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第二人生!他重大車禍腦出血、全身骨折、行動困難…如今成功站起,治療師曝復健成功關鍵

  • 顧詩蓓 報導
  • 2023/10/06 15:42
  • 嘉義26歲陳姓男子今年4月遭遇重大車禍,騎乘重機與水泥預拌車相撞,造成腦出血與身體多處骨折,幸好經救治後撿回一命。但是他因右側恥骨骨折行動不便,又因害怕疼痛,後續並未積極復健治療,久久無法行走,直到今年9月到衛福部嘉義醫院復健科就診,現在已能成功站立20分鐘,物理治療師分享他復健的過程。

     

    行動不便加上疼痛難耐,造成難以站立

    衛生福利部嘉義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莊項元表示,陳先生當時就診時,下肢肌肉已有輕微萎縮情形,平時只能用輪椅代步,連站立起身都有困難,日常生活受到很大的影響。必須透過物理治療,包含肌耐力訓練、平衡訓練、行走訓練等復健療程來改善現況。

    看更多:復健期間該怎麼吃?醫警告:吃對營養有助加速復原 亂吃使病情再次惡化

     

    重新學會走路之前,運用「站立治療」克服恐懼

    嘉義醫院物理治療師陳威霖說到,病人自從車禍後就坐在輪椅上從未站立過,需要勇氣克服站立疼痛的恐懼。透過不斷的陪伴與鼓勵,陳先生開始站立訓練。

     

    物理治療是一段長時間的治療過程,一開始從「由坐到站」開始,再接著「站立治療」,並且搭配「居家訓練」的內容,目的在於幫助病患穩定骨盆、上半身軀幹穩定以及訓練核心肌群,找回獨立站立的能力。陳威霖治療師特別提醒,在醫院的時候會由治療師輔助,若是居家訓練,全程一定會讓病患家屬在旁陪同與輔助,以免骨折處二度傷害。

    看更多:不用跑跳運動量就夠!老年人練這招「坐姿健康操」 膝蓋痛、行動不便也能做

     

    由坐到站的訓練內容:

    1.坐在椅子上,將身體往前傾,重心放前面。

    2.股四頭肌收縮伸直站起。

    3.站穩後,背肌出力身體挺起,控制骨盆穩定度。

     

    站立治療內容:

    以下內容依患者能力慢慢增加難度。

    1.雙手抓住助行器,身體重心左右位移,將體重由一側轉移至另一側,訓練重心轉移。

    2.使用四腳拐杖,慢慢放掉一隻手,減少手部支撐,以此增加腳的承重重量。過程中,治療師會拿球當目標,讓患者手去碰球,訓練站立平衡。

    3.不使用輔具,只依靠雙腳站立。

    .訓練靜態站立平衡,閉眼站立3分鐘,控制身體不晃動,訓練前庭平衡反應。
    .訓練動態站立平衡,練習跨步動作,一腳站立,另一隻腳髖關節和膝關節彎曲,跨步出去再回來。

     

    居家訓練內容:

    1.躺在床上做提臀運動,保持核心收緊、臀部發力往上,家屬需要扶住病患的臀部幫忙,全程務必要有家屬在旁輔助,以避免臀部骨折處再度受傷。

    2.在床邊或椅子上做前傾、後傾動作:一開始身體先打直,骨盆是水平的,接著身體稍微往前倒,整個骨盆往前傾,這個是訓練前傾的動作,接著再回正;骨盆往後傾之後,再回到水平狀態,這樣骨盆前後傾來回的動作,可以訓練病患骨盆的穩定度。

     

    ▲做前傾、後傾動作能增加骨盆穩定性,不過居家訓練時一定要有旁人幫忙病患,以免造成二度傷害。(圖片/衛生福利部嘉義醫院提供)

     

    陳威霖治療師說明,站立訓練不僅能刺激骨頭的生長和排列,也能克服內心恐懼,病患從一開始只能站立3分鐘,到現在已經能久站20分鐘,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

     

    目前已漸進導入台階訓練以及控制骨盆旋轉角度,近日更加入腳踏車訓練、下肢肌力和關節活動度,利用電磁熱讓骨質增生,促進血液循環加速骨頭癒合,目標希望讓病人能恢復獨立行走。

    看更多:越老會越矮嗎?身高倒退3公分以上恐是「壓力性骨折」!每天花3分鐘靠牆養成健康脊椎

     

    找回行動力的關鍵:避免過度臥床、配合治療

    莊項元醫師表示,經過這段時間的復健後,陳先生目前可以使用輔具進行短距離的行走,整體功能有明顯的進步。他建議,通常骨折後即可接受復健治療,應避免過度臥床,未受傷的部位應儘早活動,同時追蹤評估骨折癒合的情形,安排適當的療程,逐漸增加負重與運動量,才能避免關節僵硬、肌肉萎縮、骨質流失、失用及全身性併發症等情況出現。

     

    治療團隊看到陳先生的進步都十分感動,陳先生說到,雖然復健過程非常辛苦,好在有家人的陪伴和醫師的用心以及治療團隊的鼓勵,相信繼續堅持很快就能恢復生活,為人生譜上奮鬥成功的篇章。

     

    ▲陳先生克服復健過程中的種種障礙,堅毅精神令人佩服。(圖片/衛生福利部嘉義醫院提供)

     

    ◎ 圖片來源/衛生福利部嘉義醫院提供
    ◎ 諮詢專家.資料來源/陳威霖物理治療師.衛生福利部嘉義醫院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