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排便時機!1天有3次 最好把握早餐後

  • 2019/08/06 17:32
  • 畢竟便祕的老人家真的很多。為了通便,往往必須費盡心思。營養師開出富含纖維的菜單,護理師幫忙按摩腰部,舍監阿姨建議老人家們喝牛奶,偏偏明治年間出生的老人無法接受,阿姨只好一個一個去發比較好入口的乳酸飲料。

     

    示意圖/TVBS

     

    做到這個地步還是大不出來的人就要使用軟便劑,可是這東西的份量很難控制,劑量不足大不出來,劑量稍微超過又會立刻變成拉肚子,處理起來非常麻煩。
    延伸閱讀:喝優酪乳排毒!腸道蠕動順暢毒素順利排出、維持好氣色

     

    浣腸更是家常便飯,連浣腸都沒有效果的話,就要做到「挖便」的地步了。所謂挖便,指的是用戴上塑膠手套的手指伸入肛門挖出糞便。因此,也難怪我們一直認為直腸是堆積糞便的地方。

     

    原來直腸不是用來存放糞便的器官!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根據我在生理學課堂上學到的,直腸通常是空的而且呈扁塌狀。只有S形的乙狀結腸將糞便推送進來時,直腸壁內側受到糞便的擠壓,直腸才會鼓脹起來。

     

    直腸壁以肌肉構成,當這裏的肌肉受到擠壓伸展時就會送出訊號,訊號透過神經傳導到背部的脊髓,脊髓再將「受到擠壓就擠壓回去」的命令回傳給直腸。接收命令後的直腸肌收縮,同時舒張肛門括約肌而排便。以上稱為「排便反射」。
    延伸閱讀:「嗯」不出來怎麼辦?快學吳神父順便法 刺激足部直腸反射緩解便祕

     

    當然,為了不讓這種反射立刻發生,大腦有時會發出忍耐命令,因此實際上人類的排便行為無法光用反射來說明,那只是基本機制。這麼說來,只要不放過出現排便反射的時機就不會造成便祕了。那麼,排便反射什麼時候會出現呢?答案是乙狀結腸送出糞便之後。

     

    乙狀結腸什麼時候會送出糞便呢?

    值得慶幸的是,生理學的課本裏明確地寫了答案:一天3次。沒錯,就是三餐飯後。書上更寫著,最佳時機是吃完早餐後。原因是交感神經會在白天運作,使身體不容易引起反射,所以最好趁一大早,身體還沒完全清醒的時候把握排便時機。
    延伸閱讀:陳月卿:3大最有效清腸、解便祕的良方!

     

    ◎ 本文摘自/《老大人陪伴指南:青銀相處開心就好,想那麼多幹嘛?》三好春樹 著  
    ◎ 編輯/郭庚儒整理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

    春蕉最有滋味!1道香蕉料理,預防便祕又防腸癌

    日本食療大師:用「米湯」起死回生!糙米養生法連續喝一周,排出黑色宿便

    調體質、治便祕!權威中醫陳潮宗的「小米潤腸粥」,加一味強化通便效果

    便祕竟會致乳癌!5大食物幫解毒,醫師教4招最簡單的排毒法

     

    按這裡→加入健康2.0LINE  保健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