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潰瘍是壓力大造成?醫師透露2個背後真相 不處理小心變胃癌!

  • 王家瑜 整理
  • 2020/05/04 14:40
  • 過去提到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大家都會聯想到壓力大,或是三餐不定時造成的,然而隨著醫學知識進步,內科醫師發現,以台灣大多數消化道潰瘍患者來說,大多和2件事有關。

     

    「胃謅謅」上腹痛、解黑便恐是潰瘍

    肝膽腸胃科醫師葉人豪表示,經常造成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2大原因分別是幽門桿菌感染和NSAID止痛藥。NSAID也就是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是各藥房裡常見的止痛藥藥品種類,但如果長期或大量使用,可能會導致胃黏膜及十二指腸黏膜破損。

    延伸閱讀:止痛藥愈吃愈痛?竟是胃潰瘍轉胃癌 年過40歲有3種胃病的人更要注意

     

    通常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患者會出現上腹痛症狀,也就是肚臍以上腹部疼痛,也有人用台語形容「胃謅謅」。葉人豪說明,兩者的差別是,胃潰瘍可能在吃完東西後疼痛加劇;十二指腸潰瘍則是在空腹、半夜時疼痛。另外,如果胃潰瘍導致出血時,大便可能會變黑,甚至可以看到流血。

    延伸閱讀:醫師也難分辨的上腹痛,是胃潰瘍還是膽囊炎?「進食前後」是關鍵

     

    潰瘍不能拖!醫師提醒治療2重點

    當出現疑似消化道潰瘍症狀就醫時,醫師通常會安排做胃鏡檢查,不管是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都可以透過胃鏡看清病灶。有些人以為胃潰瘍和壓力有關,因此想透過禪修、打坐等紓壓方式來緩解病症,但葉人豪提醒,國外已有多項研究顯示,想要緩解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主要還是得靠藥物治療。

     

    目前治療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效果最好的用藥是PPI(質子幫浦的抑制劑),它對抑制胃酸、促進潰瘍改善都有很好的效果。不過,葉人豪也強調,胃潰瘍除了靠藥物改善以外,其他還要注意以下2重點:

     

    第一,如果患者有感染幽門桿菌,或使用NSAID止痛藥,須從源頭治療幽門桿菌或避免用藥;第二,胃潰瘍可能有惡性(胃癌)疑慮,因此在胃鏡檢查時,如有必要需切片檢查,建議在治療2到3個月時再做一次胃鏡追蹤,觀察胃黏膜癒合狀況。

    延伸閱讀:吃飯一人一口和樂融融?一人感染幽門桿菌 全家都難逃

     

    幽門桿菌不治療 胃癌恐找上門

    葉人豪補充說明,透過胃鏡可檢驗幽門桿菌感染,若合併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會建議使用抗生素殺菌治療,加速潰瘍復原,也能避免復發,更能降低將來引發胃癌的機率。

    延伸閱讀:全世界一半人口帶有幽門桿菌!它有多危險,醫師告訴你

     

    ◎ 本文出自/照護線上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
    胃潰瘍恐怕不單純!4分鐘自我檢查:你是胃癌高危險群嗎?
    財經學者沈中華胃癌過世 醫師嘆「有症狀已是中晚期」 3種食物是大忌

    解決胃痛、胃潰瘍!「天然胃藥」變身護胃精力湯
    睡前總是肚子餓、想吃東西?小心消化性潰瘍報到
    打營養針強身卻變成胃潰瘍?小心這個原因出現4症狀快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