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模型觀測阿茲海默症患者腦部影像 提早發現3異常區域 及早治療!

  • 戎華儀 報導
  • 2024/11/11 18:16
  • 醫學已知阿茲海默症患者腦部有澱粉蛋白沉積,導致大腦出現病變,但是影響了腦部哪些區域、有哪些影響,始終撲朔迷離。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發表利用數學模型分析大腦磁振造影,可以提早偵測腦部的變化,有利於提早治療。

     

    明年中進入臨床應用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主任楊智傑的研究團隊將數學模型用來觀測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大腦變化的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期刊《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阿茲海默症研究與治療)》,這項研究成果預計明年年中起將透過台北榮民總醫院實際應用在觀察新發病的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病況進展,希望藉以提早預防惡化。

    看更多:對抗阿茲海默症飲食怎麼吃?3營養防阿茲海默症 洋蔥1吃法有效抗發炎

     

    楊智傑說,目前臨床上只能透過腦部類澱粉蛋白的正子造影影像,早期確認是否罹患阿茲海默症,以及看得出腦部出現萎縮,但並不清楚類澱粉蛋白沉積對於大腦結構造成哪些影響。

     

    影響認知功能、嗅覺、記憶

    研究團隊透過數學模型分析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腦部正子造影影像,發現在大腦主管記憶的海馬迴、與嗅覺有關的嗅覺皮質,以及主管認知功能的「雙側後扣帶回」,出現肉眼難以分辨的細微結構改變,結構排列變得較為混亂,可能就是類澱粉蛋白沉積導致神經組織結構排列變得不規則。

    看更多:這類人得高血壓恐有後遺症「失智風險高達89%」 醫示警:7關鍵有助提早預防

     

    楊智傑指出,若能透過這套數學模型追蹤觀察新罹病的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腦部變化、評估大腦哪些區域有明顯的結構異常,就可以及早擬定治療方案,避免病情惡化,不過這項功能目前僅能用在已經發病的患者身上,還無法用在觀察一個人未來是否可能罹病。

     

    未來可用在其他疾病

    楊智傑團隊的這套數學模型,主要任務是解開兩個序列間的關聯性,曾經應用在辨識心跳的時間序列、基因中的DNA序列,甚至是文學作品的相似度。楊智傑曾用這套模型發現和推論《紅樓夢》後40回可能並非作者曹雪芹所寫。現在這套模型已經實際應用在某些精神疾病,評估患者大腦結構發生哪些異常變化。

    看更多:防失智新招!92歲阿公熱血打電動 「1遊戲」證實延緩失智失能風險

     

    ▲楊智傑研究團隊,左起為該篇研究論文第一作者陳亭瑜、楊智傑、第二作者朱俊鼎。

     

    楊智傑說,這套數學模型未來除了應用在阿茲海默症,還有望應用在巴金森氏症、憂鬱症、思覺失調症、躁鬱症等其他的疾病。

     

    ◎ 圖片來源/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提供
    ◎ 諮詢專家/楊智傑教授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