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成功
已複製連結
廣告

【 症狀篇 】

  • 糖尿病/糖尿病症狀有哪些?4種徵兆最明顯?糖尿病症狀完整解答

    控制不良會衍生許多不可逆的併發症。糖尿病症狀有哪些?要如何判斷糖尿病嚴重程度?該如何預防?本文針對第二型糖尿病整理如下。

     

    糖尿病症狀有哪些?10種症狀最易忽略

    糖尿病是國人十大死因之一,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喪命。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約有超過200萬名糖尿病患者,且每年新增約25,000名病例。糖尿病所引發的併發症對國人健康帶來嚴重威脅,也對醫療體系造成巨大負擔。以下為10種容易忽略、難以察覺的症狀:

    • 易疲勞
    • 四肢無力
    • 全身衰弱
    • 視力減退
    • 視覺模糊
    • 傷口不易癒合
    • 黑棘皮症
    • 陽痿
    • 皮膚搔癢
    • 手腳麻木

     

    血糖高症狀一定是糖尿病嗎?有可能處在「糖尿病前期」

    在不同的情境條件下,血糖高有不同的標準。國民健康署指出,一名成人血糖超出正常值、未達糖尿病的情況下,可能屬於「糖尿病前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提醒,已經罹患糖尿病的患者,血糖高於200mg/dL,會有口渴、疲倦、虛弱、皮膚乾燥的症狀;血糖高於600mg/dL以上就屬嚴重高血糖,可能出現昏迷、意識障礙、心跳加速、腹痛、噁心、嘔吐、呼吸急促且呼出的氣體有水果味、尿液中有酮體等酮酸中毒症狀,需多喝水並緊急送醫,否則可能有生命危險。

     

    糖尿病症狀:女性和男性區別

    女性糖尿病症狀

    烏日林新醫院林瑋涵醫師表示,女性糖尿病症狀,可能因為反覆感染黴菌、白色念珠菌,形成陰唇陰道炎,會有搔癢症狀,還可能出現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有不孕、變胖、體毛增加等代謝問題。

     

    孕婦可能發生妊娠型糖尿病,通常無明顯症狀,血糖過高時才會有吃多、喝多、尿多、疲勞、反覆感染、視力不佳、嘔吐等高血糖症狀,雖然在產後血糖就有機會恢復正常,但日後會有較高的機率罹患第二型糖尿病。

     

    男性糖尿病症狀

    輔大醫院泌尿科醫師戴槐青表示,男性糖尿病症狀可能出現勃起功能障礙,與女性糖尿病症狀發生原因大多相似,都是因為血糖長期過高、控制不良所致,主要差異僅在於生理構造不同,但是都會對生殖系統和泌尿系統帶來影響,通常只要經適當藥物治療搭配做好血糖控制,就可減低發生率和嚴重程度。

     

    像是已故的金馬影帝陳松勇、金鐘影帝龍劭華,生前都患有第二型糖尿病多年,血糖長期控制不良,會導致血管內皮硬化、狹窄,若血管斑塊剝落,可能引發心肌梗塞。相較之下,心臟內科名醫洪傳岳也是第二型糖尿病病友,45歲就確診,身為醫師,更知道遵從醫囑的重要,把按時用藥當成最好的保養,積極調整飲食、搭配運動,讓血糖長期控制得宜,就沒有併發症。

     

    糖尿病症狀初期?前期有機會可逆轉

    糖尿病症狀初期通常難以察覺,會隨著血糖超出標準值的多寡,有嚴重程度不一的症狀,初期最明顯的是「三多一少」:吃多、喝多、尿多、體重減輕,可以從血液檢查看出空腹血糖、飯後2小時血糖和糖化血色素過高加以診斷。

     

    血糖和糖化血色素在超出正常值、尚未高到符合糖尿病定義的階段,屬於「糖尿病前期」,沒有明顯症狀,國民健康署建議,可以透過調整飲食、加強運動,達到減輕胰臟負荷,有機會可以讓血糖恢復正常;已經罹患糖尿病的患者,在初期也可透過調整飲食、運動,搭配階段性用藥,避免胰臟分泌胰島素的能力繼續惡化。

    看更多:胰島素「天然的尚好」?醫解真相 肥胖糖尿病患靠這招可減少用藥

     

