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每3名有1名呼吸窘迫!新型呼吸器幫早產兒提早離開加護病房

  • 朱育嫻 報導
  • 2020/08/28 15:59
  • 台灣每年約有2萬名早產兒誕生,將近每30分鐘就有1名早產兒來到世上,早產兒因肺部發育尚未成熟,容易影響呼吸中樞功能。研究更指出,每3名28~34週出生的早產兒中,就有1名可能會出現呼吸窘迫症候群。

     

    台灣早產兒比例年年增,「呼吸問題」是出生後第一個關卡

    根據國健署統計資料,近年來台灣新生兒人數雖逐年下降,但早產兒的比例卻呈現上升趨勢,從2008年的8.8%,到2018年最新統計已逼近10%,也就是說每10個新生兒中,就有1名可能提早誕生。早產兒因未足月便出生,器官發育仍未成熟,呼吸問題更是早產寶寶在出生後面臨的第一個關卡。

     

    早產兒基金會董事許瓊心醫師表示,肺部是身體最後一個發育成熟的器官,胎兒在母體內時,肺部本身並沒有呼吸功能,氧氣的獲得與二氧化碳的排除,都藉由胎盤與母體交換來完成,直到出生後肺部才會開始正常運作,若胎兒提早出生,肺部發育不全,可能沒辦法生成足夠的表面張力素,進而使肺泡塌陷,影響呼吸中樞功能。

    延伸閱讀:寶寶臉蛋白皙好可愛?小心缺鐵性貧血日後會變笨!7症狀要留意

     

    早產兒呼吸型式多變,與呼吸器同步很重要

    許瓊心提到,多數早產兒在剛出生時,皆需要額外的氧氣供給,或使用不等程度的呼吸器來幫助順暢呼吸,照理說,為了減輕肺部及吸氣肌肉的負擔,呼吸器應該要與病人自主呼吸的節奏同步,但因早產兒的呼吸型式多變,機器設定和調整不易,經常出現呼吸器與早產兒呼吸不同步的情況,有時嬰兒想要進行吸氣動作,呼吸器卻無法正常啟動。荷蘭研究統計發現,幾乎每位使用呼吸器輔助的早產兒,都曾遇過與呼吸器不同步的狀況,且平均發生頻率可達33%。

    延伸閱讀:新生兒忘記呼吸、醫師揪出先天性心臟病 高難度心導管手術成功救治

     

    為了降低病人和呼吸器發生不同步,許瓊心表示,現已出現許多新型輔助設計,像是「神經調節輔助呼吸(NAVA)」模組,透過橫膈膜電位導管,監控病人的橫膈膜活動,進而協調呼吸器以對應病人大腦及肺部的活動,將呼吸自主權還給病人。

     

    許瓊心也進一步分享,多項國內外對照實驗發現,NAVA模組可以較準確偵測病人的呼吸狀態,讓早產兒可以順暢地完成每一下呼吸動作,也可以減少對肺部造成的傷害,且臨床使用結果也顯示,可以減少早產兒使用呼吸器輔助的時間,也可以讓早產兒提早拔管、提早離開加護病房。

    延伸閱讀:老人小孩最危險!日本腦炎傷害腦神經 痊癒後恐有後遺症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6/17起『健康2.0』全面升級!主持人除了鄭凱云,也會加入江坤俊醫師,更會邀請包括Dr.she許藍方、家醫科許書華、復健科侯鐘堡、營養師宋明樺、整形外科蘇宗柏等堅強的醫師 、專家陣容與大家一起守護全家人的健康,每天下午2點,每週六、日晚間7點,請準時鎖定 TVBS 56頻道『健康2.0』。

     

    相關文章
    台大用心室輔助器延命!她心臟衰竭住院200天數度拔葉克膜 裝心室輔助器後回家等心臟移植
    誰發明了救護車?哪種病人需要送加護病房?葉克膜權威:這時間送加護病房才有救
    台大醫療團隊與閻羅王拔河 全台住院最久新冠肺炎個案重生!
    「如果不能陪你到永遠,何不把握當下」在加護病房,他實現母親臨終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