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藥藥效差?臨床研究專家打槍:均通過臨床試驗證明療效相同
很多人一聽到學名藥,就認為沒有經過臨床試驗、療效比較差,還有傳言指學名藥藥效是原廠藥的8成,不過從事臨床試驗研究倫理審查的專家指出,其實學名藥一樣須經臨床試驗,證明療效和安全性與原廠相同。
近年來不少藥品缺藥現象頻傳,同時有少數原廠藥退出台灣市場,或是不再申請健保給付、轉為自費藥品,政府為穩定藥價、強化藥品供應韌性,有意改革健保藥價的給付標準和給付項目,價格相對便宜的國產學名藥無非是另一種選擇,但民眾對於學名藥的藥效總抱持懷疑。
看更多:百憂解、降血壓藥「安普諾維」退出台灣市場 食藥署對病患信心喊話
學名藥市占達7成
食品藥物管理署統計,國內核准上市的藥品,所發出的許可證共有2萬3472張,其中有1萬7510張是學名藥,占所有上市藥品的74.6%。台灣臨床研究倫理審查學會理事長張芳維指出,包括日本、韓國等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發展學名藥,台灣的學名藥除了供國人自用,已經有能力做代工外銷海外,上市須經過的臨床試驗和生產把關程序,有些規定甚至比日本更嚴謹。
看更多:4/1起 逾5千項健保藥砍價!健保署:近期短缺藥品不納入 可望調升藥價
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林意筑表示,學名藥和原廠藥唯一的差別,在於所使用的賦形劑可能不一樣,主成分、劑型、劑量、療效和安全性都相同,學名藥想要申請核准上市,必須經過「藥品生體相等性試驗」,證明學名藥吃下肚後,經腸道吸收的速率和程度沒有統計上的差異。
藥效必須和原廠沒有統計差異
所謂的「沒有統計上的差異」,食藥署的定義,是在受試者血漿中,不同時間點的藥物濃度必須和原廠藥相同,在90%信賴區間內,不同時間點的藥物濃度介於原廠藥的80~125%之間。張芳維說,只要學名藥的試驗結果能達到這項條件,就可以認定與原廠藥具有同樣的療效和安全性。
張芳維說,學名藥的「藥品生體相等性試驗」就是臨床試驗,一樣要經過醫院的人體試驗委員會核准,才能招募受試者,試驗執行期間必須符合「藥品優良臨床試驗作業準則(GCP)」,學名藥的製造也必須符合「西藥藥品優良製造規範(PIC/S GMP)」,因此並非沒有經過臨床試驗。
健保預告修法 挽留學名藥生存空間
健保署11/20公告,預告修正全民健保藥品給付項目其支付標準,同時修正全民健保藥價調整作業辦法部分條文,修法重點之一就包括鼓勵學名藥進入台灣市場,並給予健保給付價格的優惠,國產藥另給予10%的優惠藥價。
看更多:健保藥價改革最快農曆年後上路!新藥、學名藥、生物相似性藥、國產藥4大利多
中華民國學名藥協會理事長陳誼芬表示,國產學名藥的藥價僅進口原廠藥的不到3成,健保藥價若砍過頭、限制過多,也會讓國內製藥廠難以經營、走向停產,也會影響國人用藥,因此學名藥協會肯定政府推出修法的態度,希望在國際政局多變的情勢下,能強化台灣藥品自給自足的韌性。
◎ 圖片來源/食品藥物管理署提供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食品藥物管理署.張芳維醫師.中央健康保險署.陳怡芬理事長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