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2年可自行綁鞋帶!醫師曝「上肢復健比下肢難」背後原因
「今天是我中風滿2年又17天。」年近60歲的李先先2年前在家中突然右半邊身體無力,送醫後確診為腦中風,右側上肢完全無法動作,必須仰賴他人協助,在長達2年的不間斷復健後,已經進步到可以自行綁鞋帶等細微手部動作。
中風復健有黃金期?快丟掉舊觀念!
秋冬是腦中風好發季節,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康峻宏指出,過去大家常說中風後6個月是「復健黃金期」,主要因為多數人中風後6個月內復健效果最顯著,但不代表6個月後就不會進步;通常會建議中風患者積極復健,越早開始越好。
延伸閱讀:中風只能臥床?發作後24小時就能開始復健
康峻宏提到,上肢復健比下肢恢復更慢,因為手部動作發展相當完整,細微且複雜,在大腦運動皮質區中有超過50%都和上肢動作有關。當時李先生採取傳統復健搭配「智能手部訓練機器人」,經歷2年時間,從一開始手部完全無法動作,逐漸進步到手指可彎曲,到現在可完成抓握等動作。
國際復健趨勢:傳統復健搭配機器人
不僅是中風患者,包括腦性麻痺、脊髓損傷、腦部外傷、多發性硬化症患者,都可能有手部動作復健的需求。康峻宏指出,目前國際間以傳統復健搭配手部復健機器人「合併使用」為主要趨勢,可縮短復健時程;傳統復健通常需要6個月以上,而搭配機器人復健可縮短1到2個月。
延伸閱讀:腦中風後右手活動不便,卻要訓練左手?5個復健原則必知
以北醫附醫引進的「莫札特智能手部訓練機器人」為例,先在病人指節黏貼強力磁鐵,並將手指放在特製的滑軌上,病人可藉由磁鐵導引,跟隨電腦畫面完成動作,讓手指反覆進行伸展、抓握等動作,達到復健目的。
▲ 李先生在醫療團隊建議下使用機器人進行復健訓練。
正確重複的動作訓練 刺激大腦變化
康峻宏指出,透過正確且重複的動作訓練,能刺激大腦產生變化,「任何事情做了100次,大腦就會記住。」他強調,復健不只是讓手會動,而是大腦要理解並做出正確的動作,「反應」和「認知」都是訓練的一環,而機器人的優勢在於不會疲勞,可以精確、無誤差地重複動作。
訓練開始前,機器人會先評估病人狀況,制定個人化訓練內容,系統還設計有遙控車、射擊等趣味遊戲,並即時提供數據,可快速得知復健是否奏效,讓病人更有動力在復健長路上繼續前行。
延伸閱讀:復健就像打電動 中風患者戴上「希望之手」解任務重獲新生
◎ 攝影/王家瑜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名醫觀點、養生妙招都在這!快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
→最新健康資訊不漏接!快點我加入【健康2.0 FB粉絲頁】
相關文章
沒有三高也會腦中風?全台23萬人有特殊基因突變 中風風險高11倍!
除了復健,腦中風患者還能做什麼?「經顱磁刺激」加速修復神經功能
右手車禍受傷癱軟無力 神經轉位重建手術助她「一臂之力」
中風後痙攣疼痛 復健路大不易!肉毒桿菌「一針解痛」助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