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爭吵不休時,「用講的」是行不通的!超人氣教養專家3步驟引導法,孩子解決問題能力會愈強
手足,是我們誕生後遇到的第一個朋友/敵人,而這份感情可能延續一生。而孩子吵架,天經地義,因為他們在爭奪生存資源!全美超人氣教養專家、心理學博士蘿拉‧馬克罕說, 你可以把「教孩子們溝通」想像成是在幫兩個雞同鴨講的人翻譯。
當然,孩子們自己本來就在學習如何有效溝通,只是當他們一焦慮、或脾氣一上來,思緒就亂了,也聽不進別人說的話,這時,父母的工作就是幫孩子們搭起橋梁,讓他們表達自己的需求與感受,並幫他們聽懂彼此的表達。一旦你幫他們建立起溝通的橋梁,他們將越來越有能力一起嘗試解決問題,漸漸不再借助你的幫忙。
孩子吵架時,不要急著選邊站
成功的翻譯員必須發揮同理,理解孩子們雙方的觀點,也必須保持冷靜,才不會馬上評斷對錯,即便我們為了確保所有人都安全而設立限制時,也是如此。如果我們站在某個孩子那邊,另個孩子便會豎起防衛、關閉耳朵。試著想像孩子對你這樣的介入會有什麼反應?
「你弄傷寶寶了!立刻把她放下來!」
「別再拉他了!你怎麼一天到晚對弟弟動手動腳!」
「雅美莉亞,妳是姊姊,應該比較懂事才對,不要再跟妹妹搶了!」
以上這些語言不會建立橋梁,因為孩子覺得被批評了,即便他最終乖乖合作(這不太可能發生),也會心生怨懟,往後更愛反抗。
翻譯是寶貴的教導方法,幫助孩子們了解社會動力。如果你可以以同理翻譯、盡量不去評斷對錯,會讓每個孩子都覺得自己被聽見了,他們的情緒於是會冷靜下來,讓他們更能聽見彼此。
指導孩子們辨認與溝通自己的需求與感受
當父母讓每個孩子都感覺自己倍受關愛,便可以讓手足競爭降到最低。然而不論你再怎麼回應,孩子們偶爾還是會起點衝突,如果孩子無法以語言表達他想要什麼,他就會藉身體來做出反應。
所以父母的工作就是協助孩子們學習辨認,並勇敢地表達自己的需求與感受,也幫助其他手足聽見、並回應他的表達。我們來看看一些例子。
延伸閱讀:經常碎碎念、否定孩子意見…家長常做4件事 恐讓青春期孩子心理健康惡化
案例一:妹妹推哥哥一把,其實是為了…
詹姆士(三歲)正在玩他的小砂石車,維莉特(十五個月)走到他身後拉了他的衣服,他煩躁地看一看自己的肩膀,當他正要轉身推開維莉特時,媽媽說:「詹姆士,維莉特拉你衣服,看起來你不喜歡這樣,你可以用講的告訴她嗎?推人會讓人受傷喔。」
詹姆士:維莉特!不要!
媽媽:詹姆士,我聽到你說不要了!你可以告訴維莉特,你不要她做什麼嗎?
詹姆士:不要拉我的衣服!
維莉特睜大眼睛,來回看向媽媽和詹姆士。
媽媽:維莉特,詹姆士說不要拉他的衣服,妳想要詹姆士注意妳嗎?妳想要跟他玩嗎?
維莉特笑了,並拍拍手。
媽媽:詹姆士,你看看維莉特好想跟你一起玩!這是她拉你衣服的原因,她想說她要跟你一起玩,我看到你正在玩小砂石車,維莉特可以怎麼樣加入你的遊戲?
詹姆士:在這裡,小維……妳可以拿這台砂石車,妳去挑一個積木放在裡面,把它載到砂石車這裡。
示意圖/TVBS
案例二:不給他玩飛機,弟弟罵哥哥很壞…
強尼(四歲)走進房間,克里斯丁(五歲)正在房間裡玩飛機,強尼一把抓住飛機。
強尼:換我了!
克里斯丁:沒有,現在我還在玩……我可以玩很久。
他讓飛機從強尼面前滑過,發出咻咻聲,強尼開始哭,追著飛機跑。
爸爸:我聽到強尼在哭……你們兩個還好嗎?
強尼:他很壞!
爸爸:強尼,我看到你很傷心……你可以告訴哥哥你想要什麼嗎?而不是罵他。
強尼:他惹我!我也想玩飛機!
