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屆醫奉獎/曾是恆春半島唯一外科醫師 謝仲思偏鄉行醫如千手觀音

  • 戎華儀 報導
  • 2024/10/10 11:00
  • 大家對偏鄉醫療的印象往往是資源缺乏,在近年來政府投注預算之下,偏鄉的醫療硬體資源改善已有起色,人力的缺乏卻與30年前沒有太大的差別,這是屏東枋寮醫院副院長謝仲思在當地一待30年最深的感慨,一名外科醫師的工作有如千手觀音身兼多重角色,絕非都會區的醫師可比擬。

     

    謝仲思當年以台大醫院總醫師的身分被借調到屏東枋寮醫院,原本打算5年借調期滿就要回台北升任主治醫師,不料來到枋寮發現醫療資源差距有天壤之別,整間醫院除了他,只有另一名快要退休的外科醫師,因此後來有段時間,謝仲思是恆春半島唯一的外科醫師。

    看更多:第34屆醫奉獎/上帝的幽默引領 埔基醫師張常勝走出一條破除自我設限的路,貼近病患需求

     

    偏鄉醫師什麼都要會 感慨公費生制度留不住人

    謝仲思說,自己雖是神經外科醫師,在當地卻需要身兼多職,不僅需要外科系橫跨多個次專科的各種手術技能,腦、脊椎、盲腸、心臟、骨科的手術都要會開,還要順便叮囑病患控制三高,連患者術後的護理和衛教指導也要包辦,更不用說加護病房的建設幾乎從零開始,要買書替護理師上課,教他們認識加護病房的功能、什麼樣的患者需要住加護病房、加護病房的患者該如何照顧等。

     

    偏鄉醫療的種種讓謝仲思發現,一投入做下去,幾乎就離不開了,因此一待就是30年。謝仲思說,當年來到枋寮所見景象讓他感觸很深,有些患者的病並不是看一次就會好,需要長期治療或照顧,幾乎是一輩子的事,台灣的醫師這麼多,有7、8成都集中在都會區,政府雖為偏鄉設有公費生醫師的制度,往往留不住人,期滿就走人,對患者的照顧難以延續。

     

    享受盡職救人樂

    根據民國112年內政部統計,屏東縣民眾平均壽命77.56歲,是西部地區最短,謝仲思當年到枋寮的初期,平均每月要開15件腦外科手術,其中約有13件發生在深夜,有不少是緊急的交通意外,必須與時間賽跑、和死神搶人。

    看更多:第34屆醫療奉獻獎/得獎名單、感人事蹟一次看!謝謝無私奉獻的醫療英雄們

     

    對謝仲思來說,每救起一個生命背後代表的都是一個家庭和一段故事,很多病痛、就醫不便的辛酸血淚只有他們自己知道,身為醫者,他揹著他們一步步走過這段病痛的治療,走得過去就慶幸,走不過去的至少他已經盡力了,這是救人、幫助他人的快樂。

     

    偏鄉的居民老人和隔代教養的小孩眾多,如果開刀手術,術後往往缺乏人力照顧,更有些是經濟困難的患者,早年醫師還必須幫忙患者找資源處理醫療費的問題。謝仲思說,偏鄉環境的疾病態樣也迥異於都會區,都會大醫院有整個團隊可以為病患分析、評估、診斷,分工細膩,相較之下偏鄉的醫師面對的病症態樣多元,比起大醫院的醫師可以累積更多第一線的實戰經驗,敏銳度不同於都會區的醫師,是在偏鄉從醫相當不同的特色。

     

    提升居民疾病知識、護理人力缺待解

    大病看大醫院、小病看小醫院或診所的分級醫療概念,對都會區醫療資源豐沛的患者來說,很容易理解,在偏鄉地區卻非如此,居民對疾病的認識水準低落,民俗療法充滿鄉間遍野,不少患者一旦發生緊急的就醫需求,第一個念頭竟是捨近求遠花數小時開車衝到都會區的醫院求救,往往緩不濟急,甚至在半途送命。

     

    謝仲思說,病患都知道他很囉唆,苦口婆心勸導病患必須遵照醫囑,強化當地醫院的醫療能力,例如讓枋寮醫院成為屏東急診救護中心、二級核災緊急醫療網責任醫院、打造恆春半島心肌梗塞及腦神經外科腦出血後送醫院計畫,目的都是希望可以讓當地患者知道可以就近得到最適切的治療,不須冒險到幾小時車程遠的醫院求救。

    看更多:「超人醫生」徐超斌一個人拉一群人 南迴醫療守護偏鄉居民

     

    對於未來,謝仲思仍打算繼續留在枋寮,為年輕醫師提供到當地貢獻的誘因,更希望全國的護理人力工作條件可以進一步提升,才能提升目前偏鄉護理人力不足的困境。

     

    ◎ 圖片來源/翻攝自屏東枋寮醫院網頁
    ◎ 諮詢專家/謝仲思醫師

     

    →最新資訊!快點【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