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高血壓罹子宮內膜癌機率增加!子宮內膜癌症狀、飲食、治療懶人包

  • 羅以容 報導
  • 2023/11/16 13:59
  • 近年來子宮內膜癌罹患率有增加趨勢,儼然已成為婦癌王。儘管子宮內膜癌的成因至今仍不太明確,但曾有研究報告發現,部分子宮內膜癌與雌激素相關,另外,飲食西化、熬夜、肥胖也是導致子宮內膜癌的元凶之一。

    子宮內膜癌症狀

    絕大部分的子宮內膜癌患者會有不正常陰道出血症狀,尤其是停經後的出血,以及更年期不正常出血。常見症狀如下:

     

    1.陰道出血

    ①90%子宮內膜癌患者有異常陰道出血現象。

    ②5%無特異症狀,只在例行婦科檢查中發現。

    ③停經前異常出血、月經不規則、經血量異常多、有大量血塊並合併前述危險因子之患者。

    ④更年期及停經後的出血,尤其是沒有使用任何荷爾蒙情況下,若有陰道出血應立即查明原因,有10%停經後出血的婦女是有子宮內膜癌。

     

    2.帶有血絲及異味的分泌物增多。

     

    3.腹痛、子宮積膿、貧血等。

     

    4.體重無故減輕(多見於後期患者)。

     

    ▲子宮內膜癌症狀。

     

    7類人是子宮內膜癌高危險群

    初經到閉經的時間越長,表示身體對雌激素的接觸就越多,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就可能增加。另外有多囊性卵巢綜合症的病史,也會增加子宮內膜癌的機會,因為在這種激素疾病中,雌激素水平很高,而黃體素水平異常低。還有某些藥物也可以改變體內雌激素和黃體素的平衡,如Tamoxifen,該藥用於幫助預防和治療某些類型的乳腺癌,它可以像子宮內的雌激素一樣發揮作用,並增加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高危險群包括:

    1.未生育婦女。

    2.停經後出現不正常出血症狀。

    3.月經不規則。

    4.曾服用雌激素者。

    5.有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併發症者。

    6.家族史有子宮內膜癌、乳癌、腸癌、卵巢癌者。

    7.初經早和停經晚的婦女(大於52歲)。

     

    子宮內膜癌飲食

    要預防子宮內膜癌,首先要避開高溫烹調油脂。油脂經高溫長時間加熱之後,容易變質氧化成自由基、致癌物,而油脂又是人體製造荷爾蒙的材料,變質氧化的油脂所製造出來的荷爾蒙穩定性不佳。要預防子宮內膜癌就要避免食物高溫劣敗,凡是超過100℃以上的高溫烹調方式,會讓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質的分子結構改變,產生危害人體的致癌化學成分,維生素跟礦物質也因高溫而流失。

     

    而經高溫烘炒過的食物如:芝麻粉、花生粉、十穀粉、烤瓜子、烤核桃、烤杏仁,以及高溫萃取麻油、香油等食物易上火,容易引發體內較弱的組織細胞發炎,也應減少攝取。建議選擇含必需脂肪酸(ω-3、ω-6)的好油脂,能製造好的荷爾蒙。富含ω-3脂肪酸的魚類如:鮭魚、黑鮪魚、鯖魚、秋刀魚、烏魚等含量最多;ω-6油脂大都來自於蔬菜種子油,如葡萄籽油等。烹調方式採蒸、煮、涮等方式才不會破壞好的油脂,可降低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子宮內膜癌檢查

    醫師會依照病患的症狀,安排內診、陰道超音波檢查。如果發現子宮內膜過厚或影像可疑,會做子宮內膜切片或安排子宮內膜搔括手術做病理診斷。

     

    子宮內膜癌治療

    1.外科手術

    切除若是0期或1a期,將子宮體及子宮頸、雙側卵巢及輸卵管切除即可。若1b期或2期以上,除了上述手術外,還要附帶切除骨盆腔淋巴腺。近年來,由於達文西機器手臂器械持續推陳出新,可更完整切除病灶、減少出血量;或者搭配前哨淋巴結取樣技術,可減少術後因淋巴摘除所產生的下肢水腫。

     

    2.放射線治療

    對於因內科嚴重疾病、過於肥胖病患,或子宮內膜癌後期的病人,無法進行手術治療者,可以採取放射線治療。

     

    3.放射線及手術聯合療法

    若腫瘤過大,用放射線治療隨即作手術切除,或者手術後再加放射線治療,希望可減少復發或骨盆腔淋巴轉移。

     

    4.化學療法

    使用黃體素或化學抗癌藥物。通常用於復發或已轉移的患者。

     

    ▲子宮內膜癌治療方式。

     

    ◎ 本文摘自/健康2.0醫學百科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