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不良會衍生許多不可逆的併發症。糖尿病症狀有哪些?要如何判斷糖尿病嚴重程度?該如何預防?本文針對第二型糖尿病整理如下。
糖尿病症狀有哪些?10種症狀最易忽略
糖尿病是國人十大死因之一,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喪命。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約有超過200萬名糖尿病患者,且每年新增約25,000名病例。糖尿病所引發的併發症對國人健康帶來嚴重威脅,也對醫療體系造成巨大負擔。以下為10種容易忽略、難以察覺的症狀:
- 易疲勞
- 四肢無力
- 全身衰弱
- 視力減退
- 視覺模糊
- 傷口不易癒合
- 黑棘皮症
- 陽痿
- 皮膚搔癢
- 手腳麻木
血糖高症狀一定是糖尿病嗎?有可能處在「糖尿病前期」
在不同的情境條件下,血糖高有不同的標準。國民健康署指出,一名成人血糖超出正常值、未達糖尿病的情況下,可能屬於「糖尿病前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提醒,已經罹患糖尿病的患者,血糖高於200mg/dL,會有口渴、疲倦、虛弱、皮膚乾燥的症狀;血糖高於600mg/dL以上就屬嚴重高血糖,可能出現昏迷、意識障礙、心跳加速、腹痛、噁心、嘔吐、呼吸急促且呼出的氣體有水果味、尿液中有酮體等酮酸中毒症狀,需多喝水並緊急送醫,否則可能有生命危險。
糖尿病症狀:女性和男性區別
女性糖尿病症狀
烏日林新醫院林瑋涵醫師表示,女性糖尿病症狀,可能因為反覆感染黴菌、白色念珠菌,形成陰唇陰道炎,會有搔癢症狀,還可能出現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有不孕、變胖、體毛增加等代謝問題。
孕婦可能發生妊娠型糖尿病,通常無明顯症狀,血糖過高時才會有吃多、喝多、尿多、疲勞、反覆感染、視力不佳、嘔吐等高血糖症狀,雖然在產後血糖就有機會恢復正常,但日後會有較高的機率罹患第二型糖尿病。
男性糖尿病症狀
輔大醫院泌尿科醫師戴槐青表示,男性糖尿病症狀可能出現勃起功能障礙,與女性糖尿病症狀發生原因大多相似,都是因為血糖長期過高、控制不良所致,主要差異僅在於生理構造不同,但是都會對生殖系統和泌尿系統帶來影響,通常只要經適當藥物治療搭配做好血糖控制,就可減低發生率和嚴重程度。
像是已故的金馬影帝陳松勇、金鐘影帝龍劭華,生前都患有第二型糖尿病多年,血糖長期控制不良,會導致血管內皮硬化、狹窄,若血管斑塊剝落,可能引發心肌梗塞。相較之下,心臟內科名醫洪傳岳也是第二型糖尿病病友,45歲就確診,身為醫師,更知道遵從醫囑的重要,把按時用藥當成最好的保養,積極調整飲食、搭配運動,讓血糖長期控制得宜,就沒有併發症。
糖尿病症狀初期?前期有機會可逆轉
糖尿病症狀初期通常難以察覺,會隨著血糖超出標準值的多寡,有嚴重程度不一的症狀,初期最明顯的是「三多一少」:吃多、喝多、尿多、體重減輕,可以從血液檢查看出空腹血糖、飯後2小時血糖和糖化血色素過高加以診斷。
血糖和糖化血色素在超出正常值、尚未高到符合糖尿病定義的階段,屬於「糖尿病前期」,沒有明顯症狀,國民健康署建議,可以透過調整飲食、加強運動,達到減輕胰臟負荷,有機會可以讓血糖恢復正常;已經罹患糖尿病的患者,在初期也可透過調整飲食、運動,搭配階段性用藥,避免胰臟分泌胰島素的能力繼續惡化。
看更多:胰島素「天然的尚好」?醫解真相 肥胖糖尿病患靠這招可減少用藥
糖尿病症狀從腳就知道?腳上小傷口好不了恐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部病變的原因,與糖尿病慢性併發症有關,包括下肢神經病變、周邊血管疾病、局部感染,血糖長期控制不佳,會破壞全身血管,產生血管病變,腿部的神經無法得到足夠的營養,就會發生神經病變。
糖尿病足的臨床症狀,最初為表皮淺層潰瘍,接著會進展到侵犯肌肉害韌帶的深層潰瘍,再嚴重會合併出現細菌感染,形成蜂窩性組織炎、膿瘍、骨髓炎,如果繼續惡化,將導致組織壞死,形成壞疽,最後整個足部廣泛壞死,還可能延伸到小腿。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指出,臨床統計顯示,有15%的糖尿病患者會發生糖尿病足病變,其中又有4成的患者會進展到必須截肢。
