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什麼情況最易引起食物中毒?高危險群有哪些?如何預防?

  • 健康2﹒0 整理
  • 2024/04/11 17:31
  • 造成食品中毒的常見原因包括食品加熱處理不夠、食品未妥善保存、食品調製後在室溫下放置過久、生食與熟食交叉污染、烹調人員衛生習慣不良、調理食品的器具或設備未清洗乾淨,以及水源被污染等原因,而引起由腸炎弧菌、沙門氏桿菌、病原性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肉毒桿菌等病菌造成食物中毒,因此要預防必須從這些問題著手。

     

    預防食物中毒5大原則

    想要降低食物中毒風險,首先要養成洗手習慣、保持食材新鮮衛生,盡量將生熟食分開處理、完全加熱食品以減少細菌和病毒,並注意食物保存的溫度。

     

    食物的危險溫度是指7°C~60°C 之間,這是細菌快速繁殖的溫度,若是食物長期儲存在此溫度帶,就非常容易導致細菌毒素孳生,進而提高食物中毒機率。低於7°C的環境能夠抑制細菌的生長,但是想要延長食物保存期限,建議食物要放在低於5°C的溫度下保存。

     

    預防食品中毒「五要」原則

    1.要洗手:調理食品前後都需徹底洗淨,有傷口要先包紮。

    2.要新鮮:食材要新鮮衛生,用水也必須乾淨無虞。

    3.要生熟食分開:用不同器具處理生熟食,避免交叉污染。

    4.要徹底加熱:食品中心溫度超過70°C,細菌才容易被消滅。

    5.要注意保存溫度:低於7°C才能抑制細菌生長;已烹調食品,或是易腐敗食品及其原料,則建議於5°C以下保存,室溫下不宜放置過久。

     

     

     

    ▲預防食物中毒的「五要」原則。

     

    雖然任何人都可能發生食物中毒,但食物中毒的症狀會隨著患者的年齡、健康狀況、引起食品中毒的原因等因素,影響中毒的症狀及嚴重程度,尤其抵抗力比較弱的族群,症狀會更加嚴重,甚至可能因此導致死亡。

     

    4大高危險群 食物中毒風險大增

    1.60歲以上成年人

    年長者的免疫系統和器官退化,較無法像年輕人那樣清除有害細菌或病毒,經研究統計,凡因沙門氏菌、李斯特菌或大腸桿菌等感染食物中毒的老年人中,有近半數人需要住院。

     

    2.5歲以下兒童

    嬰幼兒免疫系統仍在發育中,身體對抗細菌和疾病的能力較弱,當發生食物中毒時,容易形成危險狀態,如腹瀉導致脫水,會提升住院機率,也可能因此出現腎臟等器官功能的衰竭。

     

    3.免疫系統功能低下者

    糖尿病、肝硬化或洗腎、酒精中毒和愛滋病,或癌症接受化學療法或放射療法的人,因為免疫系統功能低下,而無法對抗細菌和病毒。

     

    4.孕婦

    因為懷孕的緣故,孕婦比一般人更有可能因某些細菌或病毒感染而併發重症。

     

    建議這幾類體弱族群一定要熟食、勿生食。要預防食物中毒,食物煮好後應盡快食用,原則上夏天要在1小時內吃完,冬天則為2小時內吃完,否則應該冰到冰箱。而冰箱取出的食物,一定要再徹底加熱才能食用。

     

    看更多

    食物中毒/為什麼會食物中毒?有什麼症狀?哪些食物最危險?
    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怎麼辦?該如何照護?如何避免復發、傳染?
    食物中毒/治療方法該如何選擇?會無藥可醫嗎?支持療法有哪些?
    食物中毒/中醫如何治療?4穴位緩解腸胃不適 2常用藥方可抗菌可止瀉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食藥署亞大醫院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