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學者沈中華胃癌過世 醫師嘆「有症狀已是中晚期」 3種食物是大忌
經濟金融學界聞人、實踐大學財金系教授沈中華於22日凌晨因胃癌辭世,享壽60歲。據報導,同為財經學者的夫人王儷容表示,沈中華已和胃癌奮戰許久,原本控制得不錯,但過去半年來病況惡化,消息一出震驚金融圈及經濟學界。
胃癌出現症狀 大多已是中晚期
近年來,國內胃癌發生率逐漸下降,但死亡率卻不減,背後反映出胃癌「難以早期發現」的特色。台安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葉秉威表示,由於胃癌早期幾乎沒有症狀,等到進入中晚期,可能出現腹痛、腹脹、解黑便、胃口差、體重下降等症狀;如果腫瘤長在食道與胃交界的賁門,還可能導致吞嚥困難。
胃癌是吃出來的!這些食物是大忌
「幾乎所有消化道癌症都是吃出來的。」葉秉威指出,經常吃高鹽、醃漬類和燒烤食物,恐引起胃癌、食道癌、大腸癌等消化道癌症。醃漬食品的過程中可能加入硝酸鹽作為防腐劑,在體內代謝成亞硝酸鹽後,就有致癌風險;至於燒烤過程中,經由化學作用會產生致癌物質,在食物吃下肚後,不知不覺就傷害了消化器官。
另外,像是抽菸、喝酒、肥胖都和胃癌息息相關,若是有胃癌家族史的人,更不能大意。
3種人是胃癌高危險群
葉秉威提醒,曾有幽門桿菌感染、胃腺瘤型息肉,或接受次全胃切除手術者,特別容易誘發胃癌,務必多加留意。
1. 受幽門桿菌感染者
在台灣,有40%到50%的人曾經或正受到幽門桿菌感染;有研究指出,受幽門桿菌染者,胃癌風險是未受感染者的5到6倍,經過殺菌治療可減低致癌風險。葉秉威提醒,幽門桿菌若沒有妥善治療,可能引發慢性胃炎、胃潰瘍、胃萎縮,目前可透過滅菌治療改善。
雖說全台近一半的人都受到幽門桿菌感染,但超過8成的感染者不會出現異狀。葉秉威建議,年紀較輕的人可選擇「碳13呼氣測試」,高齡或有胃部症狀者,則可透過胃鏡檢查,盡早揪出幽門桿菌,也有助於防範胃癌發生。
延伸閱讀:全世界一半人口帶有幽門桿菌!它有多危險,醫師告訴你
2. 接受次全胃切除手術者
早期針對胃潰瘍、胃出血患者,多半會建議接受次全胃切除手術,也就是切除一半或3分之2的胃。葉秉威說明,由於切除部分的胃之後,須將腸子和胃部重新做接口,使得膽汁長期刺激胃部,造成慢性胃炎,更增加了罹患胃癌的風險。
3. 胃腺瘤型息肉
胃息肉可分為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前兩者大多為良性,而腺瘤性息肉可能引發胃癌。一般可透過胃鏡檢查揪出胃息肉,如有惡性疑慮就會建議切除。
延伸閱讀:胃息肉會變癌?醫師說機率不高,但3種大便顏色要警覺
據統計,胃癌大多發生在60至65歲;葉秉威建議,40歲以後可考慮定期接受胃鏡檢查,如有胃癌家族史或相關病史,則建議提早受檢;至於出現胃部不適症狀者,則不要遲疑,務必盡速就醫並安排檢查。
延伸閱讀:胃痛超過2周,就該照胃鏡了!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翻攝自中華獨立董事協會
相關文章
6旬婦女胃癌四期、腹內滿是癌細胞 免疫治療1年,病灶竟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