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為什麼孩子一直犯同樣的錯?根本原因竟來自大人無效的處罰

2019/05/01 14:00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你有對孩子說過「禁止他做喜歡活動」的處罰式言語嗎?例如,「玩具沒收拾好,就沒有玩下一輛遙控車的機會」,或「鞋子亂丟,就不要出門,你愈慢,到公園玩的時間及項目就愈少」。 懲罰似乎也能達到這個效果,但這樣對嗎?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通常父母會用到懲罰這一招,多半是希望孩子不要再犯同樣的錯。事實上,德國符茲堡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安德拉斯‧艾德(Andreas Eder)研究發現,懲罰不但無法遏止,還可能增加犯錯的動機

 

這項研究是讓受試者判斷螢幕上出現的數字,如果數字為1~4就按下左鍵,數字為6~9就按下右鍵。在進行實驗之前,先讓受試者知道,按特定按鍵會感受到輕微刺痛的電流,因此研究者預期,當受試者要按下會感到輕微電流的按鍵時,速度應該會比較慢。結果出乎意料,受試者反而更快地按下去。研究者歸納出一個結論,單靠懲罰沒有辦法遏止特定行為,反而可能會誘發出該行為,就像很多媽媽常抱怨的,「孩子很奇怪,明明就知道會被揍,還故意去做!」

 

對於這樣的結果,研究人員初步認為是因為緊張、心跳加速、肌肉緊繃而造成的神經敏感,「對受試者而言,反正都要痛,那就長痛不如短痛吧!」

 

但當實驗方式調整後,似乎又無法如此解釋。這次同樣是請受試者判斷數字大小,唯一差別是在作答時,某一顆按鈕的電流較弱,另一顆則相對較高。結果顯示,受試者只有在按電流較弱的按鈕時,才會快速按壓,當要按電流較強的按鈕時,儘管較疼痛,但作答的速度沒有明顯改變,也就是說,神經敏感並不是選擇快速按鈕的唯一因素。

 

艾德教授還認為:「由此可知,懲罰(電流)並不會壓制受試者的行為,相反地,如果經常使用『懲罰』來控制他人,反而會刺激他人更加頻繁地出現相同的行為。」不過心理學家也強調,這並不代表懲罰完全沒用,只能說光靠懲罰無法抑制犯錯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 本文摘自/《教養的真相:圖解孩子講不聽、叫不動,大人該懂的破冰對話》王宏哲 著  
◎ 編輯/郭庚儒整理  ◎ 圖片來源/親子天下‧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

3歲就會看臉色!5招教出高EQ小孩

總是愛插話?這樣做幫孩子養好習慣

鄭凱云的主播媽媽經|當孩子一言九「頂」

 

立即報名→健康2.0免費講座【由內而外 逆齡抗老保青春】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關鍵字: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