、降低感染風險、減少疼痛、患者術後恢復速度較快、減小傷口大小、身體負擔較小,是一種更進階的微創手術選擇,但目前健保並未給付高科技手術,無法嘉惠更多患者。
     
    2017「第三屆亞洲機器人手術」年會即將在24日台北登場,邀請國內外超過200名專家演講及800多人進行學術交流。年會中除探討機器人手術發展外,台灣大學資工系暨電機系特聘教授傅立成,說明AI人工智慧在長照與日常生活的應用,現場也有「Pepper」與「RoBoHoN」兩種機器人參與大會服務。
     
    ◎ 記者/曾金月報導 ◎ 圖/達志影像提供

    相關文章
    除了掃地問路外,機器人還化身風趣的衛教師帶人做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