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保肝觀念!同桌共食會染肝病?真正致病原因其實是「它」

  • 2019/04/03 18:53
  • B型肝炎被稱為「台灣國病」,過去台灣地區約有300萬名B型肝炎帶原者,相當於成人中每5人就有1人。

     

    許多民眾常常誤以為,B型肝炎會因為飲食不潔或是經由唾液而傳染,其實不然。B型肝炎病毒主要是經由病毒感染的血液、體液經由皮膚或黏膜進入人體,所以注射未經檢驗的血品、共用針頭或注射器、針灸、穿耳洞、紋眉、刺青、共用牙刷或刮鬍刀、性行為...等,都可能會感染

     

    示意圖/TVBS

     

    接種B肝疫苗  預防從小做起
    除此之外,新生兒週產期感染亦是重要傳染途徑,由於受感染者年齡愈小,愈容易成為慢性帶原者,因此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及e抗原兩項檢驗皆陽性的母親,於生產前後傳染給新生兒的機會相當大。

     

    所以懷孕的媽媽們都應於懷孕第12週或第1次產檢時,接受B型肝炎產前篩檢且所有嬰幼兒於出生後24小時內(儘速接種)、1個月、6個月,應完成3劑B型肝炎疫苗接種。

     

    有無感染B肝  抽血就能驗 
    究竟怎麼知道有沒有受到B型肝炎病毒感染呢?當我們抽血檢驗,發現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為陽性時,且其他標幟皆為陰性時,表示是初期感染。當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呈現陽性超過6個月之後依然存在,那麼病患就會成為帶原者。

     

    在帶原的過程中,病毒會一直存在我們的肝臟細胞內。若是在感染的過程中激發體內的免疫反應,我們的免疫細胞就會攻擊肝細胞進而引發肝炎,使肝功能受到影響。反之,若是B 型肝炎帶原者的肝指數檢查,若持續維持在正常範圍內,無臨床症狀表現,而且超音波檢查正常,這些帶原者就會被稱為「健康帶原者」。

     

    肝沒有神經  早期肝病無症狀
    肝被稱作無聲的器官,是因為肝臟內並沒有神經分佈,而且只需要正常健康肝臟的4分之1,就能維持正常運作,因此早期肝病往往沒有症狀或症狀輕微(倦怠、嗜睡、食慾不振、右上腹部不適...等)而不易察覺。一旦B型肝炎惡化,就有可能演變成猛爆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的。」所以,為了避免B型肝炎的感染,我們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B型肝炎的傳染。即便感染了,也不要害怕就醫,規則追蹤治療,才能帶給你彩色的人生

     

    ◎ 撰文/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王炯凱
    ◎ 編輯/郭庚儒整理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 

    春養肝 主廚教做這道料理,擊退脂肪肝

    肝氣旺於春季!少吃酸、早起梳頭、每日按3穴

    春天後母面!寒暖變幻莫測傷氣血,3類好食養肝、護肝

    春季養肝不可不知!中醫:早起、吃辛、穿寬衣,都能通暢肝氣

     

    按這裡→加入健康2.0LINE  保健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