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脂肪肝3年不管竟變重度肝纖維化!醫教8招助40歲科技新貴逆轉肝硬化命運

  • 丁彥伶 報導
  • 2023/07/26 13:04
  • 40歲科技新貴參加公司健檢,發現報告顯示「中度脂肪肝、重度肝纖維化」嚇一跳,原來他多年前就檢查出有脂肪肝、慢性B型肝炎,卻未定期追蹤,因肝臟長期發炎,導致肝纖維化。醫師提醒,早期肝纖維化沒有症狀,很難自我查覺。肝纖維化的下一步就是肝硬化,甚至可能變成肝癌,建議大家8招護肝,逆轉彩色人生。

     

    肝纖維化早期無症狀 難發現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超音波室主任楊建華說,慢性B型肝炎和脂肪肝完全沒有症狀,很多人即使聽到醫師警示要趕快追蹤、治療,因為沒有病痛、工作又忙,常會忽略。等到變成肝纖維化,因為早期肝纖維化沒有明顯症狀,即使有症狀也是非特異性的,例如乏力、噁心嘔吐、消化不良、脹氣、便祕,或是上腹或右上腹的肝臟部位有些微疼痛感等。

    看更多:B型肝炎/如何診斷B肝?要做哪些檢查?最新治療方法快收藏 1因素決定復發

     

    但因為這些症狀和很多腸胃道疾病的常見症狀相通,因此很難只從症狀來評估是否患有肝纖維化 ,必須透過客觀檢測,才能正確評估與診斷。

     

    B、C肝、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等 都會引起肝纖維化

    造成肝纖維化的原因很多,過去在台灣最常見的主因是B型肝炎或C型肝炎等病毒性肝炎,但這幾年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自體免疫性肝病,或是藥物性肝炎,以及比較少見的寄生蟲感染造成的肝炎,都可能是造成肝纖維化的原因。特別是台灣成人中,每3人就有1人有脂肪肝,加上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喝酒,很容易引起酒精性肝炎。

     

    肝纖維化檢查法

    楊建華說,肝纖維化的檢測方法可分侵入性與非侵入性兩種,侵入性的主要是肝臟切片檢查,但因為擔心出血和疼痛問題,所以一般人比較難以接受。非侵入性檢查主要為腹部超音波檢查,超音波檢查可觀察到肝臟的表面及內部質地,判斷肝臟是否有纖維化、肝硬化,但易因為診斷醫師主觀看法而會產生判斷差異性。

     

    另外還有抽血依照肝功能指數、血小板等來計算肝纖維化程度,準確度達7至8成。還有肝纖維化掃瞄、肝纖維化及脂肪肝量化分析等。

     

    肝纖維化是肝炎到肝硬化的過渡期,病理上分成F0~F4五期,F0是正常肝臟,F1是輕微纖維化,F2是中度纖維化,F3是重度纖維化,F4則表示已經患有肝硬化了。目前研究發現,肝纖維化在輕到中度期只要進行控制,有機會回復正常。

     

    8大護肝方法有助逆轉肝纖維化

    楊建華建議「8大護肝方法」,有助逆轉肝纖維化 :

     

    1.定期體檢與追蹤

    建議有脂肪肝或慢性肝炎者每年定期追蹤肝臟狀況,若檢測異常,輕度肝纖維化者半年至1年追蹤一次,中、重度纖維化者則建議3個月至6個月追蹤一次。

    看更多:脂肪肝警報 避免惡化7大招!營養師揭密逆轉脂肪肝菜單 超商就有

     

    2.避免不當用藥

    針對少數有傷肝疑慮的藥物,使用時應根據醫囑正確用藥,並定期檢測肝臟功能 。

     

    3.規律運動

    有氧運動能有效減少內臟脂肪,避免脂肪肝上身 。

     

    4.控制體重

    根據文獻證實,減重可改善肝發炎、肝纖維化 。

     

    5.避免長期飲酒

    最好別喝酒,因為酒精經過肝臟代謝後,會加重肝臟負擔 。

     

    6.控制飲食

    避免高油脂、高糖、高膽固醇飲食,盡量以清淡、易消化為主,且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 。

     

    7.避免熬夜、充足睡眠

    熬夜會影響晝夜節律,可能會連帶影響肝功能運作與身體免疫力。

     

    8.護肝保健食品

    針對非酒精性肝炎者,有些保健食品能增加肝臟抗氧化、抗發炎能力,如含有朝鮮薊、桃仁、柴胡湯、丹參等成分的保健食品。但建議選擇前最好諮詢醫師、營養師。

     

    飲食控制、運動、減重、抗病毒藥 重度肝纖維化逆轉勝

    楊建華說,這位有重度肝纖維化的40歲科技新貴了解繼續惡化會影響未來工作及健康狀況,經他鼓勵病人接受飲食控制、運動、減重以及抗病毒藥物治療。他也很配合,不只運動做到「運動531」的每周運動5天以上、每次30分鐘以上、心跳110以上,更嚴格執行飲食控制、不喝酒。經3年的治療與追蹤,不只體重回復正常,脂肪肝改善,肝纖維化程度更由重度變為輕度,終於換來健康人生。

    看更多:脂肪肝「敗腎」風險增40%!長庚研究:脂肪肝沒控制 5年內1成病患變慢性腎病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聯安診所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