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速公路竟要包尿布?罹患「潰瘍性結腸炎」 大腸癌風險增1.73倍

  • 許佳惠 報導
  • 2022/09/18 15:34
  • 台灣每10萬人口就有13名是潰瘍性結腸炎,男女都會發生,有8000多人甚至因病情嚴重領有重大傷病卡。醫師表示,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腸道慢性發炎,會提高1.73倍大腸癌風險,有麵包師傅因為疏於追蹤,不幸演變成大腸癌晚期,也有患者上高速公路甚至得包尿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呼籲有此疾病者應積極治療。

    看更多:女子每天吃著飯、想著馬桶,竟是潰瘍性結腸炎! 醫:當心「腸炎」變「腸癌」

     

    這些症狀小心潰瘍性結腸炎

    林口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系副教授李柏賢表示,潰瘍性結腸炎症狀包括持續腹瀉、腹痛、血便、感覺大便解不乾淨等,跟大腸激躁症、感染性腸炎,甚至大腸癌症狀很像,因此必須透過大腸鏡檢查黏膜和潰瘍分布,加上組織切片才能確診,台灣臨床上,男女比例差不多,但國外是女性多於男性。

    看更多:他血便以為痔瘡竟是大腸癌!醫曝大腸癌症狀 8種人必做大腸鏡檢查

     

    腸癌風險增1.73倍

    他指出,有44%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會持續反覆發作,需要更積極治療與密切追蹤,他曾遇過有人因此包尿布上班、上學,甚至上高速公路都得包尿布,毫無生活品質可言。而罹病越久、病情越沒控制,併發症的機會就越高,根據統計,腸道長期發炎腸癌風險提高1.73倍,他門診中一位35歲麵包師傅,患有潰瘍性結腸炎長達15年,一直都吃類固醇控制,但因近5年疏於做大腸鏡檢查,最近大量血便被送到急診,檢查才發現乙狀結腸有癌變,且癌細胞已轉移,需進行化療和末期癌症治療。

    看更多:大腸癌/一定會血便嗎?左右側大腸癌症狀不一樣!1種息肉會變癌

     

    生物製劑可有效控制

    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理事長王鴻源表示,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症都屬於發炎性腸道疾病,兩者差異在於潰瘍性結腸炎侵犯表層黏膜較多,整個腸壁都可能表面受傷、症狀厲害,甚至瘻管跑到膀胱,而克隆氏症則是侵犯到肌肉層,而且從口腔、食道、胃、小腸到大腸都可能跳躍式病變。過去治療藥物不多,現在已有生物製劑,早期治、持續治可降低復發,但因藥物昂貴,健保有條件給付,台灣約有8000多例腸道疾病重大傷病者可在發作時申請藥物,一次給付一年,但很多患者只要一停藥就復發,必須再重新送件申請,讓病況反反覆覆,希望未來能持續用藥,直到確認腸道組織癒合再停藥。

     

    腸躁症有這些症狀要懷疑發炎性腸道疾病

    王鴻源也提醒,1/10的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確診前曾被診斷為大腸激躁症,兩種疾病也可能同時並存,因此大腸激躁症患者如果有血便、貧血、體重減輕、發燒等症狀,超過3個月以上,就要懷疑可能是發炎性腸道疾病,盡早確診並治療、好好控制病情,才能降低癌變風險。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諮詢專家/李柏賢醫師.王鴻源醫師

     

    疫後時代來臨,染疫怎麼辦?與疫共存怎麼防疫?快來看防疫懶人包!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