    糖尿病症狀從腳就知道?腳上小傷口好不了恐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部病變的原因,與糖尿病慢性併發症有關,包括下肢神經病變、周邊血管疾病、局部感染,血糖長期控制不佳,會破壞全身血管,產生血管病變,腿部的神經無法得到足夠的營養,就會發生神經病變。

     

    糖尿病足的臨床症狀,最初為表皮淺層潰瘍,接著會進展到侵犯肌肉害韌帶的深層潰瘍,再嚴重會合併出現細菌感染,形成蜂窩性組織炎、膿瘍、骨髓炎,如果繼續惡化,將導致組織壞死,形成壞疽,最後整個足部廣泛壞死,還可能延伸到小腿。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指出,臨床統計顯示,有15%的糖尿病患者會發生糖尿病足病變,其中又有4成的患者會進展到必須截肢。

     

    糖尿病足下肢神經病變的症狀,包括下肢麻木、感覺遲鈍,甚至毫無痛感,並且因為周邊血管疾病,會有下肢無力,造成跛行、行動不便的狀況,多數患者對於因為足部意外造成的小外傷、組織損傷毫無知覺,而錯過早期治療時機,等到微血管循環障礙使傷口難以癒合時,傷口範圍會逐漸變大、變深,有些患者因為足部神經病變,即便細菌感染已經深入骨髓也感覺不到疼痛,造成傷口惡化,面臨截肢,或出現高燒、蜂窩性組織炎、敗血症,甚至有生命危險。

     

    糖尿病有4徵兆?留意3多1少

    糖尿病通常沒有顯著徵兆,許多人較難察覺病情,往往需要透過症狀才能進一步判斷。其中,最典型的症狀為「三多一少」。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及多家醫院的說明,這些症狀包括:吃得多(容易感到飢餓)、喝得多(不斷覺得口渴)、尿得多(排尿量明顯增加),以及體重減少。了解這些這些症狀,能有助於早期發現糖尿病並及時進行治療。

     

    糖尿病診斷標準有哪些?抽血檢查加上觀察症狀

    若出現疑似糖尿病症狀,需就醫檢查才能確認。國民健康署指出,只要非懷孕狀況下,符合以下其中1項,就可診斷為糖尿病;前3項檢驗需重複驗2次以上才能確認:

    1. 糖化血色素(HbA1c)≧6.5%。
    2. 空腹血漿血糖≧126 mg/dL。
    3. 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第2小時血漿血糖≧200 mg/dL。
    4. 多吃、多喝、多尿、體重減輕,且隨機血漿血糖≧200 mg/dL。 

     

    ▲糖尿病診斷標準。

     

    有少數患者上述檢驗結果、臨床用藥反應介於第一型和第二型糖尿病之間,在發病數年內會演變成胰島素的絕對缺乏,與第一型糖尿病無異,被稱作LADA(潛伏性成人自體免疫糖尿病)或「1.5型糖尿病」,此類患者是否能被歸類為第一型糖尿病,在醫學上仍有爭議。

     

    懷孕者另有不同的診斷方式和標準,台灣近年採用一階段診斷方式:孕期第24~28周時,進行75克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若空腹、1小時、2小時這3個時間點驗出的血糖值,只要其中之1超標,即可診斷為妊娠型糖尿病。

    看更多:降血糖食物怎麼選最好?9大降血糖食物表和早餐菜單推薦

     

    糖尿病症狀皮膚癢如何緩解?輕拍止癢 控制好血糖是王道

    皮膚科醫師劉明真指出,糖尿病患者只要控制好血糖,皮膚就和一般人沒兩樣;若控制不好,可能出現皮膚癢的症狀,還會衍生次發性感染,因此要盡可能保持皮膚完整性,避免出現傷口,給細菌入侵的機會。糖尿病患者的皮膚癢,多為黴菌感染所引起,患者在抓癢過程更容易讓黴菌擴散,抓傷的傷口又可能出現細菌感染,演變成毛囊炎、瘡、蜂窩性組織炎等。

     

    黴菌感染又可分為表皮真菌和念珠菌感染兩種,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經常處在高血糖,感染表皮真菌會比一般人容易復發和擴散。念珠菌通常存在於人體的腸胃道和陰道,平時不會有任何病狀,糖尿病患者若長時間血糖高,會引起菌相失衡,念珠菌數目增加就會出現又癢又痛的紅色丘疹、膿疹、破皮等症狀。

     

