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悶昏迷差點沒命!主動脈瓣膜狹窄只吃藥不開刀 醫警告:不要命了嗎?

  • 王家瑜 報導
  • 2020/10/22 16:00
  • 「完了!我要死了!」回想起走過生死關頭的那一晚,60多歲的古先生心有餘悸。2年前他因為胸悶就醫,發現心臟血管阻塞,確診為主動脈瓣膜狹窄,裝了2支心臟支架並持續門診追蹤;儘管醫師一直建議他盡速安排手術,他卻因為擔心開刀風險,加上不想麻煩家人,希望持續吃藥治療就好。

     

    主動脈瓣膜狹窄 他拖延開刀差點沒命

    花蓮慈濟副院長暨心臟內科醫師王志鴻說明,主動脈瓣膜是心臟輸出血液的出口,隨著年紀變大會逐漸退化,或者因為疾病導致異常;該送出的血液沒辦法完全輸出,就會對身體器官造成影響。

    延伸閱讀:死亡率比癌症更高!醫師警告:4種人小心「主動脈瓣膜」奪命

     

    今年母親節前夕,古先生又因為胸悶、胸痛、喘不過氣而就診,想和之前一樣拿藥回家吃。「難道你不要命了嗎?」王志鴻醫師再度次提醒他,一定要趕快跟家人討論開刀的事情;沒想到在短短幾天後,古先生就面臨危及生命的關卡。

     

    那天睡前,古先生突然覺得呼吸困難,然後就昏了過去;再次清醒已經是治療完之後、安穩地躺在病房裡。古太太說,當時看到先生一直吐血、失去意識,坐上救護車快速抵達醫院,醫師說要緊急治療…… 回想起事發當天,她忍不住情緒激動地落下淚來。

    延伸閱讀:緊急救援服務能救命!7旬獨居老婦慢性病纏身 突然頭暈送醫救回一命

     

    ▲ 古太太(右二)回想起先生(右三)緊急送醫的情景,不禁激動落淚。

     

    吃藥無法一勞永逸 手術才能治本

    王志鴻說明,包含主動脈瓣膜狹窄在內的許多心血管疾病,初期大多先從內科方面著手治療,當病程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往往需要外科手術的介入。但是,臨床上有很多病人就像古先生一樣,因為害怕開刀,可能導致病情變得更加危急。

     

    古先生因為主動脈瓣膜狹窄併發急性心衰竭,到院後需要插管治療,後續還引起多重器官衰竭,一度用上葉克膜輔助治療。花蓮慈院外科部主任張睿智說明,由於古先生身體狀況虛弱,難以承擔傳統開心手術,甚至是微創開心手術也有困難,因此採取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僅在胸腔打開0.5到1公分大小的傷口。

    延伸閱讀:他102歲置換心臟瓣膜 如何突破「高齡手術限制」?

     

    傳統開心手術→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 

    花蓮慈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趙盛豐表示,在30年前要完成主動脈瓣膜置換,必須進行開心手術,過程中還需要使用人工心肺機,要經過鋸開胸骨的步驟,術後除了會留下約20公分傷口,使用人工心肺機後續也有可能引起感染的風險。

     

    近十年來,醫界會利用微創手術進行,傷口只剩下約7公分,同時可以縮短體外循環人工心肺機的使用時間,傷口小恢復期快,但是對於年紀較大或者合併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來說,「開心」手術還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延伸閱讀:劉真心臟瓣膜手術後命危 醫:可能原因是…

     

    示意圖/TVBS

     

    心血管急症「搶時間」救命 考驗團隊合作力

    不只是傷口大小的差異,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的手術時間,相較於傳統開心手術,也從4至6個小時縮短到1、2個小時。花蓮慈院心臟內科主任陳郁志表示,這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大部分還是在準備時間,導管實際進入人體治療的時間,可能只有約20分鐘;但這手術台上短短的20分鐘,背後需要的強大的團隊融合能力,以及寶貴的經驗傳承。

     

    醫療搶救生命的同時,常常搶的就是「時間」。張睿智呼籲,如果有不明原因的心絞痛、胸悶、頭暈、呼吸喘等狀況,請盡速就醫,千萬不要輕忽這些徵狀;如果本身已知有主動脈狹窄的病人,除了定期回診追蹤治療之外,也不要「硬撐」,真的需要手術治療的時候,請勇敢與醫療團隊一起找回健康自在的生活。

     

    ◎ 圖片來源/花蓮慈濟醫院‧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6/17起『健康2.0』全面升級!主持人除了鄭凱云,也會加入江坤俊醫師,更會邀請包括Dr.she許藍方、家醫科許書華、復健科侯鐘堡、營養師宋明樺、整形外科蘇宗柏等堅強的醫師 、專家陣容與大家一起守護全家人的健康,每天下午2點,每週六、日晚間7點,請準時鎖定 TVBS 56頻道『健康2.0』。

     

    相關文章
    胸痛是主動脈剝離嗎?60多歲男性最好發 醫師呼籲每天做這件事
    別讓自己走到動心臟手術那一步!從改善飲食做起!
    「7症狀」心臟在求救!心臟衰竭4階段 第4級存活率只剩50%
    挺過換心等待期,心室輔助器是強力援軍!他191天後重獲「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