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手、下背痛好難受!2大祕技快速解痛

  • 2017/12/15 12:30
  • 在小孩成長、體重日增的過程中,媽媽因為照顧小孩,長期重複使用某處肌肉,因姿勢不良讓肌肉保持收縮狀態,若施力不當,就會導致肌肉韌帶受傷、骨盆歪斜、神經夾擠或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媽媽手泡熱水能緩解 戴護具矯正拇指
    復健科醫師曾清祥指出,生產時分泌的鬆弛素使得腕部橈側的外展拇長肌及伸拇短肌變得鬆弛無力,過去可負荷的日常動作在產後變得難以勝任;加上產後常有餵奶、抱孩子等使用腕部的姿勢,過度使用產生發炎。

     

    媽媽手主要出現在大拇指腕部外側的兩條肌腱,患部無法使力,或持續有疼痛、壓痛現象,大部分還合併緊繃、局部腫脹等情形。

     

    曾清祥建議,最基本改善原則是多休息,減少患部肌肉使用頻率,還可配戴護具,將拇指關節角度縮短,降低過度使用急性發炎期可用熱水浸泡患部10至15分鐘後,將手高舉過心臟,進行抓握動作20下,能明顯舒緩不適。

     

    下背痛先冰敷再熱敷 養成良好坐姿
    產後下背痛症狀與一般人下背痛差不多,可能是下背部整片痠痛,或是定點痠痛,也有因腰椎間盤突出而造成的坐骨神經痛。通常是抱著嬰兒坐太久或站太久,使症狀加劇。

     

    許多人在下背痛急性期時,會選擇推拿得到暫時性的舒緩,但當患部正處發炎期時,推揉捏等動作會讓發炎狀況更嚴重,不妨於紅腫疼痛處先行冰敷,等紅腫退了再熱敷,沖熱水澡或用毛巾熱敷都可以,但要小心溫度不過熱,免得燙傷。

     

    對產婦而言,鬆弛無力的背肌、腹肌及骨盆腔韌帶,若另外給予負擔,更容易引發疼痛。台北馬偕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蘇王麟表示,教導正確坐姿是最重要的,因為坐著的時候下背腰椎所受的負荷最大,容易造成附近肌肉、韌帶及腰椎傷害。

     

    ◎ 撰文/黃慧玫  ◎ 編輯/王家瑜整理  ◎ 美編/蔣嘉佳  ◎ 圖片/達志影像提供

     

    相關文章

    遠離媽媽病!這6種姿勢千萬別做
    肩頸痠痛加速大腦老化!快按5穴位除痠痛

    只動1隻腳,「蚌殼式」讓下背痛消失!
    防痠痛3重點 改正姿勢能自救!
    每天5分鐘 頸部痠痛自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