    有些糖尿病患者皮膚並無特殊病灶,也會覺得癢,搔抓會產生傷口,都可能出現細菌感染,可以改用拍打的方式,或是在皮膚科醫師的診斷下使用抗生素藥膏,避免抓癢產生的傷口感染。

     

    糖尿病嚴重症狀?血糖高越久併發症越難以挽回

    糖尿病患者如果長期血糖控制不良,會出現諸多的血管併發症和神經病變,有些症狀只要將血糖控制好就可恢復,有些症狀如果造成器官受損則不可逆。例如大血管併發症包括早發性動脈硬化、腦中風、心血管疾病、周邊血管疾病、心臟衰竭等,年紀越大,發生機率越高。

     

    小血管併發症則包括諸多眼部、腎臟病變與發生在皮膚的疾病,例如視網膜病變、失明、視力不良、白內障、黃斑部病變、青光眼、慢性腎臟病、慢性腎衰竭、蛋白尿、高血壓、尿毒症,還可能出現糖尿病足,足部傷口不易癒合、潰瘍,進而發生感染、變成壞疽,不易根治,最終皮膚肌肉壞死,必須截肢。 有許多神經病變是從小血管併發症延伸而來,包括胃輕癱、性功能障礙、便祕、腹瀉、刺痛、感覺遲鈍等。

     

    糖尿病慢性併發症
    ▲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種類。

     

    血糖高於200mg/dL屬高血糖,會有口渴、疲倦、虛弱、皮膚乾燥的症狀。糖尿病患者血糖過高或過低,都可能出現急性症狀,必須盡快處置,否則會有生命危險,若血糖高於600 mg/dL以上,屬嚴重高血糖,可能出現昏迷、意識障礙、心跳加速、腹痛、噁心、嘔吐、呼吸急促且呼出的氣體有水果味、尿液中有酮體等酮酸中毒症狀,需多喝水並緊急送醫。

     

    糖尿病衛教師林冠怡指出,血糖低於70mg/dL屬低血糖,會有飢餓、頭暈、發抖、冒冷汗、心跳加速、全身無力、性情改變、脾氣暴躁、昏昏欲睡、昏迷等症狀,需盡快喝果汁、蜂蜜等含糖液體或飲料,攝取量至多15克碳水化合物,並在15~20分鐘後再次測血糖,若尚未回升至70mg/dL,可再喝5~15克的量,切勿吃巧克力等無法快速升高血糖的食物。

    看更多:糖化血色素正常值是多少?糖化血色素偏高飲食和對照表

     

    糖尿病症狀常見問題

    Q:糖尿病初期有什麼症狀?

    A:糖尿病初期症狀不明顯,較常見的是吃多、喝多、尿多、體重減輕,若一直沒發現而沒有就醫,或是血糖高於標準值相當多,還會出現疲倦、無力、皮膚乾燥、皮膚搔癢、陰部搔癢、陽痿等症狀。

     

    Q:糖尿病皮膚會有什麼症狀?

    A:長期血糖過高,可能出現皮膚搔癢症狀,可能發生表皮真菌或黴菌感染,出現又癢又痛的紅色丘疹、膿疹、破皮,患者抓癢過程造成皮膚出現傷口,容易衍生繼發性的細菌感染,進而出現毛囊炎、瘡、蜂窩性組織炎等病症。

     

    Q:糖尿病有什麼病徵?

    A:如果有吃多、喝多、尿多、體重減輕等「三多一少」的症狀,就有可能是罹患糖尿病,糖尿病其他可能的症狀,還包括體重減輕、疲倦、無力、視力模糊、傷口不易癒合、陰部搔癢、黑棘皮症、手腳麻木等病症。

     

    Q:糖尿病會引起什麼症狀及危害?

    A:糖尿病若不積極治療,會發生諸多神經、血管病變和併發症,例如心血管疾病、心臟衰竭、動脈硬化、腦中風、尿毒症、黃斑部病變、慢性腎臟病、視網膜病變、蛋白尿、高血壓、胃輕癱、腹瀉、便祕、感覺遲鈍、性功能障礙等。

     

    Q:兒童糖尿病脖子會黑黑的?

