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成功
已複製連結
廣告
心血管 / 心衰竭

【 症狀篇 】

  • 心衰竭/心衰竭是心臟的癌症!心衰竭原因、分型、症狀有哪些?1水腫情況是警訊

    心衰竭俗稱「心臟無力」,是指血液注入心室或心室打出血液的能力受損,血量無法正常供給日常生活活動所需,導致呼吸困難、喘、運動耐力變差、疲倦、身體或四肢水腫之情形。

     

    心臟衰竭原因、分型

    所有的心臟疾病都可能引起心衰竭,一般常見可區分為四大類型,包括心臟血管阻塞型、高血壓型、心肌病變型、心臟瓣膜病變型。另外如先天性心臟病、心律不整、長期貧血、甲狀腺疾病、肺臟等疾病也會影響心臟功能而引發心臟衰竭。以下介紹常見的四種心衰竭類型:

     

    ◎心臟血管阻塞型

    曾因心肌梗塞,導致心肌缺氧或壞死引發的心臟衰竭。

     

    患者必須戒菸、降低膽固醇、規律服用藥物,並且視血管狹窄程度設定每3個月、6個月等不同頻率進行心導管檢查。 

     

    ◎高血壓型

    因血壓過高,增加心臟工作負荷,導致心臟肥大。

     

    患者需控制血壓,戒菸及規則服用降血壓藥物。 

     

    ◎心肌病變型

    心臟肌肉受病毒或細菌感染,或因酗酒、使用藥物等原因造成心肌受損。

     

    患者需規律服用藥物,減緩心臟肥大。 

     

    ◎心臟瓣膜病變型

    如二尖瓣脫垂等瓣膜閉鎖不全引起。心臟瓣膜是心臟的活門,能夠防止血液倒流, 若無法完全或有效的開關,會導致心臟肌肉收縮加劇,增加心臟負荷。

     

    患者需規則服用藥物,必要時可考慮接受瓣膜手術治療。

     

    據統計,病人經診斷為心衰竭後,若未積極處理,平均診斷後五年存活率約只有50%,比起半數以上癌症的五年存活率都低,所以也被稱為「心臟的癌症」。心衰竭目前全球大約有2%的流行率,隨著人口老化與心肌梗塞等心臟疾病搶救的存活率高,許多急性心臟疾病病人在慢性心衰竭情況下存活,流行率恐會愈來愈高。

     

    雖然心衰竭對健康影響大,但被診斷出心衰竭並不代表指心臟完全失去功能,只要早期診斷並及早依照醫師的囑咐治療、規則用藥及飲食和生活控制,大部分病人都有機會大幅改善並控制病情。因此民眾需注意以下症狀,若有這些症狀,趕緊就醫以及早發現、及早控制。

     

    心衰竭的症狀

    1.呼吸急促、咳嗽

    因肺內的液體量增加,侵占了空氣的容積。病患不只在運動或工作時會呼吸困難而呼吸急促,嚴重時甚至躺在床上或站著不動時也會感覺呼吸困難。 且因有大量的液體積聚在肺內,肺部黏膜受刺激引起咳嗽,有時是乾咳,也可能咳出大量帶泡沫及血絲的痰。 

     

    2.端坐呼吸

    到了呼吸困難較嚴重的階段,因為躺姿會使下肢回流到心臟及肺的血液量增加,病患呼吸困難症狀加重,患者於平躺時會感到呼吸困難,需藉由坐起來或墊高枕頭才得以緩解,稱作端坐呼吸。

     

    3.夜間呼吸困難

    於夜間睡眠時發生,則稱為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病人睡夢中容易因呼吸困難而醒來,呼吸較費力且有喘鳴聲,需藉由坐起來或打開窗戶呼吸新鮮空氣來緩解。

     

    4.頸靜脈鼓起

    頸靜脈在正常情況下,站或坐不太顯露得出來,而因為心臟衰竭導致體循環靜脈壓增高,會出現坐姿或半臥姿時,頸外靜脈顯得充盈、脹大、飽滿,稱為「頸靜脈怒張」,表示靜脈壓增高,為不正常現象。嚴重者手臂或其他淺表靜脈也可見充盈、怒張。

     

    5.夜間頻尿

    心臟衰竭時,白天因為坐著或是站立,心臟功能不佳,難以將四肢的血液送回中樞。當夜間躺平時,蓄積在下肢的水分重新分布循環到腎臟,尿液就開始大量產生,進而造成夜尿。

     

    6.下肢水腫

    心臟衰竭造成血液無法正常回流,可能會出現肺水腫、四肢水腫、全身水腫等情況。如果出現下肢水腫,典型在下肢踝部的水腫,是心衰竭重要的警訊。

     

