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肩痛」竟是肝臟引起?「6種狀況」你的痛和內臟有關

  • 朱育嫻 整理
  • 2019/11/27 14:10
  • 內臟也會造成身體疼痛嗎?是的,內臟也會造成身體肌肉骨骼的疼痛。最有名的就是盲腸炎痛點多在右下腹,但許多人會轉移到上腹部或肚臍周圍;心絞痛有可能傳到左手臂;肝臟、膽囊也被發現會轉移到右肩或背部。

     

    很早就有人發現內臟的問題會轉移到體表上,稱之為「內臟“節"」。

     

     

    現在也有右肩痛的病人會問:我會不會是肝臟的問題。老實說,除了闌尾、心臟的轉移痛比較明顯、比較緊急外,一般是看不出來的。若你真的要一解這個疑惑,只有2種方法:

    1. 生化抽血檢查、超音波檢查等,但只能排除機能上的問題。

    2.「治療是最好的診斷」:找內臟筋膜的專家治療看看。

     

    內臟造成的肌筋膜疼痛,去找內科醫師做檢查不見得會有異常!原因是很多只是附近的筋膜沾黏或緊繃而已,尚未影響該臟器之功能;或它仍處於「亞健康」狀態,需靠功能醫學才能有所發現。但反之,該臟器若受過嚴重的傷害或發炎感染,附近的筋膜出現疼痛的機率較高。

     

    譬如下背痛一直治療不好,治療大腸筋膜改善,大腸一定有問題嗎?去做大腸鏡不見得有異常,但功能醫學可能發現腸道菌叢失衡、腸漏症等問題。但大腸開過刀或常發炎的人,附近的筋膜通常是緊繃的;治療該處的沾黏,活化核心肌群,下背痛容易獲得改善。

    延伸閱讀:腰痛≠腎臟病 但可能暗示你4種疾病

     

    為什麼內臟會造成身體疼痛?

    ◎內臟體反射

    Chapman發現了內在器官反應在外表的點,一般理解是內臟神經傳入脊髓,透過一些中間神經元的內臟體反射,傳出到身體器官,造成肌肉骨骼疼痛;也可能神經淋巴回流阻滯,腫脹發炎,使得內臟、體表器官不適。

     

    內臟體反射,又稱Chapman反射、神經淋巴反射,在「應用肌動學」應用很廣。

     

    ◎荷爾蒙影響肌腱功能和修復能力

    很多女性常常說她們症狀總在月經來時特別嚴重,原因有四:

     

    1.透過神經、淋巴、筋膜壓迫:卵巢囊腫可能壓迫「閉孔神經」,導致膝蓋內側疼痛。閉孔內肌不但是髖關節的深層外轉肌之一,更是掌控兩側薦髂關節的平衡;髖臼橫韌帶和閉孔交換纖維,所以這裡的軟組織、神經血管,都會互相交換訊息。

     

    2.雌激素與疼痛的神經調節有關:許多研究發現許多疼痛都和月經周期有關。甚至偶見「月經性關節炎」,文獻推測與子宮內膜產物的免疫反應有關。雌激素失衡又常與壓力、情緒、憂鬱、飲食等問題有關,壓力過大皮質醇會把雌激素偷過去,增加身體負荷。

     

    3.動情素等荷爾蒙變化,造成關節鬆動:例如前十字韌帶發生率較高、媽媽在懷孕時也較易手腕痛。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的身上,關節炎嚴重度也會隨著月經周期變化。

     

    4.骨盆腔內許多韌帶本身就和脊椎有連結:例如子宮薦椎韌帶複合體從子宮頸連接到薦椎的第一二三節,神經血管豐富,也富含雌激素受器,當然會受月經周期的影響,它和周邊組織的張力變化也可能造成類似神經根壓迫的症狀。

    延伸閱讀:下腹痛小心婦科亮紅燈!「5症狀」快就醫分泌物變多、腰痠注意了

     

    其實不只女性,輸尿管、男性的前列腺轉移痛也會到腰部,若有前列腺炎可能影響整個骨盆腔附近的器官,包括會陰痛、陰莖痛(勃起或小便時疼痛)、直腸痛(排便時疼痛)、甚至下背痛。

     

    男性的輸尿管、前列腺的轉移痛,也可能造成腰痛。

     

    什麼時候該懷疑你的痛和內臟有關?

    1. 大量的肌痛點,無法用過度使用或創傷來解釋。

    2. 每天固定時間產生疼痛,或與身體狀況、月經周期有關。

    3. 疼痛多出現於飯後,與腸胃狀況或飲食內容有關。

    4. 自從某次發炎、感染、結石、手術等內臟問題後,才頻頻疼痛。

    5. 覆蓋在某個臟器的肌肉都有肌痛點。

    6. 做過骨骼肌肉的徒手運動治療,效果有限。

    延伸閱讀:胸痛是心臟出問題?台大醫師告訴你 原來這些原因都會胸口悶痛

     

    ◎ 本文摘自/《腰痛、膝蓋痛≠要開刀?PRP增生療法醫師教你重啟超人的修復力》王偉全 著

    ◎ 編輯/朱育嫻整理  ◎ 圖片來源/原水文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

    一按見效!人體4個腰痛奇穴 尤其這2點最好用

    腰痛是肌肉痛、內臟痛、還是坐骨神經痛?骨科醫教你10秒揪出兇手

    啊,我的乳房好痛!這3種才與乳癌有關

    3個胸痛部位 可能是這些器官在求救!

     

    按這裡→加入健康2.0LINE  保健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