    A:有部分體重過重的第二型糖尿病兒童和成人會發生黑棘皮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王繁棻指出,因胰島素阻抗,作用在角質細胞或纖維母細胞上的類胰島素生長因子受體促使細胞增生,造成頸部周圍和腋下的皮膚皺摺處變得粗黑,少數會出現在手肘或膝蓋,只要將血糖控制好,黑棘皮症即可得到改善。

     

    糖尿病(Diabetes,拉丁文稱為Diabetes Mellitus,故縮寫為DM)是複雜的慢性疾病,糖尿病症狀在罹病初期並不明顯,其實已有糖尿病徵兆,有些人已經有血糖高症狀很長一段時間卻沒有察覺。儘管國內推估糖尿病人口有250萬人,根據中央健康保險署資料庫統計,民國112年糖尿病門急住診人數約163.7萬人,顯見有許多人可能已經有糖尿病或處在糖尿病前期,卻一直沒有就醫。

     

    有些人直到出現糖尿病皮膚癢的症狀,甚至是已經出現糖尿病足,或是因為其他女性糖尿病症狀就醫,被醫師提醒才得知自己可能已經罹患糖尿病,要求患者先治療糖尿病、將高血糖控制下來,才有助於緩解部分高血糖造成的症狀,這時最好先到內分泌或新陳代謝科,請醫師依照糖尿病診斷標準的檢驗項目做檢驗,以便盡快確認治療優先次序和方向,以免糖尿病症狀更嚴重。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國民健康署.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振興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中榮民總醫院.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衛生福利部屏東醫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冠怡衛教師.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林新醫院

     

    →最新資訊!快點【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 【 預防篇 】

  • 糖尿病/高危險族群有哪些?7類食物有助血糖穩定 3種運動遠離糖尿病

    糖尿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前5名,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且每年以2萬5000名的速度持續增加。如何遠離成人型糖尿病(第二型糖尿病,即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日常飲食控制及運動都很重要。

     

    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

    糖尿病除了遺傳體質外,接受外界刺激也會誘發提早發生,例如飲食偏好高糖、高油、加工食品,而且吃的量很多。此外,若是生活習慣很差,常熬夜、睡眠不足,加上體重過重等因素,也有可能讓人更早得到糖尿病。

     

    要做好血糖控制,避免糖尿病找上門,40歲以上民眾可善用國民健康署提供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定期了解自身的空腹血糖值。此外,建議每天測量腰圍和體重,成年男性腰圍保持在90公分以下,女性腰圍保持在80公分以下,一旦發現腰圍或體重有上升情形,應適時加以調整,才能解除糖尿病風險警報。

     

    「進食方式正確」有助控制血糖

    平日飲食如果吃錯,會導致肥胖、便祕、血糖問題,讓自己成為高血糖或糖尿病的候選人。如何「吃對」才能體重不容易上升、血糖也不會飆高?

     

    先從進食比例,有個簡單的口訣「211」。取一個圓形餐盤,依蔬菜、蛋白質與澱粉的比例為「2:1:1」,蔬菜的量要相當於澱粉加上蛋白質的總量,油脂則是均勻分布於菜中。

     

    ▲211餐盤飲食法。

     

    另外,以菜配飯、以菜配肉(蛋白質),也就是以蔬菜為主角,它的原理與血糖上升有關。因為蔬菜中水溶性與非水溶性的膳食纖維,可以維持身體血糖穩定,不至於上升起伏太快,有助於血糖的控制。

     

    哪些食物可以穩定血糖?

    想要穩定血糖,飲食要盡可能複雜化,最好不要碰的食物是鹹酥雞、炸雞排,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攝取當季當令的蔬菜。以下7種食材對血糖穩定有幫助:

     

    1.全穀類

    像是糙米、藜麥、山藥與南瓜。山藥有黏蛋白,可延緩食物在胃裡消化吸收變慢;糙米、南瓜含有「鉻」,它是胰島素作用時所需要的礦物質之一,有助於穩定血糖。

     

    2.高纖蔬菜

    如芹菜、南瓜、萵苣、花椰菜等。而洋蔥中的有機硫磺化合物,有助於控制血糖,用它煮湯或入菜,可以壓縮蛋白質的攝取量,增加蔬菜量。另外,山苦瓜含有豐富膳食纖維,對於血糖穩定有很好的幫助。

     

    3.甜度不高的水果

    可攝取低GI的水果,如芭樂、奇異果、小番茄、藍莓等,膳食纖維相對豐富,不僅可以幫助穩定血糖,也能帶來飽足感。

     

    4.黑色食物

    對於三高或血糖高的人,推薦食用黑色的食物,像是木耳、海帶,含有豐富的水溶性膳食纖維,且含有高達9種抗凝血成分,因此不只可穩定血糖,也有助於控制血脂、血壓。

     

