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常胸悶、便祕,每到開會前必失眠…4招改善自律神經失調

  • 曾金月 報導
  • 2019/12/03 16:06
  • 擔任小主管的雅惠(化名),開會前一晚必失眠,平日還有胸悶、便袐的毛病,原以為是太緊張,但半年都未改善,就醫後才知自律神經失調了。

     

    示意圖/TVBS

     

    自律神經是由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組成,交感神經讓人緊張、保持警覺,以因應各種壓力,如心跳加速、血壓上升、呼吸變快等;副交感神經則讓人放鬆、休息,如促進消化、產生睡意等。兩者平衡之下,身體機能可運作順暢,若一方較為亢奮,就可能導致「自律神經失調」。

    延伸閱讀:疲勞、暈眩、記憶差,小心自律神經失調!醫師1招呼吸法找回平衡

     

    不只出現單一症狀

    台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張郁梓表示,自律神經是自主調整人體內臟活動,一旦失調會出現多種症狀,而不會只有單一症狀,例如心悸、胸悶、吸不到氣、拉肚子、便秘、失眠、手抖等。若病人只出現一種症狀,會先從單一器官去檢查及治療;如果主訴多種症狀,便會懷疑是自律神經失調。

    延伸閱讀:自律神經失調徵兆你中了幾項?醫師教你做「冷水半浴」有效緩解

     

    自律神經失調的確切原因尚不明,一般認為主要是壓力引起,也與個人特質有關,通常追求完美,或是較不能應付壓力的人,容易有這方面困擾。隨著時代節奏變快,有自律神經失調的人愈來愈多。

     

    可透過儀器檢查

    目前有儀器「神經變性檢查器」可檢查自律神經,運用心電圖概念,評估自律神經是否失調。病人平躺在床上量測,大約5分鐘,就可完成檢查,從心跳的細節變化,來分析交感及副交感神經狀況。

     

    神經變性檢查器」運用心電圖概念,可評估自律神經是否失調。

     

    做對4招調節壓力

    張郁梓說,藥物只能治標不能治本,還需搭配非藥物治療,學習如何調節壓力,可從幾個面向去做:

    延伸閱讀:呼吸困難、全身麻…自律神經失調除了吃藥,還得靠這5招緩解

     

    規律運動:

    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最好有伴一起做,動力較強。若長期交感神經亢奮,運動後也無法放鬆,就不建議做激烈運動,可從事瑜珈、氣功等較緩和運動。但一定要自己喜歡,否則逼自己去運動,也是另類壓力。

     

    均衡飲食:

    可補充增加神經傳導物質的營養,如維他命C(新鮮蔬果);而存在於豆類、乳製品的色胺酸,是大腦血清素原料,可安定神經、助眠;此外,維他命B群也可穩定神經系統,五穀、蔬果及堅果富含。所以只要均衡飲食,就可補充所需營養素。

     

    放鬆感官:

    睡前不要滑手機,看刺激感官的影音、聽激烈的音樂,或是玩遊戲打怪。相對地,可讓感官接收放鬆的題材,或是嗅聞精油香氣如薰衣草,但若有過敏情形就不宜。

     

    腹式呼吸:

    呼吸是極少數人體可控制的自律神經節律,可練習腹式呼吸,深吸慢吐,有穩定交感神經的作用。上班族平時坐辦公室裡就可練習,或是睡前躺在床上深呼吸放鬆,效果更好。

     

    放過自己也是個好方法

    張郁梓說,人需要慢下來,副交感神經作用才會提升。若上述方法都沒效,應尋求心理諮商協助,試著調整人生價值觀,學習「放過自己」,自律神經也會感受到,回復平衡狀態。

     

    ◎ 本文摘自/157期台北市聯合醫訊

    ◎記者/曾金月整理  ◎ 圖片來源/北市聯醫‧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

    瑜伽老師也會慢性疼痛?3種人最容易自律神經失調

    妙齡女子只要吃重口味就聞到血腥味?4招遠離自律神經失調

    不舒服卻查不出來?可能是自律神經出問題了!

    生活不快樂、老是生病?醫師也在「坐禪」,調節自律神經、強化免疫力

     

    按這裡→加入健康2.0LINE  保健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