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冷就怕心血管抽筋 心肌缺氧猝死!醫曝4族群恐心血管痙攣 40歲後注意3跡象

  • 羅以容 整理
  • 2022/11/02 14:45
  • 27歲游小姐本身患有甲狀腺亢進,最近睡覺時常感覺胸悶、心悸、甚至被痛醒,導致夜不成眠,經核子醫學掃瞄發現有心肌缺氧狀況後以「心導管心血管痙攣誘發檢查」診斷出是心血管痙攣,醫師表示,天氣寒冷容易讓心血管抽筋,進而出現心肌缺氧,嚴重恐猝死。

    看更多:食譜/天冷慎防眼中風!天堂果實入菜 養眼護心又顧胃-木虌果汁燴嫩雞胸

     

    台北醫學大學教授、雙和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洪明佑表示,最近全台溫度驟降,尤其夜間和清晨特別有感,而天冷更容易誘發心肌缺氧。心肌缺氧常見機轉有兩種,一種是運動時因血液供給不及造成的供給缺氧,另一種則是非運動時,心血管痙攣等原因引起的需求缺氧。根據國際醫療科學期刊《IJMS》研究顯示,台灣急性冠心症患者有高達57%患有心血管痙攣,顯示心血管痙攣與心肌缺氧具高度相關性。

    看更多:孫淑媚、方文琳愛跑步紓壓!醫加碼推薦「超慢跑」3訣竅跑對降三高、防骨鬆

     

    心血管痙攣嚴重恐心衰竭猝死

    心血管痙攣,俗稱心血管抽筋!當心血管平滑肌不正常收縮,使全部或部分血管狹窄,導致患者突發性心肌缺氧,若不事前預防或及時投藥,更將引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昏厥、心衰竭及猝死。

     

    辨別心血管痙攣:發作時間點、血壓、心跳

    洪明佑指出,民眾想要辨別心血管痙攣可以從兩個方向著手,首先是時間點,心血管痙攣好發時間點為休息及夜間睡眠,這是與其他心血管疾病最明顯的差異之一;再者血壓與心跳也是重要關鍵,不同於心血管阻塞造成的血壓升高與心跳加快,心血管痙攣發作時,患者的血壓通常偏低且心跳偏慢。

     

    心血管痙攣40歲後顯著增加!6方法遠離心血管抽筋

    心血管痙攣好發族群介於40至70歲、年齡層偏低,其中吸菸、喝酒、服用興奮劑藥物、甲狀腺亢進等都會增加心血管痙攣風險。研究更顯示,吸菸、年紀和C型反應蛋白濃度過高是重要的危險因子。目前證據顯示,心血管痙攣是心血管阻塞和糖尿病前兆,早期發現可避免心血管阻塞。洪明佑也提醒,心血管痙攣的成因非常多,避免吸菸、熬夜、焦慮、憂鬱,多注意保暖、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遠離心血管痙攣的最佳方法。

     

    洪明佑強調,心導管心血管痙攣誘發檢查是心血管痙攣的唯一診斷方式,但坊間時有誤解心血管痙攣誘發檢查屬於危險的檢查方式,甚至可能造成腦中風或心肌梗塞。對此,他認為,國際研究與臨床紀錄文獻皆顯示「心導管心血管痙攣誘發檢查」是非常準確且安全的檢查方式,建議民眾應積極就醫,避免延誤治療、危害健康。

    看更多:三高患者腦中風危機大!心跳忽快忽慢是前兆 3動作速判斷遠離中風危機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洪明佑醫師

     

    →字體放大好閱讀,收藏文章更便利!點我下載【健康2.0 APP】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