    5.菇類

    菇類是低熱量高纖維食材,蛋白質也比一般蔬菜多。

     

    6.豆類

    沒有濾渣的無糖豆漿,含有大量纖維素,能夠有效阻止人體對糖分的過量吸收。

     

    7.堅果種子類

    堅果不僅含有膳食纖維,也是蛋白質、礦物質的良好來源。

     

    走路、爬樓梯、微深蹲 幫助預防糖尿病

    運動不僅可以預防糖尿病,還能強身健體,很多人沒有時間運動,但其實在日常生活中,走路、爬樓梯,就是最好的運動。輕鬆的散步可以使心跳加快,每天進行30分鐘,有助強健心臟,增強體力;經常爬樓梯則可增強心肺功能,使體內血液流通順暢,還能改善微血管循環系統,預防及治療糖尿病血管病變。

     

    「微深蹲運動」促循環、防糖尿病

    步驟1:抖動全身讓關節放鬆,雙手前伸打直,雙腳與肩同寬。

    步驟2:背部打直,先吸一口氣,微蹲120度、深深吐氣4秒。

    步驟3:恢復站立姿勢,雙手放下。

     

    看更多
    糖尿病/除了「三多一少」還有哪些症狀?4種併發症很致命!當心中風、心肌梗塞

    糖尿病/糖友怎麼吃?飲食6原則+2禁忌必掌握 選鞋3要點遠離截肢風險
    糖尿病/第一型、第二型糖尿病有何差別?可以治癒嗎?有哪些治療方式?
    糖尿病/中醫如何治療?3種體質調理方法不同 6穴位+4茶飲助控糖解渴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國健署‧鄭畬方醫師‧陳欣湄醫師‧江坤俊醫師‧宋明樺營養師‧陳嫚羚營養師‧朱瑞君營養師

     

    →最新資訊!快點【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 【 照護篇 】

  • 糖尿病/糖友怎麼吃?飲食6原則+2禁忌必掌握 選鞋3要點遠離截肢風險

    糖尿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一,不少患者因疏於控制病情,引起後續併發症,例如慢性腎臟病、視網膜病變、冠心病、腦中風、末期腎臟病、失明、截肢等,因此糖尿病患在平時維持血糖的平穩很重要,應落實飲食控制及適當的運動。

     

    糖尿病患怎麼吃?掌握6原則

    糖尿病的飲食療法首要重點在於「均衡飲食」,而非「限制飲食」,糖尿病患者幾乎什麼都可以吃,只是食用量要適當均衡,有6大食療原則要掌握:

     

    1.飲食適量,注意飲食順序

    用餐最好6至7分飽,吃的時候細嚼慢嚥,可以避免飯後血糖升得太快。進食順序方面,對於腸胃消化功能好的人,應先吃蛋白質食物,如豆、蛋、魚、肉等,次吃青菜,最後吃主食,血糖不易升太快;腸胃消化功能不好的人,則可先吃青菜,次吃蛋白質食物,最後吃主食,可以減緩血糖的上升。

     

    2.選食材要重營養,同時有利排除體內廢棄物

    糖友應避免高GI食物,以免血糖上升太快。蔬果必須占70%的比例,因蔬果類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活性酵素,有利於分解代謝體內的毒素。另外,攝取纖維含量豐富的食物,增加糞便的實體量、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毒。而天然的降血糖食物,如苦瓜、山藥、秋葵、芹菜、海帶等,也可適量攝取。

     

    3.適當飲水,不可因為怕多尿而不敢飲水

    糖友應養成「定時、少量、多次飲水,不渴也飲」的習慣,吸收營養物質以及排毒,都是在水解狀態進行,正確飲水是養生、祛病的關鍵。

     

    針對喝水時機,睡前半小時不喝水,可避免眼皮浮腫、半夜常跑廁所,影響睡眠品質;睡醒後宜喝1杯溫開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可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形成;如果活動量大,出汗多或高溫的夏天,應該再額外補充水分。切記不要喝含糖飲品。

     

    4.補充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並慎選食用油

    維生素C及維生素E是強力抗氧化劑,可減少體內自由基,維持體內氧化還原的平衡。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有奇異果、柑橘等水果,以及青椒、苦瓜等蔬菜;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有如核桃、榛子、杏仁等堅果;但兩者均不可過量。

     

