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歲名導朱延平自曝罹大腸癌 揭康復祕訣!防腸癌飲食必吃與禁忌清單

  • 朱育嫻 報導
  • 2024/10/22 15:20
  • 73歲名導朱延平驚爆曾罹患大腸癌!朱延平近日參加紅心字會舉辦的第七屆「紅心獎微電影大賽」頒獎典禮,自曝曾檢查出大腸癌,後續經過5年追蹤後,他親自透露健康狀況。

     

    5年追蹤後完全康復!朱延平透露心態祕訣

    名導朱延平在活動中表示,當時檢查出的是大腸原位癌,經過5年的追蹤檢查後,已經完全康復,並強調目前身體狀況良好。朱延平也指出,自己定期接受健康檢查,飲食上並不特別忌口,保持輕鬆心態,讓健康維持得很好。

     

    除了分享健康近況,朱延平也特別回憶了自己曾導演的經典作品《狗蛋大兵》,該片捧紅了郝劭文與楊小黎,而聽到郝劭文的妻子懷孕後,朱延平表達了由衷的喜悅,並提到自己曾與李立群一同前往杭州參加郝劭文的婚禮,顯示出他們之間的深厚友誼。

    看更多:汪建民癌逝、江蕙、方文琳都在抗癌!營養師教3原則吃出健康

     

    沒有症狀也該注意!大腸癌零期最幸運的發現

    所幸朱延平的大腸癌當初檢查出的是原位癌,什麼是原位癌?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說明,大腸癌的分期,主要是以腫瘤侵犯腸黏膜的深度、淋巴結侵犯有無或遠端轉移來做分期。目前大腸癌在臨床治療上,最幸運的無非就是大腸癌零期,也就是原位癌,被發現時只需用大腸鏡切除腫瘤即可,但如腫瘤過大或切除後邊緣不乾淨,有腫瘤細胞殘留,則須接受手術切除。

     

    由於大腸癌在早期發展時幾乎無明顯症狀,等到有症狀時大多為晚期;梁程超指出,大腸癌原位癌的症狀表現就是幾乎無症狀,會被發現大多都因為健康檢查意外發現,這也是為何總是呼籲高危險族群,務必主動提早並定期篩檢的原因。

     

    大腸癌高發:哪些食物會增加大腸癌風險?

    我國大腸癌發生率居高不下,根據衛福部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在男性新發生癌症排名第一,女性癌症則排名第三位。哪些飲食習慣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營養師許睿涵指出,像是加工肉品、紅肉、高油脂食物及過量飲酒,都是會提高大腸癌風險的飲食因素。

     

    許睿涵說明,加工肉品會增加大腸癌風險,主要是因為其中的亞硝酸鹽、高溫烹調產生的致癌物、血紅素鐵引發的氧化壓力、高鹽及添加的抗氧化劑等因素,會破壞細胞並促進癌症發生。常見的加工肉品包括香腸、熱狗、培根、火腿、臘肉等。

     

    而紅肉中則存在大量的膽鹼和左旋肉鹼,攝取過量時,會在腸道被細菌代謝產生三甲胺(TMA),再經肝臟轉化為氧化三甲胺(TMAO),與大腸癌細胞的增殖有密切關係。不過紅肉目前被判定為2A級「可能性較高」的致癌物,其致癌作用在人體尚不明確。世界癌症基金會指出,每周吃不超過500克的紅肉,並不會增加大腸癌的危險。

    看更多:成功抗癌30年!譚敦慈婆婆罹大腸癌3期仍長壽97歲 健康祕訣揭密

     

    炸雞、燒烤、烘焙食品、過量飲酒也要當心

    許睿涵進一步說明,高脂飲食會促進膽汁酸在腸道被細菌分解成有害的次級膽酸,增加癌細胞誘發反應、破壞菌叢平衡。高脂食物也較容易含有反式脂肪酸,對身體產生氧化壓力。常見的高脂、油炸食物包括肥肉、炸雞、薯條、甜甜圈、燒烤及烘焙食品等。

     

    過量飲酒則會對腸胃黏膜造成直接刺激,酒精主要成分乙醇在體內會轉化為乙醛,若代謝能力不佳,乙醛累積會傷害身體器官功能。代謝酒精也會消耗葉酸、維生素B2等營養素,降低身體細胞修復能力。

     

    防腸癌營養素:纖維、Omega-3脂肪酸、維生素D、葉酸

    如何透過吃對食物預防大腸癌?許睿涵建議,「纖維」是預防大腸癌最重要的營養素之一,能促進腸道蠕動,減少食物殘渣與糞便毒素在腸道中滯留的時間。纖維經益生菌分解後產生的短鏈脂肪酸,也有助維持腸道酸鹼平衡,使腸道功能更強健。富含纖維的食物包括各式蔬菜、水果。

     

    此外,Omega-3脂肪酸具有強大的抗發炎作用,能穩定身體免疫系統,減少腸道細胞損傷發生癌變的機會,可多攝取鮭魚、鯖魚、草飼牛等食材。維生素D則有助調節細胞生長和分泌,抑制癌細胞增殖,可多曬太陽或食用曬過的菇類。

     

    維生素CEβ-胡蘿蔔素等抗氧化營養素,能減少對細胞的損傷並保護細胞,建議多攝取綠色深葉菜、色彩鮮豔的蔬果、堅果類等。葉酸則參與DNA的合成與修復,調節基因表達,降低正常細胞突變成癌細胞的機率,深綠色蔬菜、黑豆都是很好的葉酸來源。

    看更多:大腸癌、胃癌一次篩!台大首創2合1篩檢法擴全台 降胃癌發生率30% 世界都看見

     

    有大腸癌家族史 應調整4個習慣

    若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許睿涵提醒,除了以上的飲食建議外,還要進行4個額外的調整:

    1. 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及篩檢,包括糞便潛血檢查、腸胃鏡等。
    2. 注意排便型態,飲水要足夠,纖維攝取要多元且足夠,適度運動有助刺激腸胃蠕動。
    3. 維持體態健康,控制體重、注意血糖變化。
    4. 限制酒精攝取量,避免過量飲酒造成傷害。

     

    ◎ 圖片來源/紅心字會提供
    ◎ 諮詢專家.資料來源/許睿涵營養師.梁程超醫師

     

    →最新資訊!快點【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