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失調/頭暈、心悸、恐慌…渾身不對勁 大腦1功能出狀況 身心亂了套

  • 健康2﹒0 整理
  • 2023/04/18 10:30
  • 「自律神經失調」曾經被慣稱為「腦神經衰弱」,但其實這並不是當代精神醫學的正式診斷,也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生理表現。這類「對身體不適較敏感」的問題,醫學上的正式診斷名稱是「身體症狀障礙症」、「軀體失調症」,與「身體型疾患」等,在不同系統的命名略有差異。

     

    交感、副交感神經失衡 全身到處拉警報

    人體的自律神經系統是由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共同組成,兩者作用相反、互相平衡,所謂「自律神經失調」就是交感和副交感神經之間的平衡失常,導致身體出現各種不適。

     

    由於自律神經遍布全身器官,失調時引發的不適也有多種樣貌。在心血管系統可能引發心悸、胸痛;呼吸系統則呼吸不順、胸悶;在神經系統會手腳發麻、頭暈、顫抖;腸胃系統導致便祕、腹瀉、胃痙攣、胃食道逆流;肌肉骨骼系統表現為肩頸痠痛、肌肉緊繃;泌尿系統表現頻尿等;心理情緒則常見緊張、焦慮、恐慌等,發生在每個人身上的表現並不相同。

     

    ▲自律神經失調可能引發全身器官各種症狀。

     

    「自律神經失調」或「身體症狀障礙症」的特徵,是持續的感覺各種生理上的不適,且對這些症狀或健康問題感到高度焦慮,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可能改變,但會反覆出現,持續好幾個月,若針對這些不適症狀進行生理檢查,卻往往檢查不出異常,對患者生活造成明顯影響。

     

    壓力或性格因素 引發各種身心症

    自律神經系統由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兩組相互拮抗,幾乎掌控了全身的器官,從眼淚、唾液的分泌,心臟的跳動快慢、腸胃蠕動、腎上腺分泌、到膀胱的肌肉收縮,都受到自律神經系統的調控,一旦失去平衡,就會造成各部位的症狀。

     

    現代醫學觀點認為,自律神經失調與中樞神經的「過濾」功能欠佳有關。也就是,人體會持續有來自身體各部位的感覺訊號,這些「雜訊」大部分會被腦部自然過濾掉;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則由於這個過濾機制出問題,以致這些身體訊號被明顯察覺到,而且愈是加以注意,不舒服的感覺就愈被放大。

     

    自律神經失調典型的狀況是,患者若有較專注的事情,如工作或娛樂活動進行時,症狀會比較改善;但在休息時,症狀會更明顯。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成因往往不是在生理上,而是心理因素,可能來自環境壓力,或天生性格特質造成,例如生活缺乏目標、焦慮、憂鬱、壓力過大、情緒煩躁或憤怒等,都會影響自律神經平衡。

     

    自律神經失調雖然令人困擾,所幸對身體健康通常沒有立即的危害,找出心理糾結的真正原因,調整思考方式,釋放內在累積的壓力,自律神經失調雖惱人,但並非不治之症。

     

    長期不改善恐增重大疾病風險

    雖然自律神經失調對健康不會有立即的危害,但若長期不改善,可能會出現併發症。例如本來就腸胃弱的人,若自律神經失調,腸胃就更容易出問題,反覆或交替便祕、拉肚子,甚至演變成嚴重的病症;還有患者長期處在緊張壓力下,有頻尿情形,又不懂得如何放鬆,最後演變成膀胱過動症。

     

    此外,很多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合併有慢性疲勞症,或卡痰、喉嚨異物感等慢性咽喉炎的症狀。交感神經若長期過度亢奮,人也會變得焦躁、心跳加速、血壓升高,進而增加心臟血管的負擔,又如長期失眠恐提高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甚至退化性疾病、癌症等風險。

     

    看更多
    自律神經失調/哪些人容易自律神經失調?恐慌3前兆1妙招防發作

    自律神經失調/4面向改善失調 最佳飲食對策幫助神經平衡 1作法調節自律神經
    自律神經失調/4療法恢復神經平衡!用對藥幫大腦休息 掌握技巧不怕復發
    自律神經失調/中醫啟動自癒力 2方劑解鬱結3穴位穩情緒 洗澡1妙招更放鬆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黃偉烈醫師張榮哲醫師鄭光男醫師葉守正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