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成救命「黃金」良藥 解決腸道重症患者腹瀉血便之苦
每天排出的大便,很可能成為救命「黃金」良藥!林口長庚醫院利用糞便發展出的微菌叢植入術,治療嚴重或反覆性困難梭菌感染,迄今已經完成5例,病人從3歲到88歲,治療後均順利改善腸道菌相,成功緩解腹瀉不斷症狀。
▲由糞便提煉出的微菌已為新的救命良藥
衛福部2018年9月發布的「特管辦法」中新增微菌叢植入術,治療嚴重或反覆性困難梭菌感染(rCDI)。透過將健康捐贈者的腸道菌叢,以灌腸、內視鏡或口服膠囊方式植入病人腸道,恢復其腸道菌相平衡,達到治療效果。目前開放施行適用於反覆性或常規治療無效之困難梭菌感染病人。
林口長庚醫院分子感染症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邱正洵指出,一般人不會感染困難梭菌,通常發生在長期住院有使用過廣效性抗生素的病人、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以及有慢性疾病、免疫功能較差的病人身上,因為大量、長期使用廣效性抗生素之後,腸道菌相改變,感染困難梭菌釋放出毒素,導致嚴重腸道併發症。
根據研究,台灣地區每十萬住院人次,約有45個感染個案,或約一千個出院人次中有3個人次有感染過。林口長庚去年以特管辦法通過微菌叢植入術治療反覆性困難梭菌感染,至今年6月共完成5例,病患經移植後2到4周後,都恢復正常腸道菌相,且無復發跡象。
▲微菌叢移植主要用於治療治困難梭菌感染病人。
年紀最小的3歲小弟弟,因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持續腹瀉血便住院,診斷出被高度抗藥性的困難梭菌感染,以抗生素治療無效後,主治醫師決定採用微菌叢植入術治療,病童哥哥的糞便被檢驗出有致病性細菌不適合捐贈,最後是姊姊的符合健康條件,在腸道菌植入後,病童腹瀉血便症狀緩解,順利改善腸道菌相的平衡。
其餘4例,除了由健康的非親屬捐贈糞便。年紀最大的88歲老翁,本身罹患多種慢性病,去年6月大腸感染化膿破裂而住院開刀,今年4月每天腹瀉7到8次,經診斷為困難梭菌感染,抗生素治療無效後,採用微菌叢治療,因家屬中沒有適合的健康捐贈者,最後是由一位無親屬關係的健康青年人替代。
邱正洵指出,「微菌叢植入術(簡稱FMT)」,國外已有許多臨床研究證實具有非常好的療效,且相較於傳統的抗生素治療更具成本效益。目前長庚已成立「長庚微菌治療中心」與「微菌銀行」。
微菌叢植入的進行,皆須符合特管辦法進行嚴格的病人與捐贈者篩檢。其中微菌的捐贈者,必需先進行包括最近的旅遊史、疾病家族史或便袐等問診,符合資格者再安排抽血檢查,排除B、C型肝炎、愛滋病毒等疾病,以及糞便檢查是否有其他致病菌等條件,才能避免因微菌移植後,種下另一種疾病、甚至死亡的憾事。
▲邱正洵醫師說明微菌叢取得與製作過程。
邱正洵提到,長庚微菌銀行目前大約保存10管微菌,每管微菌的有效期為半年,雖然微菌與器官移植類似,都是「移植」,但微菌是從糞便中提取,大部分的人都會定期排便,因此來源不是問題,該院的主要來源是健康的大學生,也能提供他院為治療患者使用。
目前除了以微菌叢植入術治療困難梭菌感染之外,長庚也致力進行臨床與轉譯研究,例如各種腸道疾病、肥胖、代謝症候群、癌症、神經系統疾病等。
◎記者/曾金月報導 ◎ 圖片來源/長庚醫院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