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D3增失智症風險?活性、非活性結構不同!分不清楚就看「單位」

  • 許寶仁 報導
  • 2022/09/01 11:16
  • 國家衛生研究院日前發表研究顯示,老年人長期服用維生素D3恐增加失智症風險,引發民眾熱議與詢問,不少民眾或家裡的長者有服用維生素D的習慣,是不是不能吃了?腎臟科醫師林軒任說明,一般人說的維生素D3是「非活性維生素D3」,或稱為「營養維生素D3」,而國衛院研究所指的是「活性維生素D3」,兩者並不相同;民眾若分不清,可以注意盒子上的單位,「非活性維生素D3」的單位是IU,如果單位是ug的話,則可能為「活性維生素D3」!

    看更多:2種人吃維生素D可能有害!年長者失智症風險高1.8倍

     

    成分結構與用途 兩者不相同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室主任林軒任指出,一般民眾所認知的維生素D3是維生素D3,學名為 cholecalciferol,膽促鈣醇,是「非活性」或「營養型」的維生素D3。但國衛院這篇研究的維生素D是Calditriol骨化二醇或Calcitriol骨化三醇,是「活性維生素D」。

     

    ▲專家建議民眾補充的是「非活性維生素D3」,而國衛院研究所指的是「活性維生素D3」。(圖片提供/林軒任醫師)

     

    功能醫學營養師呂美寶也說明,「活性維生素D3」是藥品,一般使用於腎臟功能不全或洗腎患者,這是由於正常腎臟負責轉換活性D3,但腎臟病患已無法發揮這項正常功能。這個藥品本身就有副作用,包括容易引起高血鈣症,而高血鈣症的併發症之一是血管或組織的鈣化,也可能因而增加其他慢性疾病的風險。

     

    呂美寶營養師表示,如果是從日常飲食、保健食品或日曬獲得的「非活性維生素D3」,進入人體後會透過肝臟,再於腎臟或腎外細胞轉換成的「活性維生素D3」,人體會有調控機制,例如副甲狀線可作為轉換,並不會一昧提升,是相對安全許多的補充形式。

     

    林軒任主任進一步以工廠的原料來比喻「非活性維生素D3」,進入人體經過肝腎的代謝後,轉變成「活性維生素D3」,作用於骨骼、腸胃道及腎臟,幫助骨骼的成骨作用、提升血中鈣濃度。假如民眾補充了大量的「非活性維生素D3」,就好比原料進貨量雖然大,但工廠會自動調節產品數量,「活性維生素D3」並不會無止盡上升,這種方式較不會造成鈣磷失衡,服用過多時對人體較無傷害。
    看更多:曬太陽都曬錯!只有這時間曬可補到維生素D3 下午曬太陽只會長斑、變老!

     

    ▲「非活性維生素D3」進入人體轉化為「活性維生素D3」。(圖片提供/林軒任醫師)

     

    「活性維生素D3」只用於醫療

    但林軒任主任指出,若民眾直接服用「活性維生素D3」,則會使得身體無法調適,一旦服用的劑量超標,可能造成致命性的高血鈣。因此,「活性維生素D3」只用於醫療,例如急性低血鈣或洗腎患者、併發副甲狀腺機能亢進時使用。

     

    呂美寶營養師也表示,同樣是維生素D3,雖然國衛院在原文文獻中有說明為calcitriol,但新聞稿中並沒有說明;又這項研究是分析健保資料庫中老年人服用「活性維生素D3處方藥」得出的結果,本身可能是腎功能不全或是洗腎患者,這類族群原本就是慢性病的高風險群,並不適用於一般大眾。

     

    林軒任主任並指出,「活性」與「非活性」維生素D3的區別方式在於,「活性維生素D3」的單位為微克(ug),而「非活性維生素D3」的單位為國際單位(IU),其中1 ug等於40 IU,目前治療指引的建議,成人一天補充 400 IU以上的「非活性維他命D3」,若為骨質疏鬆的年長者,則可增加至800至2000 IU。

     

    建議定期抽血檢測D3濃度

    不過,林軒任主任提醒,維生素D3雖有助於骨質疏鬆改善,但長期過量攝取也會造成危害,他建議民眾透過日曬、飲食等方式攝取適量的「非活性維生素D3」,萬一出現高血鈣的症狀,務必盡速就醫,揪出潛在病因,才能徹底根治及預防高血鈣。

     

    呂美寶營養師也建議,若平常有服用維生素D3營養補充品習慣的人,最好每3個月或半年做抽血檢測體內D3濃度,才能更精準掌握自己的補充量是否恰當。

    看更多:維生素D補太多竟易失智!這樣補最安全 腎臟科醫急壞,怕病患不敢吃、易骨折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林軒任醫師提供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林軒任醫師呂美寶營養師

     

    疫後時代來臨,染疫怎麼辦?與疫共存怎麼防疫?快來看防疫懶人包!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