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嚴重心臟衰竭昏迷 「低溫療法」救了他!研究:存活率增加40%

  • 王家瑜 報導
  • 2020/09/22 19:00
  • 53歲曾先生有慢性腎衰竭病史,一次洗腎後突然頭暈昏倒,家人趕緊陪同就醫,沒想到才剛進急診室就突然發生心室纖維顫動併發休克,診斷為嚴重心衰竭,經過治療後生命徵象穩定,但仍昏迷不醒。

     

    曾先生在加護病房以「低溫療法」控制4天,幫助體溫下降、減少人體和腦細胞代謝速度、保護腦部功能,總算恢復意識,順利拔管轉出加護病房;如今已能正常飲食、清楚溝通、四肢正常活動。

     

    嚴重心臟衰竭 猝死風險達3成!

    台北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黃建元表示,心衰竭是中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疾病,因為心臟無法打出足夠的血液量來供應全身器官,5年內死亡率達50%;如果是像曾先生一樣的嚴重心衰竭病人,每年發生心室纖維顫動而猝死(俗稱心臟麻痺)的風險更高達30%!

    延伸閱讀:「7症狀」心臟在求救!心臟衰竭4階段 第4級存活率只剩50%

     

    由於心跳停止時,病人全身血液停止流動,缺氧太久恐導致腦部受損;即使成功救回性命,多數仍可能成為無意識、無法說話、無法行動的植物人,成為家人長久沉重的痛苦和負擔。

    延伸閱讀:從鬼門關走一遭!77歲老翁火車站月台心跳停止 護理師驚險急救

     

    每30分嚴密監控 低溫療法成功「喚醒」昏迷病人

    近年來研究證實,低溫療法可增加40%存活率、25%甦醒機會。黃建元說明,低溫療法是藉由溫度控制和各項精密監測,讓病人在急救回復心跳後,也能恢復到意識完全清醒,甚至回到原本的生理狀態。

     

    除了監測並調節體溫,也需要密切的醫療監控及照護,且每隔半小時就要分別進行不同項目的檢查,例如生命徵象、皮膚溫度、寒顫、血液動力狀況、脈搏、中心靜脈壓力、水份吸收情形、機器水溫與流速等等,每天需要抽血並依照病人狀況調整溫控及用藥,以達到保護腦細胞的目的,直到體溫恢復到36℃為止。

     

    「心跳復甦後6小時」是黃金治療時間

    黃建元指出,考量曾先生年齡符合18到80歲的適用範圍,昏迷指數小於8分,與家屬評估各項考量後,在心跳復甦後的黃金6小時內施行低溫療法,果真成功將他從鬼門關前救回。

    延伸閱讀:CPR沒有白學!「倒頭寫」葛建浤救了兒子免當植物人

     

    不過,低溫療法並非適合所有病人,黃建元表示,如中樞體溫低於32℃、嚴重休克、難以控制的出血、無法終止的致命性心律不整、罹患失智症或長期意識障礙、嚴重創傷、懷孕或疾病末期的病人,都不適用此治療方式。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6/17起『健康2.0』全面升級!主持人除了鄭凱云,也會加入江坤俊醫師,更會邀請包括Dr.she許藍方、家醫科許書華、復健科侯鐘堡、營養師宋明樺、整形外科蘇宗柏等堅強的醫師 、專家陣容與大家一起守護全家人的健康,每天下午2點,每週六、日晚間7點,請準時鎖定 TVBS 56頻道『健康2.0』。

     

    相關文章
    心悸幾分鐘又消失 恐是腦中風未爆彈!每20名長者就有1人「心房顫動」
    她心臟衰竭住院200天數度拔葉克膜 裝心室輔助器後回家等心臟移植
    全台哪裡急性心肌梗塞發生率最高?花蓮縣發生率最高 新北市人數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