糖尿病足下肢神經病變的症狀,包括下肢麻木、感覺遲鈍,甚至毫無痛感,並且因為周邊血管疾病,會有下肢無力,造成跛行、行動不便的狀況,多數患者對於因為足部意外造成的小外傷、組織損傷毫無知覺,而錯過早期治療時機,等到微血管循環障礙使傷口難以癒合時,傷口範圍會逐漸變大、變深,有些患者因為足部神經病變,即便細菌感染已經深入骨髓也感覺不到疼痛,造成傷口惡化,面臨截肢,或出現高燒、蜂窩性組織炎、敗血症,甚至有生命危險。
糖尿病有4徵兆?留意3多1少
糖尿病通常沒有顯著徵兆,許多人較難察覺病情,往往需要透過症狀才能進一步判斷。其中,最典型的症狀為「三多一少」。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及多家醫院的說明,這些症狀包括:吃得多(容易感到飢餓)、喝得多(不斷覺得口渴)、尿得多(排尿量明顯增加),以及體重減少。了解這些這些症狀,能有助於早期發現糖尿病並及時進行治療。
糖尿病診斷標準有哪些?抽血檢查加上觀察症狀
若出現疑似糖尿病症狀,需就醫檢查才能確認。國民健康署指出,只要非懷孕狀況下,符合以下其中1項,就可診斷為糖尿病;前3項檢驗需重複驗2次以上才能確認:
- 糖化血色素(HbA1c)≧6.5%。
- 空腹血漿血糖≧126 mg/dL。
- 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第2小時血漿血糖≧200 mg/dL。
- 多吃、多喝、多尿、體重減輕,且隨機血漿血糖≧200 mg/dL。
有少數患者上述檢驗結果、臨床用藥反應介於第一型和第二型糖尿病之間,在發病數年內會演變成胰島素的絕對缺乏,與第一型糖尿病無異,被稱作LADA(潛伏性成人自體免疫糖尿病)或「1.5型糖尿病」,此類患者是否能被歸類為第一型糖尿病,在醫學上仍有爭議。
懷孕者另有不同的診斷方式和標準,台灣近年採用一階段診斷方式:孕期第24~28周時,進行75克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若空腹、1小時、2小時這3個時間點驗出的血糖值,只要其中之1超標,即可診斷為妊娠型糖尿病。
看更多:降血糖食物怎麼選最好?9大降血糖食物表和早餐菜單推薦
糖尿病症狀皮膚癢如何緩解?輕拍止癢 控制好血糖是王道
皮膚科醫師劉明真指出,糖尿病患者只要控制好血糖,皮膚就和一般人沒兩樣;若控制不好,可能出現皮膚癢的症狀,還會衍生次發性感染,因此要盡可能保持皮膚完整性,避免出現傷口,給細菌入侵的機會。糖尿病患者的皮膚癢,多為黴菌感染所引起,患者在抓癢過程更容易讓黴菌擴散,抓傷的傷口又可能出現細菌感染,演變成毛囊炎、瘡、蜂窩性組織炎等。
黴菌感染又可分為表皮真菌和念珠菌感染兩種,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經常處在高血糖,感染表皮真菌會比一般人容易復發和擴散。念珠菌通常存在於人體的腸胃道和陰道,平時不會有任何病狀,糖尿病患者若長時間血糖高,會引起菌相失衡,念珠菌數目增加就會出現又癢又痛的紅色丘疹、膿疹、破皮等症狀。
有些糖尿病患者皮膚並無特殊病灶,也會覺得癢,搔抓會產生傷口,都可能出現細菌感染,可以改用拍打的方式,或是在皮膚科醫師的診斷下使用抗生素藥膏,避免抓癢產生的傷口感染。
糖尿病嚴重症狀?血糖高越久併發症越難以挽回
糖尿病患者如果長期血糖控制不良,會出現諸多的血管併發症和神經病變,有些症狀只要將血糖控制好就可恢復,有些症狀如果造成器官受損則不可逆。例如大血管併發症包括早發性動脈硬化、腦中風、心血管疾病、周邊血管疾病、心臟衰竭等,年紀越大,發生機率越高。
小血管併發症則包括諸多眼部、腎臟病變與發生在皮膚的疾病,例如視網膜病變、失明、視力不良、白內障、黃斑部病變、青光眼、慢性腎臟病、慢性腎衰竭、蛋白尿、高血壓、尿毒症,還可能出現糖尿病足,足部傷口不易癒合、潰瘍,進而發生感染、變成壞疽,不易根治,最終皮膚肌肉壞死,必須截肢。 有許多神經病變是從小血管併發症延伸而來,包括胃輕癱、性功能障礙、便祕、腹瀉、刺痛、感覺遲鈍等。
