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忘記呼吸、醫師揪出先天性心臟病 高難度心導管手術成功救治

  • 王家瑜 報導
  • 2019/09/26 14:40
  • 今年8月底剛出生的小珍珠,被醫護人員發現有時候會「忘記呼吸」,還出現血便症狀,體重更是一路下滑,後續檢查出罹患「開放性動脈導管」,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疾病。考量新生兒的心臟脆弱、體重輕,醫師擔心開刀帶來的風險,因此改採心導管手術,從腹股溝靜脈置入,成功為小珍珠解除「心頭大患」。

     

    ▲ 花蓮慈濟醫院完成第一例新生兒心導管手術。

     

    呼吸喘、血便、體重降、心雜音 被檢出先天性心臟病 

    開放性動脈導管是先天性心臟疾病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大約每2000位新生兒中會有一人。花蓮慈濟醫院小兒心臟科醫師裘品筠表示,嬰兒在母體內使用體循環,主動脈與肺動脈之間有一條相通的血管,稱為動脈導管,在出生後2、3天就會進行功能性閉鎖,開始了肺循環;約有90%的新生兒在出生2週內會進行結構性閉鎖,如未關閉,部分壓力較高的主動脈血會流入肺動脈,加入肺循環而引起肺充血,就稱為開放性動脈導管。

     

    在媽媽肚子裡待了37週的小珍珠,剛出生不久時,有時候會「忘記呼吸」,即使經過呼吸訓練,仍有呼吸喘的問題;本來媽媽預計產後3天要帶著女兒一起出院,小珍珠卻突然出現血便,體重也下滑,經由醫師治療解決腸胃感染症狀後,發現還是有心雜音,進一步檢查確診為開放性動脈導管。

    延伸閱讀:喝一杯奶茶 竟被發現先天性心臟病!

     

    新生兒心臟脆弱、體重輕 需考量手術風險

    目前針對開放性動脈導管患者,約有9成5會採傳統手術治療,但手術費時約2小時,術後傷口恢復期較長,還會留下疤痕。裘品筠考量新生兒心臟脆弱,且小珍珠體重較輕、出生時不到3000克,因此決定從腹股溝靜脈進行心導管手術。

     

    「盡量不要讓她哭,避免增加心臟的負擔。」花蓮慈院小兒部主任張宇勳表示,開放性動脈導管的嬰兒照顧上要很小心,隨時要注意安撫,由於新生兒的血管粗細大約只有0.1到0.2公分,要放入更小的阻塞器、完成心導管手術的難度很高。

    延伸閱讀:心導管治癒千克心臟病早產兒!妙手暖醫投身偏鄉

     

    在新生兒科與小兒心臟科醫療團隊、加護病房團隊與心導管室團隊的協力合作下,手術時間不到1小時即完成心導管栓塞治療,幾乎沒有留下疤痕。裘品筠提到,反而是手術前的準備比較耗時;手術當天還有個小插曲,小珍珠剛上手術台時就大便了,經過小兒醫護團隊細心清潔後,手術才能順利進行。

     

    ▲ 小珍珠接受心導管手術,成功治療開放性動脈導管;出院前,爸媽特別感謝醫護團隊的細心診治和照護。

     

    以往如果遇到類似的新生兒患者,家長只有外科手術或到外地治療這2種選擇。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表示,這是花蓮慈院首例小兒心導管術式,也是繼1993年5月成立花蓮第一間心導管室以來,東部地區心臟治療的重要里程碑。

     

    ◎ 編輯/王家瑜報導  ◎ 圖片來源/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相關文章

    全圖解!長紅疹、胎記、脫皮…寶寶常見8種皮膚問題

    27週早產龍鳳胎只有巴掌大!醫護妙手照護3個月平安出院

    新生兒也會卵巢囊腫?雖罕見,治療後幸好不影響發育

    聽損兒300人就有1人!「單側聽損」易忽略,逾6歲恐喪失口語表達能力

    出生體重才1公斤,竟踢出跆拳道銀牌

     

    按這裡→加入健康2.0LINE  保健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