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幸佳慧罹「壺腹癌」病逝!醫:病患年輕化,這個症狀最常見

  • 朱育嫻 整理
  • 2019/10/18 14:15
  • 兒童文學作家幸佳慧於前天(16日)因「壺腹癌」病逝,享年46歲,她的先生和姊姊在臉書上發文公布此訊,讓許多人萬般不捨。幸佳慧今年才剛獲得金鼎獎特別貢獻獎,當時她也曾擔心病情不佳,無法參與頒獎典禮,行政院長蘇貞昌還特別提前頒獎給她。「壺腹癌」很多人都沒聽過,究竟這是什麼樣的罕見癌症?壺腹位在哪裡?一般人該如何提高警覺?

     

    兒童文學作家幸佳慧。(翻攝自幸佳慧臉書

     

    壺腹位於十二指腸第二部分的內側腸壁,是總膽管和胰管會合處。解剖上是一個凸起、看起來像乳頭狀的構造,故又稱為十二指腸乳頭。膽汁和胰液在此匯流後,注入十二指腸,進行消化功能。

     

    看起來像乳頭 位置特殊難發現

    十二指腸乳頭其實是一個含括約肌的構造,為膽道和胰管的出口,平常只有進食的時候才會放鬆,讓膽汁和胰液流入十二指腸來消化食物。但是在沒有進食的時候,這個括約肌是關閉的。一般進行內視鏡檢查的時候,壺腹就像「壁飾」一樣,掛在十二指腸的「牆壁」上,有時就算內視鏡有伸入到這個部位,由於一般內視鏡頭是往前看的,不會看到側面十二指腸壁上的位置,所以一般很難看清楚壺腹。因此初期的壺腹病灶如不細心看,是不易發現。不過現在醫學技術進步,已經可以早期診斷壺腹腫瘤。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提供)

     

    「黃疸」是壺腹癌最常見症狀

    因為十二指腸乳頭(壺腹)只是一個十二指腸上的小構造,加上位置很難發現,所以通常都是病變很久了,引發症狀才會被診斷出來。患者可能容易覺得肚子脹、悶痛,而這些症狀和一般的消化性潰瘍很類似。另外,有些病人是出現黃疸,再加上有腸胃症狀,所以有時一開始會以為是膽道結石。

     

    黃疸是壺腹癌病人最常見的症狀,因為十二指腸乳頭控管總膽管來的膽汁流向十二指腸,一旦這個部位發生腫瘤,很容易擋住膽道出口,引起黃疸。但有時一開始會被誤以為是膽結石阻擋膽道,而後仔細檢查才發現是十二指腸乳頭病變。

    延伸閱讀:黃疸是肝病警訊?醫師打破迷思:原因不只一種!

     

    而少部分患者則是因為重複胰臟發炎被發現,因為十二指腸乳頭也控管胰液出口,因此當發生腫瘤影響胰液流出,有可能會引起胰臟發炎。所以如果病患莫名發生胰臟發炎,壺腹腫瘤亦為診斷選項。

    延伸閱讀:吃太油換來胰臟炎!外食族7地雷食物別碰

     

    近年壺腹腫瘤常透過健檢發現 病人也年輕化

    過去發現壺腹癌時,通常比較晚期了,而且病患也比較年長,一般都是6、70歲以上。不過近年來因為健康檢查較普遍,有些醫師在執行內視鏡檢查時,會把內視鏡伸入到十二指腸內,檢視十二指腸乳頭是否有異狀。所以過去並不多見的壺腹癌,在近十幾年來卻明顯有增加的趨勢,而且因為去做健檢的年齡層比較年輕,有許多病患都只有3、40歲,而且也比較早期發現壺腹腫瘤,這都要拜健康檢查普及化之賜。

     

    壺腹腺瘤有癌變機會 建議切除

    壺腹腫瘤的嚴重度可由癌前病灶的腺瘤到癌。壺腹腺瘤放著不管,將來很可能會變成壺腹癌。有研究顯示,約有7成的壺腹癌是由腺瘤惡化演變而來,因此當發現壺腹腺瘤時,建議要切除,以預防未來演變成癌症病灶。

     

    壺腹腺瘤的切除,早期是採取如同開胰臟頭部的傳統開刀方式或局部切除方式,腹部傷口長;然而若只是腺瘤階段就開這種大刀,往往讓患者卻步。所以目前有使用內視鏡壺腹腫瘤切除術,亦即在內視鏡下,使用線圈套住壺腹腫瘤予以摘除,病人不用開腹。

     

    與另外兩種與壺腹周邊相關癌症(膽管癌、胰臟癌)比較,壺腹癌的生長相對緩慢,其實是三者中存活率最好的。也基於這個理由,如果病人的體力許可,還是建議開刀,不要太悲觀,和醫師配合,商討適合的治療方式,可以得到最好的預後。

    延伸閱讀:必知!胰臟癌5大前兆,尤是這種腹痛

     

    ◎ 本文部分摘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心肝》雜誌第88期

    ◎ 撰文/丁彥伶  ◎ 諮詢/臺大醫院內視鏡科主任、臺大醫學院內科教授王秀伯

    ◎ 編輯/朱育嫻整理  ◎ 圖片來源/翻攝自幸佳慧FB‧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提供

     

    相關文章

    「這血型」的人最易得胰臟癌 6症狀小心癌王上身

    有脂肪肝別輕忽,小心胰臟也遭殃!脂肪胰會引爆胰臟癌嗎?

    臉色發黃是急性肝病?黃臉婆最常見的原因竟然是...

    愛吃鹽酥雞小心肝病!尿液看一眼,這個顏色最危險

     

    【立即報名】養瘦美肌 愈活愈逆齡▶▶健康2.0免費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