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抖、腳無力都好了!巴金森氏症纏身20年,這項治療讓他喜極而泣

  • 王家瑜 報導
  • 2019/12/23 14:50
  • 今年61歲的張先生在20年前罹患巴金森氏症,即使每天吃5個種類、多達15到20顆的藥,仍無法克服逐漸加重的神經退化症狀;嚴重顫抖讓他無法站立、寫字,連基本的刷牙、喝水等日常生活功能都喪失。為了尋求更好的生活品質,他接受「深部腦刺激手術」(DBS)精準治療,終於擺脫顫抖人生,能夠再與太太開心出遊。

     

    示意圖/TVBS

     

    短短150公尺 他得走上半小時

    「我以前喜歡畫畫、攝影,還會去海釣,這些都不可能再想……」一看到自己手術前的紀錄影片,張先生情緒忍不住激動了起來,講到多年來辛苦抗病的過程,更是頻頻拭淚;自從生病之後,不僅無法再做自己喜歡的事,家庭生計更是首要負擔,但他無法再勝任廣告招牌工程師的工作,在貴人協助下,改做起停車場管理員。

     

    他在停車場工作了18年,起初還勉強可以自由行動,但離家短短150公尺的上班地點,他每天得走路半小時才能抵達;到後來,退化症狀越來越嚴重、實在走不動了,只能由太太每天推輪椅接送上下班。

     

    不只手抖 巴金森氏症會影響說話、吞嚥、記憶力

    不僅嚴重手抖和行動力退化,張先生回想自己手術前,漸漸地彎腰駝背、記憶變得混亂、講話也越來越小聲而且講不清楚。雙和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洪千岱表示,巴金森氏症是成年人最常見的動作障礙疾病之一,常見症狀包括手抖、四肢僵硬、動作緩慢,但不僅止於此,全身上下的神經都會受影響,像是會影響到發聲、吞嚥、大腦功能等,也因此部分巴金森氏症患者會合併罹患失智症。

    延伸閱讀:起因都是大腦退化…巴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如何分辨?

     

    洪千岱表示,幾乎所有罹病5年以上的巴金森氏症患者,都會遇到藥效不佳的情形,尤其針對顫抖症狀,藥物治療有其侷限性;張先生發病年齡較早,在60多歲就已嚴重退化,當長期用藥效果不佳時,相較於60多歲才發病的患者,更適合也更需要接受手術植入腦部刺激器,透過24小時持續電擊來緩解症狀。他也提到,過去深部腦刺激手術費用動輒上百萬,現在健保已核准特定情況下給付,大幅降低患者的負擔,自付金額約為30萬。

    延伸閱讀:他考慮15年,總算等到健保給付!治療巴金森氏症的最終手段是它

     

    ▲ 張先生和醫療團隊合影,慶祝術後重拾生活品質,展開第二人生。

     

    開顱手術需要高精準度 機器人幫大忙

    雙和醫院神經外科醫師羅偉倫說明,深部腦刺激手術需要開顱,精準的影像和定位技術至關重要,傳統上可能因為儀器本身或人為操作造成2至4毫米的誤差,而透過ROSA手術機器人執行,可將誤差降至1毫米以下。由於植入位置精準,患者術後副作用較少,且腦部刺激器的耗電量也較低。

     

    不僅如此,ROSA還可以在手術過程中即時電刺激,能立即確認治療效果。「可以想像成駕駛開車時,不僅有導航系統,還有自動駕駛功能。」台北神經醫學中心院長杜永光將手術比喻為駕駛汽車,在全台第一、也是亞洲第一台ROSA手術機器人幫助下,能夠更精準地幫助患者重回正常生活。

    延伸閱讀:亞洲先驅!婦人嚴重腰痠腳麻 ROSA機器人精準置入骨釘、改善腰椎滑脫

     

    張先生自今年7月接受手術後,8月開始接受電擊,並陸續調整電量,目前已可減少3分之1的藥量,顫抖症狀也大幅改善。「不敢相信,終於熬過去了!」他笑稱醫師好像進行了一場魔術表演,現在他可以重新拾筆寫字,還可以騎機車載太太出門,也終於可以大聲說話,對陪伴他長期抗病的家人朋友和醫師們表達心中的感謝。

     

    ◎ 攝影/王家瑜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

    手抖不一定是巴金森氏症 「季老師」方岑曾因中毒受害,這樣做可避免

    晚年受巴金森氏症所苦,羅慧夫辭世出現3症狀要及早治療

    4大食物巴金森病友別碰!1種運動技巧不再跌倒、防失智

    顫抖是中風、關節痛還是… 影像AI輔助判讀帕金森氏症,快又準

    原發性顫抖讓他連擠牙膏都有困難「神波刀」不開腦治好了!

     

    按這裡→加入健康2.0LINE  保健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