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病人都聞之色變的胰臟癌…如何早期發現?抽血、影像檢查有幫助嗎?
胰臟癌不僅是病患最不想聽到的疾病,也是胃腸肝膽科醫師最不想碰上的診斷之一。胰臟癌最令人恐懼的是發生率逼近、幾乎等同於死亡率;目前唯一能根治的方式是早期手術治療,但胰臟癌發現時幾乎就是中、晚期,已無法手術根除。
6成胰臟癌患者 發現時已第四期
適合手術的一、二期患者僅佔10~15%,20~25%是第三期、高達60%發現時已是第四期。而第三期與第四期的患者不適合手術,只能以化療控制,不幸的是化療對胰臟癌的療效也不佳,且有的患者在後期時體力不好,連接受化療的本錢都沒有。
延伸閱讀:這3種人和胰臟癌最接近!上腹痛「中間偏左」要注意 不要和胃痛搞混了
根據一篇台灣本土的研究分析,胰臟癌能嘗試手術者和不能開刀者相比,平均存活時間為13.45個月及4.87個月。即使經過手術治療,5年存活率僅10~29%,過程中多數也歷經復發、轉移,再追加化療、放療等治療,可說是非常辛苦。
胰臟癌有可能早期發現嗎?2種檢查各有缺點
胰臟癌如此可怕,診斷時大部分都處於後期、治療反應也不好,那是否有機會在早期就診斷出來呢? 遺憾的是,目前診斷工具包括抽血、超音波、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正子攝影等,對小於1公分的腫瘤診斷能力有限。而大於1公分的胰臟癌即開始往鄰近淋巴結或肝臟遠端轉移,這種在1公分大小就有向外轉移能力的特性,就是胰臟癌可怕的地方;最大的原因是胰臟周遭的血液循環、淋巴循環豐富,這也導致了即便開刀切除後,復發機會很高。
至於常用的腫瘤指標CA19-9呢? 其實CA19-9並不是只有胰臟才有,凡是源自於身體「腺體」裡面所長出來的惡性腫瘤,像是肺癌、大腸癌、胃癌、攝護腺癌及女性的乳癌、卵巢腫瘤等,都可能引起CA19-9上升。而一些非惡性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肝臟水泡、腎臟水泡等,也可能會出現CA19-9 升高的情形。還有些人天生CA19-9就高出標準一些,這都導致了CA19-9在判讀上的困難。
延伸閱讀:癌症指數高不等於罹癌!醫師教你正確解讀 這件事一定要做
臨床上CA19-9的角色,是比較治療前後的變化及偵測腫瘤復發。像是開刀切除前後分別抽血,若數值下降25%以上,可判別這個治療是有效的;若追蹤時發現數值逐步上升,就須高度懷疑復發。
影像學檢查方面,核磁共振(MRI)合併膽胰管攝影(MRCP)對於胰臟癌的診斷率和鑑別率是目前最高的,有機會看到較早期胰臟發炎的變化,也沒有輻射風險。但對於胰臟癌的篩檢,也同樣無法達到預防的效果,目前指引尚不建議以核磁共振作為胰臟癌的篩檢工具。
「液態切片」可望幫助早期診斷
此外,液態切片(Liquid biopsy)是透過抽血,測定血液中的腫瘤細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突變DNA片段(如KRAS、TP53、CDKN2A、SMAD4等),進而找出胰臟癌,雖然仍處於研究階段,是未來最具潛力的新型診斷方式之一,也期待能提供早期診斷的機會。
以醫師的角度來看,不容易在早期診斷出來,也就意味著誤診的機會高;而中晚期的患者治療反應不佳、死亡率高,也讓病患在診斷時容易有情緒變化,壓力易轉嫁在醫師身上,醫病關係常面臨嚴苛挑戰。身為醫師,非常希望有更理想且平價的篩檢工具能應用在胰臟癌上,讓醫師病人都不再聞之色變。
延伸閱讀:「為什麼是我?」癌症病人最想問、醫師最難回答的大哉問
◎ 本文摘自/台安醫訊269期 ◎ 撰文/台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蘇志盛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6/17起『健康2.0』全面升級!主持人除了鄭凱云,也會加入江坤俊醫師,更會邀請包括Dr.she許藍方、家醫科許書華、復健科侯鐘堡、營養師宋明樺、整形外科蘇宗柏等堅強的醫師 、專家陣容與大家一起守護全家人的健康,每天下午2點,每週六、日晚間7點,請準時鎖定 TVBS 56頻道『健康2.0』。
相關文章
肝病權威陳定信胰臟癌病逝!「癌王」早期難發現 注意8個身體警訊
聯安健檢創辦人胰臟癌過世 為何每年健檢、運動,還難逃癌王?醫師說…
胰臟癌帶走時尚教父「老佛爺」!癌王殺傷力強 醫師點名:這些人很危險
胰臟癌難發現!腹腔鏡切除術被稱為「外科的聖母峰」 但高齡者也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