    另外根據研究發現,吃富含OMEGA-6多元不飽和脂肪的食品(大豆、葵花籽油和堅果等),可以顯著降低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但不宜過量。

     

    5.補充富含礦物質的食物

    可多攝取含有硒、鎂、鈣的食物。

    硒:如魷魚、海參、帶魚等海產。

    鎂:如蓮子、黑米、海帶、綠豆、紫菜等。

    鈣:如蝦皮、豆腐、燕麥、蕨菜等。

     

    6.補充針對眼睛的營養

    糖尿病患若不好好控制血糖,容易誘發視網膜病變等眼部併發症。可補充牛磺酸,促進視網膜的發育並保護視網膜,食材如:海魚、貝類、蝦、牡蠣、蛤蜊等,魚類中的青花魚、沙丁魚等牛磺酸含量很豐富。

     

    另外,補充葉黃素能顯著提高血管抵抗力,讓眼睛得到充足的血液供應,防止自由基和眼睛膠原蛋白結合造成的損害,提高糖尿病性眼病的治療率。葉黃素多存在於天然的深綠色和黃色蔬菜瓜果中,如胡蘿蔔、南瓜、玉米、菠菜、花椰菜、奇異果等。

     

    飲食2禁忌:不吃辛辣食物,不喝濃茶、咖啡

    濃茶中的茶多酚、鞣酸、咖啡因等,過量不僅會影響血糖穩定、引起失眠,還會帶走身體中大部分的維生素B1,使人食慾不振、神經過敏、易感疲勞等。不宜飲用咖啡也是同理。

     

    辛辣、發散的食物易引發視網膜出血,血管擴張,尤其在視網膜出血階段,不宜食用辣椒、蔥、蒜等辛辣食物。

     

    ▲糖尿病飲食諮詢自我篩檢表。

     

    遠離糖尿病 規律運動不可少

    運動不僅可以降低血糖,增進胰島素的功能,還能促進血液循環。糖友運動時間最好在餐後1~2小時,每週至少運動5次,每次至少30分鐘;種類以有氧運動最佳,可選擇中等強度耐力的運動,如健走、慢跑、有氧舞蹈、游泳、騎腳踏車、太極拳、外丹功、體操等,增加胰島素敏感度。每星期再配合1~3次的阻力運動,如舉啞鈴、仰臥起坐、阻力棒等,以增加肌耐力。

     

    正確選鞋3原則 避免糖尿病足病變

    由於糖尿病患者本身免疫力較差,傷口難癒合,一旦穿著不適當的鞋運動,導致腳受傷、破皮,細菌又持續生長,加上末梢血液循環本身就較差,更容易陷入感染風險,引發足病變,嚴重時可能需要截肢。

     

    因此,當病友在出外運動時,應把握正確選鞋3原則:要穿著可包覆腳掌的鞋子,留意合腳及舒適度,並避免穿著尖頭鞋、拖鞋和涼鞋,才能確保腳掌安全,遠離糖尿病足病變。

     

    糖尿病患「ABCDEFG」控糖守則

     

    看更多
    糖尿病/除了「三多一少」還有哪些症狀?4種併發症很致命!當心中風、心肌梗塞

    糖尿病/高危險族群有哪些?7類食物有助血糖穩定 3種運動遠離糖尿病
    糖尿病/第一型、第二型糖尿病有何差別?可以治癒嗎?有哪些治療方式?
    糖尿病/中醫如何治療?3種體質調理方法不同 6穴位+4茶飲助控糖解渴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韓文蕙博士‧王偉勛醫師‧國健署‧振興醫院

     

    →最新資訊!快點【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 【 治療篇 】

  • 糖尿病/第一型、第二型糖尿病有何差別?可以治癒嗎?有哪些治療方式?

    糖尿病是十分複雜的慢性代謝性疾病,若血糖沒有控制好,容易使病情惡化、產生併發症,甚至致命。除了平時的自我血糖監測、定期追蹤、少酒、戒菸外,搭配適合的治療方式也很重要。

     

    糖尿病的類型與治療

    糖尿病有多種不同類型,主要分為第一型糖尿病、第二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等,每種類型的治療方式不盡相同,而飲食及運動治療皆不可或缺。

     

    第一型糖尿病(依賴性糖尿病)

    此型糖尿病患者並不多,在國人中僅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1~2%,常見於小孩或年輕人,絕大多數一發病就需要終身施打胰島素。致病原因除了目前最被公認的遺傳因子外,以胰臟受病毒感染後破壞了胰島細胞,使胰島素分泌受阻最常見。

