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之光!菌血症也能捐眼角膜,台大打破全球迷思
眼角膜得來不易。根據統計,高達全球有1000萬人因角膜疾病造成眼盲,但每年只有10萬人接受角膜移植,而國內每年約7、800人等待眼角膜移植。台大醫院打破菌血症者,也能捐眼角膜的迷思;且摘取角膜方式僅限眼角膜,國人捐贈角膜數因此大增2.5倍,讓更多大愛捐贈者,得以幫助失明者重見光明。
示意圖/TVBS
台大醫院2013年開始執行台灣國家眼庫計畫,大幅提升角膜捐贈量。台大醫院眼科部角膜科主任胡芳蓉指出,首先角膜摘取方式由傳統的整顆眼球摘取,進展至僅摘取眼角膜,並為捐贈者放置義眼片,大幅改善捐贈者外觀及家屬感受,「讓捐贈者不再看不到上天堂路」。
改寫角膜捐贈標準 研究登國際頂尖期刊
接著,自訂捐贈角膜微生物檢驗篩選準則,提升菌血症捐贈者的使用率。根據台灣國家眼庫統計,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間,共處理454位捐贈者的885例角膜,其中70例角膜來自36位菌血症捐贈者,以及627例為非菌血症捐贈角膜。
結果發現,菌血症捐贈的角鞏膜環微生物培養陽性率為7.1%;而非菌血症捐贈的角鞏膜環微生物培養陽性率,反倒稍高為9.1%。此研究成果,刊登於眼科界國際頂尖期刊《英國眼科學雜誌》,連中國、印度等國家都來取經。
胡芳蓉說明,絕大多數角膜的汙染,來自摘取時眼皮及結膜囊消毒不夠充足,「國內沒有1位接受角膜移植受贈者,術後發生感染」。且菌血症及非菌血症捐贈的角膜內皮細胞密度並無差異,平均值均在2900/mm2以上,使用率均高達98%以上,手術成功率高達99%。
近年,國人捐贈角膜數量顯著上升,由2013年的220例,成長至2018年的537例。此外,更提供角膜緊急修補使用,挽救64位病人摘除眼球的厄運,並於去年2月刪除「眼角膜移植以65歲以下者優先」,提升長者生活品質。
台灣國家眼庫幕後功臣 24小時輪班
台灣國家眼庫的幕後功臣,其實是11位技術員,一年24小時輪班,就連除夕也不例外;一旦接到任務,就必須連夜趕往醫院執行角膜摘取。台灣國家眼庫技術員陳彥婷說,其實要擔任技術員也不容易,必須先接受半年受訓,至少練習摘取上百顆豬眼球,而真正進行摘取眼角膜時,還要站著開刀至少半小時以上。
▲台灣國家眼庫目前共11位技術員。
◎ 編輯/郭庚儒報導 ◎ 圖片來源/台大醫院‧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