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歲不用坐輪椅、靠雙腳走透透!「2支健走杖」遠離肌少症、跌倒臥床

  • 王家瑜 整理
  • 2020/06/02 16:00
  • 急診醫師郭健中的岳父在94歲時因為打太極拳時跌倒,拳友看他走路不穩、怕他發生意外,便勸他不要再來打拳。從此,看護便推著輪椅送他去公園曬太陽。當郭健中注意到岳父虛弱無力時,他已經坐輪椅半年了!需要人攙扶3次才能從椅子上站起來,走路搖搖晃晃,難怪看護不敢讓他自己走,必須依賴輪椅。

     

    「我在急診室處理過太多臥床病患了!」郭健中深知,一旦失去行動能力而臥床,老年生活品質低落,長期照顧起來更不容易,於是他開始積極尋求可以幫助岳父恢復行動能力的方法,希望還來得及逆轉。

    延伸閱讀:能坐就坐!長期臥床加速衰老,2招幫助長輩坐起來

     

    ▲ 岳父跌倒後需仰賴輪椅行動,郭健中積極尋求可以恢復行動力的方法。

     

    老人家就該坐輪椅?過度保護恐加速肌少症

    台灣已經進入高齡社會,但照護高齡者的觀念仍停留在保護約束,長者一旦走不穩,擔心跌倒,就直接依賴輪椅甚至臥床。輪椅文化起因是過度保護的錯誤觀念,銀髮照顧者或醫療照護機構為避免發生跌倒意外,就過度保護,太早將長輩約束在輪椅或是病床,不但沒有針對問題改善行動能力,反而剝奪自主運動的機會,加速肌少症的惡化,衍生出沉重的長期照護問題。

    延伸閱讀:長輩行動力退化 可能是用錯輔具了!

     

    郭健中回憶,以前每次去看岳父,他都是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很少起身走動,所以晚了半年才發現走路不穩的問題。當發現長輩走路速度變得較慢,站坐姿勢變換呈現慢動作,或是走路不穩,就應該要積極的復健,增強肌力。使用輪椅看似安全,卻喪失了運動鍛鍊的機會,使得肌肉更加萎縮,並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

    延伸閱讀:別等走不動、失能時才後悔!肌少症3個檢測讓你早知道

     

    健走杖練習3週 9旬長者找回行動力

    為了找回流失的肌力,郭健中的岳父開始使用健走杖。剛開始要推輪椅在旁備用,因為他走100公尺就累了需要坐下休息,還抱怨拿兩支健走杖走路手好痠,郭健中和太太總是說說笑笑扶他站起來走路;使用健走杖2、3次慢慢適應後,越走越遠,經過3星期的練習,可以一次走500公尺,原本的單手拐杖就再也不用了!

     

    走在社區巷子裡,他們彷彿在陸地上滑雪,不時有旁人投以異樣的眼光。知道岳父從依賴輪椅進步到能靠健走杖自己行走,不需人攙扶,便由好奇轉為讚嘆羨慕的表情。岳父引領高齡族群的健走時尚風潮,自己也很高興,到哪裡都要帶健走杖。

     

    ▲ 郭健中全家人一起「在陸地上滑雪」,竟引領了周遭高齡族群的健走風潮。

     

    老年人做肌力訓練和年輕人一樣有效,開始規律運動3週就可以感受到體力明顯進步,因為經過運動刺激,神經與肌肉的協調性進步很快;但要持續運動3到6個月,肌肉才會真正回春。重點在於要誘發長輩開始運動的動機和繼續運動的興趣。

     

    使用2支健走杖的好處

    與地面的支撐點多了兩個,底面積增加,提升穩定性,可以避免跌倒,剛好適合年長者走路不穩的狀況。

    延伸閱讀:專家教你!用健走杖、微痠拉筋法幫膝蓋延壽

     

    醫師女婿經驗談:「找理由」讓長輩起身走路

    為了鼓勵他出來走走,郭健中和老婆開車載他出去玩,說要出去玩,岳父就會想動起來。他們會攜帶輪椅,幫岳父穿成人紙尿褲,讓他無後顧之憂;到了風景點,就開始找各種理由讓他站起來走,要拍美美的照片啦、有階梯不好推啦、甚至帶他去外澳沙灘時,藉口推輪椅沒辦法在沙地移動,只好抬到海邊,再鼓勵他從停車場走300公尺到海邊坐著放風箏。

     

    ▲ 郭建中和老婆經常用各種理由,鼓勵岳父站起身來走路。

     

    大約開始練習走路後2個月後,有一天晚上到岳父家,電視看到一半,他自己居然站起來,說要去睡覺,郭健中和老婆對望一下,睜大眼睛看著他從面前走回臥室了!他可以用健走杖自己從沙發站起來,表示體力進步創新紀錄。

     

    這時他們才恍然大悟,原來以前陪到很晚,是因為他自己站不起來,也不好意思要我們扶他進房睡覺,只好睏在沙發上。有了行動的能力,他會自己去倒茶喝水,澆花,上廁所不需要幫忙。郭健中希望藉由自己的親身經歷,分享給更多人知道鼓勵銀髮族健身的好處,全家都受益!

     

    ◎ 本文摘自/《高年級體育課》  ◎ 圖片來源/遠流出版提供

     

    相關文章
    走路是最好的有氧運動:減焦慮、防失智的方法都在這!
    人老真的不經跌!4招教你化身快樂「不倒翁」 坐著、躺著都能做
    浴室危機四伏!3個省錢改造撇步,避免長輩跌倒撞傷
    重訓不是年輕人專屬!每周練3次改善骨鬆,加做這一項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