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會自己好嗎?症狀有哪些?成因、保養、治療懶人包

  • 吳詠霓 整理
  • 2023/09/21 15:19
  •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因身體接觸到單種或多種過敏原所引起,主要和皮膚內的肥大細胞及嗜鹼性球釋放出多種物質有關,其中的組織胺就是造成發癢與紅腫的元凶之一。由於疹子變化速度快,來去如一陣風,又俗稱「風疹塊」。

     

    蕁麻疹的病程分為「急性」與「慢性」2種,急性蕁麻疹通常是數天到12個星期就會消失;如果超過6個星期以上,則稱為慢性蕁麻疹。

     

    蕁麻疹有什麼症狀?

    蕁麻疹發生時,皮膚會突然出現形狀不規則、大小不一、非常癢的塊狀浮腫,可能是侷限性或全身性,從頭到腳都可能出現。每個區域的浮腫可能只出現幾個小時就消失,但是其他區域又會不停地有新浮腫出現。

     

    若疹子出現在眼睛周圍或嘴唇時,常常會造成很厲害的浮腫;若是長在手掌、腳掌,則會感到發脹及疼痛;若嚴重可能併發呼吸困難、胸悶、血尿、腹痛、休克等,危及生命。

     

    蕁麻疹的成因為何?

    造成蕁麻疹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1.食物

    食物過敏是造成蕁麻疹的最主要原因,又以急性蕁麻疹最常見。海鮮、發酵食品、堅果類、蛋、牛奶、含人工添加物製品、含咖啡因食品、芒果、草莓、竹筍、葡萄柚、糯米、香菇及酒精類飲料等,都可能引起過敏而出現蕁麻疹的症狀。

     

    2.藥物

    阿斯匹靈和盤尼西林是最容易引起蕁麻疹的藥物,另外包括鎮定劑、消化劑、止痛藥、消炎片、抗生素、安眠藥、利尿劑等,也可能會引發蕁麻疹。

     

    3.感染

    包括慢性蛀牙、牙周病、鼻竇炎、尿路感染、念珠菌感染、BC型肝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滴蟲、腸道寄生蟲感染等。

     

    4.吸入物

    包括花粉、孢子、粉塵、化學溶劑、動物毛髮等。

     

    5.內分泌

    甲狀腺異常、自體免疫疾病。

     

    6.物理性

    陽光、溫度變化、搔抓、壓力、運動、水。

     

    7.蟲螫傷或咬傷

    最常見的是跳蚤、臭蟲、疥蟲等,此類蕁麻疹大多以苔蘚樣式出現。

     

    此外,精神緊張、情緒不穩也可能會導致蕁麻疹的發生;亦有人認為遺傳是造成蕁麻疹的因素之一。

     

    哪些人容易好發蕁麻疹?

    大部分的蕁麻疹來得快、去得快,但不論是急、慢性蕁麻疹,每個年齡層、不分性別,都有可能發作。其中,女性好發率為男性的23倍。

     

    如何預防蕁麻疹發作或復發?

    造成蕁麻疹最常見的原因是過敏,包括食物、藥物、動物皮屑、花粉、蚊蟲叮咬等。要預防蕁麻疹發作或復發,平常應少碰容易誘發蕁麻疹的飲食,像是牛奶、蛋、魚、蝦、蟹、蔥、韭菜、竹筍、芒果、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也要避免不必要的藥物或注射,避免抽菸、喝酒,盡量遠離可能的過敏原。

     

    若已知誘發因素為藥物,則禁止服用;若為衣物誘發,則避免穿此類衣物;若因冷熱刺激而誘發,反而不用過度迴避,可少量逐步的接觸,增加適應性,但也要記得不要以過熱的水刺激皮膚;若因流汗所誘發,則保持身體乾爽;若是陽光誘發,則更要比一般人注意防曬,做好保護措施。

     

    此外,多數慢性蕁麻疹的致病原因不明,雖然無法完全預防,但平時仍可透過保持生活作息正常、減少熬夜,讓心情放鬆、降低壓力,適度運動,來增加抵抗力及體力,也有助於遠離蕁麻疹。

     

    蕁麻疹如何治療?

    治療蕁麻疹最重要的就是盡量找出過敏原,在西藥治療上以抗組織胺為主,有一代及二代之分,也有短效與長效、口服與針劑等不同類型,視每個人病況不同來運用。

     

    急性蕁麻疹一般不太需要檢查,避免再接觸過敏原就好,通常發病幾天內就會好,患者只需按時吃藥。而多數慢性蕁麻疹用口服抗組織胺控制即可,但對於頑固又嚴重的蕁麻疹,則需動用到免疫調節劑或生物製劑。服藥期間,醫師也會視病況調整抗組織胺劑量,直到不再發作為止。

     

    治療慢性蕁麻疹最忌諱自行中斷療程、不癢就不吃藥,若把改善過敏體質的藥物當成症狀治療藥,導致治療效果差,病情反覆會更難治。

     

    蕁麻疹發作如何照護?

    大部分的急性蕁麻疹只要遠離特定過敏原,就算不吃藥,23天便能自行痊癒;但針對反覆發作的慢性蕁麻疹,則建議最少應做到以下4點,包括耐心治療,勿隨便停藥;飲食清淡,避免刺激性及過敏原食物;作息正常,增加抵抗力;減少刺激,太冷、太熱、穿太緊都不好。如此便有助患者調整體質、緩解症狀。

     

    ◎ 本文摘自/健康2.0醫學百科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