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爐加熱小心吃下百萬塑膠微粒!釀腎細胞死亡、影響內分泌 合格容器也沒用

  • 許佳惠 整理
  • 2024/04/19 11:02
  • 隨手用微波爐「叮」幾分鐘,塑膠盒中的美食就能恢復熱氣蒸騰,食物加熱方便又迅速,然而,伴隨著美食入口的,可能還有數百萬個塑膠微粒碎片!最新研究指出,相較於冷藏或室溫儲存,即使是合格可微波加熱的塑膠容器,在微波爐中加熱時,仍會釋放大量微塑膠粒,且這些微粒恐對細胞活性造成破壞性影響,在細胞實驗中,2天就能讓75%的腎細胞死亡。

     

    微波爐溫度愈高 釋放塑膠顆粒愈多

    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表示,2023年發表於《環境科學與技術》的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兩個經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合規、標示「可微波加熱」的聚丙烯(PP)塑膠罐,以及可重複使用的聚乙烯(PE)塑膠食品袋進行實驗。PP塑膠因耐高溫特性,常被用於外帶餐盒,而PE塑膠則常見於保鮮膜,但建議避免接觸油性食物或高溫使用,以免釋出化學物質。實驗結果顯示,微波爐中使用的容器溫度愈高,會導致更多塑膠顆粒進入食物。相較於冰箱存放,微波爐中的PP容器,每平方釐米可釋放多達420萬個微塑膠粒,更微小的奈米塑膠顆粒數量更高達12億個之多。

     

    奈米級塑膠微粒恐影響內分泌系統

    黃軒表示,2020年《自然食品(Nature Food)》一篇文章研究也發現,在沖泡嬰兒配方奶粉時,塑料奶瓶的內壁,會因加熱和液體的晃動,剝脫數百萬個微塑料顆粒。最終,這些碎片會混合在奶液中,流入嬰兒的體內。研究小組將人類胚胎的腎細胞,浸泡在嬰兒食品容器中溶出、含高濃度塑膠顆粒和奈米塑膠微粒的混合液中,2天後約75%的腎細胞死亡。雖然研究發現,人體腎臟可過濾掉較大的微塑膠顆粒,但奈米級的塑膠微粒卻可能穿過細胞膜,甚至以蛋白質包裹自身,躲過免疫系統的偵測。

     

    黃軒進一步說明,一旦突破人體免疫防線,奈米塑膠粒攜帶的化學物質,如雙酚A、鄰苯二甲酸鹽等,可能干擾內分泌系統運作,影響新陳代謝、性發育,乃至生育能力。目前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研究仍不充分,需長期關注,攝入塑膠微粒可能對健康造成潛在風險。

    看更多:水中滿是塑膠微粒!新研究:自來水煮沸加1步驟 減少90%微塑粒喝下肚

     

    如何選擇食品容器?

    黃軒建議,選擇食物容器時可考慮以下原則:

     

    1.選用無毒、不含塑化劑的材質,如食品級矽膠。
    2.確認容器耐熱溫度,避免超溫使用。
    3.選購標示完整的產品,包括材質名稱、耐熱溫度及使用注意事項。
    4.避免使用有刮痕或破損的容器,減少化學物質釋出風險。
    5.依容器材質選擇適合盛裝的食物類型,例如避免盛裝高油脂、高酸性食物。

    看更多:吃飯小心!用「這款容器」藏毒恐罹癌 營養師教4防範妙招、飲食助排毒

     

    減少微波加熱時間 改用玻璃陶瓷容器

    黃軒強調,選擇和使用食物容器時,最重要的是確保食品安全,並減少對環境和人體傷害的影響。他建議減少微波加熱時間,以防止塑膠容器因過高溫而熔化或釋放有害物質。微波加熱前,也可以將食物移至玻璃或陶瓷容器中,但需確保容器本身沒有金屬邊條或裝飾,因微波爐中的金屬可能引起火花,甚至起火。

    看更多:這種杯子千萬不要裝豆漿或咖啡!專家示警:小心溶出毒素 很多人不知道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黃軒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