    7.全身無力、疲倦

    因為心臟輸出量偏低,打出來的血量不夠,以致全身循環的血液量不足,組織相對缺血,周邊組織獲得的氧氣、養分不夠,血液循環變少也讓代謝廢物不容易移除,雙重影響導致病患容易疲倦,運動耐受力也會下降,走一走就會喘、無力。

     

    8.噁心嘔吐、食慾不振

    心衰竭導致心臟無力將血液打出到腸胃道,會造成腸胃道血流供應不足,或因為血液積聚在腸胃道無法回到心臟,造成腸胃道水腫或腹部積水,而出現食慾不振、噁心、消化不良等症狀。

     

    健康醫學百科_心衰竭症狀

    ▲出現8症狀,小心可能是心衰竭徵兆。

     

    看更多

    心衰竭/心衰竭高危險群有哪些?如何預防心衰竭?心衰竭必知10件事
    心衰竭/心衰竭要注意什麼?哪些食物要限制?日常生活宜忌需知
    心衰竭/心衰竭如何診斷?治療有哪些選擇?心臟復健運動減少再住院率
    心衰竭/中醫5型治療心衰竭!面相、手相看疾病 強化心臟3穴位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亞東醫院.台中榮總.花蓮慈濟醫院.三總.衛福部南投醫院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 【 預防篇 】

  • 心衰竭/心衰竭高危險群有哪些?如何預防心衰竭?心衰竭必知10件事

    大家習慣把心臟比喻作幫浦(pump),所以往往以為「只要幫浦夠力」就不會心臟衰竭。現在這種觀念已經修正,因為心臟不僅要加壓收縮,讓血液打入大血管進行循環,心臟血管收縮後的「舒張期」要讓心室內壓急速下降,此時期心臟並非被動式放鬆,也一樣重要。近年來反而看到許多患者收縮壓,也就是血壓的高壓正常,但是舒張壓,也就是低壓嚴重異常,而引起心臟衰竭。

     

    心衰竭高危險群

    這種情況常好發在老年人、女性、過度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病患、長期吸菸、曾經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身上,特別是糖尿病病患,是心臟衰竭的高危險族群。根據國外的統計數據,即使將血壓、肥胖程度、膽固醇等因子校正之後,有糖尿病的人仍然比沒有糖尿病的人有更高的風險引發心臟衰竭,因此要特別提醒。

     

    健康醫學百科_心衰竭高危險群

    ▲心衰竭的高危險群。

     

     

    如何預防心臟衰竭?

    美國心臟學會(AHA)將心臟衰竭依疾病嚴重程度分成ABCD四階段,並且根據不同嚴重程度制定分級預防及最佳治療策略:

     

    A階段

    屬於高危險群,將來可能發展為心臟衰竭,如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疾病、肥胖、代謝症候群,接受具心臟毒性的藥物治療的患者、及有家族性心肌病變的患者,但尚無結構性的心臟變化。

     

    治療:
    生活方式調整,如戒菸、戒酒、減重、運動、控制血壓/血糖/血脂肪,及對糖尿病或有心血管疾病的病患使用ACEI/ARB類的藥物治療。

     

    B階段

    已有結構性心臟變化,如陳舊性心肌梗塞、瓣膜疾病、左心室收縮功能低下、左心室肥大,但尚未有心衰竭症狀。

     

    治療:
    建議採用ACEI/ARB藥物,對於具陳舊性心肌梗塞、左心室收縮功能低下的病患加上乙型阻斷劑(Beta-blocker)使用。

     

    C階段

    具結構性心臟變化,並已有心衰竭的症狀。

     

    治療:
    併用ACEI/ARB,Beta-blocker及利尿劑治療,仍無法控制症狀時就要考慮加上毛地黃,及其他血管擴張劑。對於心臟收縮無法同步的患者可考慮心臟再同步治療(CRT),也就是植入雙心室節律器使心臟能夠同步收縮進而改善心臟功能,可降低約36%的死亡率。

     

    對於發生心室頻脈/心室顫動的病人,可以裝置植入式心臟去顫器(ICD),以減少猝死危險,約可降低23%死亡率。

     

    D階段

    末期心衰竭,經藥物治療後於休息狀態下仍有心衰竭症狀,需要特別的介入性治療。

     

    治療:
    心臟功能差、對藥物反應不好,通常需要心臟移植。等待器官捐贈期間,可使用葉克膜(ECMO)或左心室輔助裝置(LVAD)。

     

    預防心衰竭從年輕開始

    其實現代醫學更著重「預防醫學」,希望在疾病發生之前就能矯正。所以預防心臟衰竭的重點最好是放在階段A、B。而更進一步的,是防範於「未病」,依年齡區分,不同時期應注意的事項略為不同。以下是建議: 

     

