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瘡/中醫可以治療青春痘?哪些穴位能抗痘?1茶飲降火去痘很有效

  • 健康2﹒0 整理
  • 2023/06/15 10:04
  • 痤瘡在中醫有多種形容,包括:面皰、酒刺、或肺風粉刺等,認為是由於肺熱、血熱、過食肥甘或脾胃蘊濕積熱所致;若是血瘀痰結,則使皮疹反覆發作,甚至惡化而留下疤痕。

     

    中醫看痤瘡 好發5體質

    中醫治療痤瘡,著重在調整體質及內分泌,主要可分為5大證型:

     

    肺胃蘊熱型

    多見於青少年,好發於顏面、前額,主要以丘疹為主,並伴隨粉刺,患者合併顏面油光、口乾渴、大便硬、小便黃、舌質紅、苔黃。

     

    治療採用清瀉肺胃、涼血解毒藥方,如枇杷清肺飲;若有便祕傾向,則加大黃、芒硝,以軟堅通腑瀉熱,並加上清熱解毒、除濕瀉火的中藥,如黃連、黃柏。

     

    血熱內蘊型

    患者的皮膚呈暗紅色,除了丘疹、膿皰外,也可見膿腫或疤痕,女姓患者常有月經不調、舌質暗紅、苔白或白膩等情形。

     

    治療以活血化瘀,涼血解毒藥方,如血腑逐瘀湯,也可加上清熱解毒的藥物,如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

     

    衝任不調型

    女性每逢月經來臨前,特別容易冒痘痘,可用柴胡、當歸等中藥來疏肝調經。

     

    上熱下寒型

    患者容易手腳冰冷、疲倦、大便軟,治療可用黨參、黃耆等。

     

    陰虛火旺型

    常熬夜、作息不規律,青春痘發紅、口乾舌燥、大便偏硬,治療以滋陰清熱的中藥為主,如生地、知母等。

     

    按摩抗痘6穴位

    中醫治療痤瘡,常用針灸搭配穴位來消炎調理,平時也可按摩抗痘穴位:

     

    太衝穴

    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跖骨間,當第一跖骨與第二跖骨前端相交處,具有清肝泄火、活血散結的效果。

     

     

    四白穴

    位於臉部,眼睛直視前方時,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處,具有清利頭目、加強面部血液循環及消除發炎的效果。

     

     

    曲池穴

    位在手肘彎曲成直角,肘彎橫紋的尾端處。屬大腸經,經常按摩可促進代謝、清熱解毒,以及幫助抗痘、抑油。

     

    神門穴

    位在從小拇指根部向下延伸到手腕橫紋的凹陷處,神門穴屬心經,容易睡不好、過度思慮的人可以多按摩,幫助鎮靜安神、改善失眠問題。

     

    合谷穴

    位於大拇指及食指的會合處,屬大腸經,中醫有句話「面口合谷收」,也就是按壓合谷穴能幫助改善臉部的各種問題。

     

     

    青蒿退火茶 清熱又抗痘

    以中藥調製的青蒿退火茶,可以幫助清熱、降火,達到抗痘的效果。

     

    【材料】青蒿2克、地骨皮1克、天麻1克、遠志1克。
    【作法】上述中藥材洗淨後,用7501000cc熱水沖泡,即可飲用。
    【功效】青蒿具抗炎症、促進細胞免疫活性、解熱、鎮痛等作用;地骨皮有解熱、降血糖、降血脂、抑菌、勞熱骨蒸;天麻可入肝、袪風通絡、甘潤不烈、清熱降火、寧心安神;遠志可降心氣、寧心神、安神定志、疏通氣血壅滯。

     

    看更多
    痤瘡/青春痘發生原因是什麼?青春痘症狀有哪些?5情形當心青春痘惡化

    痤瘡/哪些人容易長青春痘?如何預防青春痘?避開4大飲食禁忌
    痤瘡/青春痘可以擠?青春痘如何快點好?患者7大生活對策免留疤
    痤瘡/青春痘多久會好?治療青春痘方法有哪些?1動作千萬不能少

     

    ◎ 圖片來源/健康2.0資料照.甄至翔中醫師.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甄至翔中醫師黃上邦中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