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會透漏年紀!5種老化步態,你中了幾招

  • 健康2﹒0 報導
  • 2018/02/26 15:15
  • 示意圖/TVBS

     

    年紀輕輕的,常覺得疲累或是膝關節疼痛時,不見得真的是疾病引起,很可能是走路的步態老化所引起的代償作用,趕快檢視5種常見的老化步態,必要時請復健科醫師評估,走對了才健康!

     

    汐止國泰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李昌翰指出,絕大多數的步態老化與年紀有關,但很多卻是在疾病還沒出現前,就先以「類老化」的後遺症來表現,如肌肉萎縮、平衡變差、關節僵硬、肌耐力變少、協調性不良等,身體為了因應這些變化會做出調整,導致行走方式有別於其正常時期。

     

    以下是常見的老化步態的共通特徵:

     

    一、行走速度變慢

    當身體機能下降時,步態改變後身體第一個會先感受到的是疲累與痠痛,漸漸地會走路會變慢。在平地時,正常成年人大約每分鐘平均行走80公尺,男性稍微比女性快一些。正常情況下,60歲之前每個人步態穩定,之後才以每 10 年約下降3%到11%。

     

    二、行走步幅縮短

    從同一腳的腳跟接觸到地面起,到下一次同側腳跟再次接觸到地面的瞬間,稱為一個步幅週期。正常成年人平均步幅約1.39公尺,但當小腿肌肉無力或是關節穩定性不佳時,跨步距離會縮短,才能維持較好的身體平衡。

     

    三、擺盪期時間縮短

    從整個步態期來看,會發現腳在空中擺盪的時間縮短了,雙腳同時站立的時間增加,主要是雙腳較少抬起,以獲得更好的平衡感、避免跌倒。

     

    四、關節活動度不足

    行走過程中,身體僵硬、雙手擺盪的幅度縮小,膝關節的彎曲角度明顯不足(正常的最大膝蓋彎曲角度可達60度),足部觸地的位置也從腳跟變成整個腳掌同時著地。

     

    五、身體左右晃動明顯

    站立的時候,身體的重心線是落在雙腳之間,走路時的重心會在雙腳掌間左右交替。當站立腳的臀肌無力的時候,骨盆無法維持在水平位置,身體為了維持平衡,左右晃動的幅度明顯增加。

     

    李昌翰指出,步態問題是引起疼痛的一個常見因素,如果只處理單一肌肉或是關節問題,而忽略了步態矯正的重要性,形成慢性疼痛而難治癒。建議民眾,當疼痛超過兩禮拜,有麻痛或是無力的症狀時,最好讓復健科醫師評估,才能走得健康,活得精彩。

     

    ◎ 記者/曾金月報導 ◎ 圖片/健康2.0資料照

     

    相關文章

    輕鬆瘦!走路時做「這個動作」,熱量多消耗43%

    4個壞習慣 讓你老後走路易跌倒

    防失智!40歲起多走路

    10種走路姿勢看健康

     

    按這裡→加入健康2.0LINE  保健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