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悶悶的又頻尿 恐是大腸憩室炎!年紀越大越要維持2個好習慣

  • 王家瑜 整理
  • 2020/10/15 09:00
  • 47歲的林先生近幾個月常常覺得腹部悶悶不舒服、小便解不乾淨及頻尿,以為是泌尿道感染,但到附近的診所就醫症狀並未改善,並開始腹痛及發燒,只好到醫院掛急診。

     

    經過急診一系列的檢查,最後在電腦斷層檢查的確認下,才發現他的乙狀結腸靠近膀胱處,有嚴重的大腸憩室炎合併化膿,所以他的頻尿原來是嚴重發炎刺激膀胱導致,在住院接受靜脈營養支持及抗生素治療後,林先生的病情才獲得改善。

    延伸閱讀:大腸長度比身高還高、小腸長達7公尺!食物消化吸收需要多少時間?答案出乎你意料

     

    為什麼會有大腸憩室?

    所謂大腸憩室,是指大腸表層凹陷造成囊狀之結構,主要原因是腸壁肌肉層弱化,再加上年紀漸增、大腸壁變厚,相對地大腸容量減少,所以大腸內壓力增加,於是突出大腸壁,造成憩室。

     

    憩室炎發生的原因,可能是糞便卡在憩室內,進而對憩室內粘膜產生慢性發炎,久之造成穿孔,甚至出血等問題。如果發炎或合併化膿,初期可能會出現小便解不乾淨、頻尿等問題,而容易讓人誤為泌尿道感染,跑錯科看錯醫師。

     

    年紀越大 越要注意高纖飲食、多運動

    一般而言,大腸憩室症患者年齡都大於40歲,40歲以上盛行率約5%,但85歲時,幾乎65%的人都有大腸憩室,發生原因以老化、缺乏高纖飲食、缺乏運動及經常便祕有關,男女比率差不多。

    延伸閱讀:怕便祕不妨改吃冷飯 蓮子、紅豆、綠豆等煮熟冰過效果又更好

     

    大部分大腸憩室症平時都無症狀或僅是輕微症狀,如間歇性腹痛、腹脹、食欲不佳、排便習慣不規則;若發生急性腹痛、發燒、頻尿或解大量血便,可能局部發炎擴散,嚴重者產生廣泛腹膜炎及敗血症,嚴重到有生命危險。

    延伸閱讀:4動作解宿便、腸道通暢一身輕!核心肌群也變強了

     

    定期大腸鏡檢查 可揪出大腸憩室

    憩室炎治療,主要以靜脈注射抗生素及營養支持,讓腸道休息及提供體液及電解質。但急性的憩室炎合併腹膜炎時,就要懷疑是否有膿瘍產生或造成腸穿孔,這時必須考慮外科引流或手術切除。

     

    大腸憩室的發現,以大腸鏡檢查為主,因此健康檢查時,可以特別安排大腸鏡檢查,並注意檢查報告是否有大腸憩室的問題,平時則要做好保健,多攝取高纖飲食、多運動、避免便祕等。

    延伸閱讀:大腸鏡不要只做半套!除了息肉還能揪出8種疾病

     

    ◎ 撰文/萬芳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林英欽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6/17起『健康2.0』全面升級!主持人除了鄭凱云,也會加入江坤俊醫師,更會邀請包括Dr.she許藍方、家醫科許書華、復健科侯鐘堡、營養師宋明樺、整形外科蘇宗柏等堅強的醫師 、專家陣容與大家一起守護全家人的健康,每天下午2點,每週六、日晚間7點,請準時鎖定 TVBS 56頻道『健康2.0』。

     

    相關文章
    舒眠大腸鏡真的好嗎?解答你的3大疑問 醫師呼籲「空腹」不能馬虎
    長期便祕是腸躁症嗎?腸道毒素會引發大腸癌?醫師澄清了!

    便祕千萬別只吃生菜沙拉!醫曝「只會更嚴重」 還會引起肌膚粗糙、過敏
    腹瀉疫情上升!病菌最愛躲這裡 4守則避免腸胃炎 上吐下瀉超過3天速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