克里斯丁:但現在是我在玩!
爸爸:強尼說他想要輪流玩飛機,克里斯丁說還沒準備好玩完這一輪……嗯……這真是傷腦筋……我知道等待是很難的,強尼。
強尼:我不想要等……我現在就想要玩飛機!我想要用卡車幫它加油。
爸爸:強尼,我知道你想要現在就玩飛機,你已經想好要怎麼玩了,你可以問問看克里斯丁他玩完時能不能拿給你。
強尼:你玩完的時候,飛機可以換我玩嗎?克里斯丁。
克里斯丁:好,但我還要玩很久。
爸爸:好……我們家的規則是每個人一輪都可以玩很久……你可以告訴強尼大概什麼時候可以換他玩飛機嗎?
克里斯丁:我到睡覺前都想玩。
強尼:那我想要把飛機放在床邊,這樣明天就會是我先玩飛機了。
爸爸:好,所以克里斯丁會玩到睡覺前,然後晚上飛機會放在強尼床邊,明天起床換強尼先玩?你們都同意?
克里斯丁:這樣很好,爸爸,看我飛!
強尼:好……克里斯丁,那我可以當地勤嗎?如果你要降落時,我可以幫飛機加油。
如果強尼按捺不住、情緒潰堤了呢?協助他等待輪到他的時候,你可能須面對他大哭大鬧,但若不這麼做,也許強尼就整個晚上悶悶不樂,這樣的結果將更不利;相對地,在崩潰之後,他便能想辦法去跟克里斯丁一起玩飛機,或他會找別的事情做,大家都能擁有一個比較快樂的晚上。
延伸閱讀:為什麼孩子一直犯同樣的錯?根本原因竟來自大人無效的處罰
案例三:她很凶…弟弟不想和姐姐玩了
賽巴斯汀(五歲)和克萊兒(七歲)在玩學校遊戲,克萊兒扮演老師。
賽巴斯汀:我不想玩了。
克萊兒:你要一起玩,我是老師,所以你要聽我的。
賽巴斯汀:爸爸,我一定要繼續跟克萊兒玩嗎?
爸爸:每個人都可以決定自己要跟誰玩,你不想玩了嗎?
賽巴斯汀(啜泣著):她很凶。
爸爸:我知道了,姊姊需要感受到你的心情。
賽巴斯汀(再度啜泣):你去告訴她。
爸爸:你會擔心要告訴克萊兒你的心情嗎?你可以試著告訴她你的感覺嗎?
賽巴斯汀(對著克萊兒):妳太凶了。
克萊兒:我才沒有!
爸爸:賽巴斯汀,你可以告訴姊姊你有什麼感覺嗎?
賽巴斯汀:我不喜歡這樣,我什麼事都不能決定。
克萊兒:好吧……你想當一下老師嗎?我來當壞學生。
3步驟引導孩子表達情緒
你有注意到這幾位父母做些什麼嗎?他們協助孩子們辨認和表達自己的情緒,不去攻擊手足。他們這麼做:
.描述所發生的事情。
.同理每一個孩子。
.指導孩子們把感受化作語言,而非攻擊。
一旦聽見彼此的需求,孩子們將更能想出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法。
有些父母會說:「這下好了,以後我每次都得插手了,他們什麼時候可以自己處理?」,凡是要求更多洋芋片、溜滑梯排隊時堅守自己的順序、買冰淇淋甜筒等,各種人際能力會在一次次指導與練習中學會。然而,如果父母僅是告訴孩子們「用講的!」是不會有效果的,我們必須仔細地教導他們要講些什麼。
延伸閱讀:別再說「數到三,不哭了」!孩子哭鬧時,爸媽「不要亂講話」反能增加親子關係
一旦你開始用上述方式指導孩子們,你會訝異地發現他們竟可以這麼快速地學會處理事情。即便年紀還小,孩子們也喜歡解決問題、與所愛的人和平共處,他們只是需要你教導他該怎麼做罷了。
◎ 本文摘自/《讓手足成為一生的朋友:做個平和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蘿拉‧馬克罕著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6/17起『健康2.0』全面升級!主持人除了鄭凱云,也會加入江坤俊醫師,更會邀請包括Dr.she許藍方、家醫科許書華、復健科侯鐘堡、營養師宋明樺、整形外科蘇宗柏等堅強的醫師 、專家陣容與大家一起守護全家人的健康,每天下午2點,每週六、日晚間7點,請準時鎖定 TVBS 56頻道『健康2.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