    主要治療方式:胰島素注射、飲食治療、運動治療。

     

    第二型糖尿病(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此型糖尿病是最常見的糖尿病,好發於近親罹患有糖尿病者,大多為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以及體型肥胖者,致病原因包含胰島素阻抗,合併相對胰島素缺乏等,並非單一因素所致。若在糖尿病前期(血糖略高於正常值但未達糖尿病標準)就被發現,仍有機會透過控制與治療恢復正常。

    主要治療方式:口服藥治療、注射型藥物治療、飲食治療、運動治療。

     

    妊娠糖尿病

    指懷孕前未罹患糖尿病,但在懷孕期間出現糖尿病症狀,或在懷孕中才被發現葡萄糖耐受不良,其發生率約1~2%左右。當產婦血糖控制不良時,可能導致流產、早產、難產,產下的胎兒可能有先天畸型、胎死腹中、新生兒低血糖等狀況。

    主要治療方式:胰島素注射、飲食治療、運動治療。

     

    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糖尿病診斷標準包括以下4項,非懷孕狀況下只要符合其中1項即可診斷為糖尿病(前三項需重複驗證2次以上)。
    1.糖化血色素(HbA1c)≧6.5%。
    2.空腹血漿血糖≧126 mg/dL。
    3.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第2小時血漿血糖≧200 mg/dL。
    4.典型的高血糖症狀(多吃、多喝、多尿與體重減輕)且隨機血漿血糖≧200 mg/dL。

     

    第二型糖尿病治療有哪些方式?

    由於第二型糖尿病是最常見的糖尿病類型,在治療初期,醫師通常會建議患者先減肥,養成健康的飲食和運動習慣,若這些措施仍無法控制血糖,則會進一步使用口服藥物或其他治療方式。

     

    飲食治療

    經由醫師指導、營養師與患者共同設計,透過適量均衡的營養,使患者血糖與血脂控制在正常範圍內,並維持理想體重及正常生活,避免或延緩併發症的出現。

     

    運動治療

    規律運動有助於穩定血糖,不過當血糖控制不良時,運動反而會使血糖升高而產生酮體,引起酮酸中毒,所以必先控制血糖,再採取運動配方。

     

    藥物治療(口服藥物、注射型藥物)

    依個別狀況而定,按照醫師處方按時用藥,將血糖控制至理想範圍,但不論使用何種藥物,應搭配適合的飲食與運動。

     

    藥物治療種類包括口服抗糖尿病藥物及注射型藥物(腸泌素、胰島素)。口服抗糖尿病藥物種類很多,若服用後仍療效不佳或是產生不良反應,則須改用胰島素注射。

     

    胰臟移植

    針對胰島素缺乏的糖尿病患者(大部分屬於第一型糖尿病,少部分為第二型糖尿病),或糖尿病併發症日趨嚴重等,胰臟移植可以幫助改善血糖的控制,避免長期糖尿病及併發症惡化,危及生命。

     

    看更多
    糖尿病/除了「三多一少」還有哪些症狀?4種併發症很致命!當心中風、心肌梗塞

    糖尿病/高危險族群有哪些?7類食物有助血糖穩定 3種運動遠離糖尿病
    糖尿病/糖友怎麼吃?飲食6原則+2禁忌必掌握 選鞋3要點遠離截肢風險
    糖尿病/中醫如何治療?3種體質調理方法不同 6穴位+4茶飲助控糖解渴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國健署‧三軍總醫院‧振興醫院

     

    →最新資訊!快點【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 【 中醫篇 】

  • 糖尿病/中醫如何治療?3種體質調理方法不同 6穴位+4茶飲助控糖解渴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台灣糖尿病人口約有200多萬人,其中有95%以上是第二型糖尿病。除了西醫藥物治療幫助控制血糖,也可以透過中醫調理身體功能。

     

    糖尿病患3種體質 可透過茶飲調理

    糖尿病前期(血糖高於正常值,但還未達到第二期糖尿病診斷標準),藉由中醫的辨證論治,可以獲得改善甚至根治,但是如果服用西藥的時間過長或太晚治療,身體調節代謝異常的體質就不易更動,長期失衡的身體機能要想恢復正常很困難,不過仍可透過中醫治療平穩血糖,改善體質。

     