血糖高於200mg/dL屬高血糖,會有口渴、疲倦、虛弱、皮膚乾燥的症狀。糖尿病患者血糖過高或過低,都可能出現急性症狀,必須盡快處置,否則會有生命危險,若血糖高於600 mg/dL以上,屬嚴重高血糖,可能出現昏迷、意識障礙、心跳加速、腹痛、噁心、嘔吐、呼吸急促且呼出的氣體有水果味、尿液中有酮體等酮酸中毒症狀,需多喝水並緊急送醫。
糖尿病衛教師林冠怡指出,血糖低於70mg/dL屬低血糖,會有飢餓、頭暈、發抖、冒冷汗、心跳加速、全身無力、性情改變、脾氣暴躁、昏昏欲睡、昏迷等症狀,需盡快喝果汁、蜂蜜等含糖液體或飲料,攝取量至多15克碳水化合物,並在15~20分鐘後再次測血糖,若尚未回升至70mg/dL,可再喝5~15克的量,切勿吃巧克力等無法快速升高血糖的食物。
看更多:糖化血色素正常值是多少?糖化血色素偏高飲食和對照表
糖尿病症狀常見問題
Q:糖尿病初期有什麼症狀?
A:糖尿病初期症狀不明顯,較常見的是吃多、喝多、尿多、體重減輕,若一直沒發現而沒有就醫,或是血糖高於標準值相當多,還會出現疲倦、無力、皮膚乾燥、皮膚搔癢、陰部搔癢、陽痿等症狀。
Q:糖尿病皮膚會有什麼症狀?
A:長期血糖過高,可能出現皮膚搔癢症狀,可能發生表皮真菌或黴菌感染,出現又癢又痛的紅色丘疹、膿疹、破皮,患者抓癢過程造成皮膚出現傷口,容易衍生繼發性的細菌感染,進而出現毛囊炎、瘡、蜂窩性組織炎等病症。
Q:糖尿病有什麼病徵?
A:如果有吃多、喝多、尿多、體重減輕等「三多一少」的症狀,就有可能是罹患糖尿病,糖尿病其他可能的症狀,還包括體重減輕、疲倦、無力、視力模糊、傷口不易癒合、陰部搔癢、黑棘皮症、手腳麻木等病症。
Q:糖尿病會引起什麼症狀及危害?
A:糖尿病若不積極治療,會發生諸多神經、血管病變和併發症,例如心血管疾病、心臟衰竭、動脈硬化、腦中風、尿毒症、黃斑部病變、慢性腎臟病、視網膜病變、蛋白尿、高血壓、胃輕癱、腹瀉、便祕、感覺遲鈍、性功能障礙等。
Q:兒童糖尿病脖子會黑黑的?
A:有部分體重過重的第二型糖尿病兒童和成人會發生黑棘皮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王繁棻指出,因胰島素阻抗,作用在角質細胞或纖維母細胞上的類胰島素生長因子受體促使細胞增生,造成頸部周圍和腋下的皮膚皺摺處變得粗黑,少數會出現在手肘或膝蓋,只要將血糖控制好,黑棘皮症即可得到改善。
糖尿病(Diabetes,拉丁文稱為Diabetes Mellitus,故縮寫為DM)是複雜的慢性疾病,糖尿病症狀在罹病初期並不明顯,其實已有糖尿病徵兆,有些人已經有血糖高症狀很長一段時間卻沒有察覺。儘管國內推估糖尿病人口有250萬人,根據中央健康保險署資料庫統計,民國112年糖尿病門急住診人數約163.7萬人,顯見有許多人可能已經有糖尿病或處在糖尿病前期,卻一直沒有就醫。
有些人直到出現糖尿病皮膚癢的症狀,甚至是已經出現糖尿病足,或是因為其他女性糖尿病症狀就醫,被醫師提醒才得知自己可能已經罹患糖尿病,要求患者先治療糖尿病、將高血糖控制下來,才有助於緩解部分高血糖造成的症狀,這時最好先到內分泌或新陳代謝科,請醫師依照糖尿病診斷標準的檢驗項目做檢驗,以便盡快確認治療優先次序和方向,以免糖尿病症狀更嚴重。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國民健康署.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振興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中榮民總醫院.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衛生福利部屏東醫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冠怡衛教師.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林新醫院
→最新資訊!快點【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