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紅疹、嘴唇腫脹要當心!新冠疫苗注射後,你該知道的皮膚反應

  • 曾金月 報導
  • 2021/06/23 11:48
  • 隨著日後各種疫苗陸續到位及施打,除了之前接種AZ疫苗後出現極少見血栓的新聞,皮膚科醫師提醒,根據國外研究,AZ或莫德納疫苗施打後,大部分的人都會出現全身痠痛、發燒、頭痛等全身性的反應,民眾不要太過驚慌,但若出現皮膚紅疹,以及持續灼熱感、臉部及嘴唇腫脹,應儘速就醫診斷。

    看更多:小心皮膚疹也是COVID-19症狀!醫曝尤其手腳與舌頭出現「這種」要警覺

     

    注射後,紅腫壓痛屬正常症狀

    書田診所皮膚科主任醫師蔡長祐表示,打完針後當天或隔天手臂出現紅腫、疼痛、壓痛的情況就是「局部注射反應」,也是常見症狀,但不同的疫苗技術,所出現的各種皮膚反應之比例也可能隨之不同。

    看更多:網傳「打AZ疫苗不能揉否則易血栓」醫師說打完不能揉其實是這原因

     

    以下針對2021年4月剛出刊《刺胳針雜誌》(Lancet)以及《美國皮膚科學院期刊》(JAAD)收集英美兩國大規模施打AZ、Pfizer(輝瑞)以及Moderna疫苗後所出現的皮膚反應做一個整理,幫大家先行預習,超前佈署。待後續真正接受完疫苗注射後,出現相關的問題時,不至於太過驚慌失措。

     

    英國針對Pfizer、AZ研究報告

    首先是英國在Lancet上提出在2020年12月到2021年3月約4個月的期間,約62萬多人接受Pfizer(輝瑞)2劑或AZ 1劑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報告。常見施打後皮膚局部副作用,如紅腫、熱、痛、癢、瘀青、壓痛、腋下淋巴腺腫等。出現以上任何一項的發生率:在pfizer第一劑後是71.9%,第二劑後是68.5%;AZ第一劑後則是58.7%。

    看更多:接種兩劑新冠疫苗間隔幾周效果最好?只接種一劑可以嗎?可以混打嗎?台大兒醫院長解答

     

    女性、小於55歲最常出現壓痛

    蔡長祐說,上述報告約有5-7成民眾注射後出現皮膚局部不適的反應,其中以女性及小於55歲佔大多數,出現壓痛的症狀最多,這些症狀在注射1-2天後消失。真正出現皮膚對疫苗過敏,如皮膚紅疹,灼熱感,臉部、嘴唇腫脹的比例則是很低。

     

    打莫德納疫苗可能出現5種皮膚反應

    另外,以2021年4月美國皮膚科醫學期刊所發表一篇414位施打mRNA疫苗(例如莫德納疫苗、輝瑞/BNT疫苗)後皮膚出現紅疹的案例分析。其中最常見的5種紅疹分別為延遲型大型局部反應、局部注射處反應、蕁麻疹、麻疹樣紅疹與肢端紅痛症。另外還有一些比較少見的副作用,例如凍瘡樣病灶、填充物注射處(例如打玻尿酸在臉上)紅腫、單純皰疹、帶狀皰疹、玫瑰糠疹等。

    看更多:新冠確診者該怎麼吃可快速康復、解隔離?營養師揭3+1飲食關鍵

     

    莫德納才有「新冠手臂」

    蔡長祐提到,倘注射疫苗7-8天後手臂又腫一大包,又腫又熱,又痛又癢,這就是「延遲型大型局部反應」,又叫做「新冠手臂」,這種情形是mRNA疫苗特有的皮膚反應,大部分的人會在4天左右消退。目前機轉不明,推測有可能是對疫苗中的賦形劑 polyethylene glycol (聚乙二醇)過敏。

     

    而在接受第二劑疫苗注射後,「延遲型大型局部反應」還是有可能再度出現,但出現的時間較快,消退的時間也較快。而會出現上述的皮膚反應,主要是以女性為主(約85-90%),以及接受Moderna疫苗的人居多(約占92-94%),但重點是出現這種情形並非是再打第二劑疫苗的禁忌症。

     

    持續紅腫痛、皮膚疹等6種情形快就醫

    蔡長祐指出,以上報告的疫苗接種對象主要是英美兩國的白人為主,亞洲人對施打疫苗後的反應比例或許會有些不同,但仍是值得我們參考的資料。

     

    疫情尚未停止,平日少出門做好自我防護,符合COVID-19疫苗接種對象條件者請儘速施打,倘持續紅腫疼痛,並出現皮膚紅疹,灼熱感,臉部及嘴唇腫脹,甚至蕁麻疹等情形時,請儘速就醫診斷治療。

     

    《健康2.0》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書田診所

     

    →字體放大好閱讀,收藏文章更便利!點我下載【健康2.0 APP】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