    1.陰虛燥熱體質

    症狀:口乾舌燥、口渴、手足心熱、盜汗、大便乾結、小便量少、心悸、月經失調、胃部脹氣、乾咳等。

     

    沙參麥冬湯

    【材料】沙參5錢、麥門冬5錢、玉竹5錢

    【作法】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入1500cc水煮滾後,燜10分鐘去渣取汁飲用,溫熱或冰涼飲用皆可。可日常當茶飲用,每日1劑。

    【功效】沙參清燥解渴,玉竹養陰生津,麥門冬潤肺養胃,可改善陰虛燥熱的體質。

     

    2.氣陰兩虛體質

    症狀:身體易感沉重、容易感到飢餓、疲乏等。

     

    黃耆生脈飲

    【材料】黃耆3錢、西洋參3錢、麥門冬5錢、五味子2錢

    【作法】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入1500cc水煮滾後,燜10分鐘去渣取汁飲用,溫熱或冰涼飲用皆可。可日常當茶飲用,每日1劑。

    【功效】黃耆調節免疫,西洋參能益氣生津、麥門冬潤燥,五味子主益氣,補不足,強陰益精,可以有效改善疲勞體虛的問題。

     

    3.肝鬱脾虛

    症狀:情緒起伏不定,胃口不佳,吃的不多,但血糖依舊降不下來。

     

    陳皮佛手疏肝飲

    【材料】陳皮3錢、佛手3錢、茉莉花3錢

    【作法】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入1000cc水煮滾後,燜10分鐘去渣取汁飲用,溫熱或冰涼飲用皆可。可日常當茶飲用,每日1劑。

    【功效】陳皮理氣健脾,佛手疏肝理脾,茉莉花調和肝氣、舒緩情緒,可改善因為情緒壓力導致的高血糖。

     

    3穴位幫助控制血糖

    部分糖尿病患者愛吃藥,但不喜歡運動,這在中醫來說,會導致氣虛而血瘀或氣滯而血瘀。每天按3個「降糖穴位」能幫助控制血糖。

     

    胰俞穴

    位在背後,從脊椎旁開4橫指幅,然後往肩胛骨最下端2指橫幅,就是胰俞穴。左右各一個都可以刺激按摩。

     

    降糖穴

    這是經外奇穴,它位在手腕橫紋上,約6個手指橫幅,在兩經正中央。有些人身體裡濕氣多又水腫,愛吃又不活動,按此穴可以讓代謝比較好。

     

    地機穴

    位在膝蓋的下面,膝蓋橫紋內側5指幅下來、脛骨後緣。刺激它會帶動脾經的生發,幫身體分清降濁。

     

     

    糖尿病口乾?1茶飲+3穴位消渴代謝水分

    糖尿病患常會覺得口乾,在中醫上,糖尿病較類似於「消渴」的範疇,《黃帝內經》提到,消渴病是發於肥甘厚膩的食物所造成,因此糖尿病患一定要注意飲食調控,也可以透過喝養生茶飲解口乾。

     

    美音潤喉茶

    材料:麥門冬3錢、甘草2錢、金銀花2錢、桔梗2錢、玄參3錢

    作法:用1000cc冷水浸泡15分鐘,大火煮沸後,再以小火煮15分鐘後即可。

    功效:緩解口乾的症狀

     

    除了靠飲食控制血糖,糖友也可藉由穴位按摩達到日常保健,幫助消渴代謝水分。

     

    承漿穴

    在下巴正中央的凹陷處,可消除口渴的症狀。

     

    合谷穴

    在第二掌骨中點的內側,能幫助身體的水分代謝。

     

    足三里穴

    在膝蓋外側凹陷處直下三寸,脛骨前緣外一橫指之處。可調整消化系統,提高免疫力。

     

     

     

    看更多
    糖尿病/除了「三多一少」還有哪些症狀?4種併發症很致命!當心中風、心肌梗塞

    糖尿病/高危險族群有哪些?7類食物有助血糖穩定 3種運動遠離糖尿病
    糖尿病/糖友怎麼吃?飲食6原則+2禁忌必掌握 選鞋3要點遠離截肢風險
    糖尿病/第一型、第二型糖尿病有何差別?可以治癒嗎?有哪些治療方式?

     

    ◎ 圖片來源/健康2.0資料照‧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賴睿昕中醫師‧鄒瑋倫中醫師‧蘇惠靖中醫師

     

    →最新資訊!快點【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 其他新陳代謝與分泌疾病

    大家都在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