    年輕人

    應注意飲食種類的攝取,避免吃過多油膩、油炸的食物,且應避免吸菸,防止血中膽固醇及血酯過高,造成血管動脈提前硬化。 

     

    年齡較長者

    應注意血壓是否在標準範圍內,是否有糖尿病?避免吸菸、酗酒、肥胖、膽固醇過高。 

     

    心臟衰竭高危險族群的預防

    1.有高血壓要多量

    已經有高血壓的患者要注意平日應多量血壓,並將血壓數值記錄下來,注意血壓是否達標準血壓值(小於140/90mmHg),特別是糖尿病患者,理想目標血壓值為低於120/80mmHg。並且戒菸、低鹽飲食、注意睡眠時數及品質、規律的運動,都對控制血壓有正面的幫助。 

     

    2.冠狀動脈疾病要治療

    已經有明顯症狀,如胸悶、心絞痛 ,經藥物治療無效時,就要考慮接受心導管檢查,以避免心肌梗塞。 

     

    3.心梗患者要更嚴格控制血壓

    已經發生過心肌梗塞的患者,血壓要更嚴格控制,最好控制到標準血壓值(120/80mmHg)。其他如戒菸、低鹽飲食、降低異常血酯,特別是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膽固醇、控制血糖等都很重要。 

     

    4.糖尿病患嚴格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要嚴格進行飲食控制、多運動、控制血糖至標準值、降低體重。 

     

    5.瓣膜性心臟病要定期追蹤

    有心臟瓣膜性疾病患者要定期請心臟科醫師評估,必要時須服藥控制,嚴重時接受外科手術,以避免心臟衰竭持續擴大。 

     

    6.肥厚性心肌病變要追蹤評估

    肥厚性心肌炎患者必須定期追蹤、請心臟科醫師評估並服藥控制,嚴重時必須以外科手術治療。

     

    7.肥胖要控制

    飲食控制、多運動、降低體重並且注意是否已經有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等代謝症候群。

     

    8.慢性腎臟病需注意用藥安全

    避免長期服用止痛藥、慎用抗生素、血壓、血糖控制至標準值。 

     

    9.吸菸者要戒菸

    吸菸除了會造成肺部疾病外,也是造成心臟冠狀動脈硬化的重要因素。 

     

    10.血酯異常要控制

    應注意飲食種類的攝取,勿吃過多油膩、油炸的食物,以避免血中膽固醇及血脂肪過高,造成提前血管動脈硬化,必要時需服藥控制。

     

    看更多

    心衰竭/心衰竭是心臟的癌症!心衰竭原因、分型、症狀有哪些?1水腫情況是警訊
    心衰竭/心衰竭要注意什麼?哪些食物要限制?日常生活宜忌需知
    心衰竭/心衰竭如何診斷?治療有哪些選擇?心臟復健運動減少再住院率
    心衰竭/中醫5型治療心衰竭!面相、手相看疾病 強化心臟3穴位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亞東醫院.台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醫院.花蓮慈濟醫院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 【 照護篇 】

  • 心衰竭/心衰竭要注意什麼?哪些食物要限制?日常生活宜忌需知

    心衰竭並非絕症,雖然心衰竭的死亡風險常讓患者心驚,但其實被診斷出有心衰竭時,並不代表心臟已經完全失去功能,而且心衰竭也並非絕症,經正確治療後,患者仍可維持和正常人相仿的活動。

     

    心衰竭分級

    依據紐約心臟協會以嚴重度及症狀所做的心衰竭分級,共分成4級:

     

    1.第一級

    身體活動不受限制,普通的身體活動不會引起過度疲倦、心悸、呼吸困難或心絞痛。

     

    2.第二級

    身體活動輕度受限制,可以從事日常活動(如爬樓梯超過一樓)。 若做劇烈運動,就會感覺呼吸困難、疲倦、心悸或心絞痛。

     

    3.第三級

    身體活動明顯受限制,休息時會緩解,但從事輕微的活動(如爬樓梯無法超過一樓)會疲倦、心悸或心絞痛。

     

    4.第四級

    做任何身體活動都會不舒服,甚至躺在床上或站著不動時也會感覺呼吸困難、疲倦、心悸或心絞痛。

     

    心衰竭照顧好也能如常生活

    心衰竭患者透過適當照顧,如飲食改善等方式,有助於增加患者體能與功能,可改善症狀與提升生活品質。

     

    患者平常的保養,應注意保持規律的生活,維持愉快的心情,遠離興奮、緊張、生氣的情況,以免增加心臟負擔。除此之外,也要按時回診及規則服用藥物,配合專業的治療團隊是治療成功的關鍵,同時也要注意:切勿因為藥物太多或回診科別太繁瑣,就擅自停藥。

     

    心衰竭患者日常照護注意事項

    另外,也要注意日常飲食和生活照護,飲食不節制和生活不正常,都可能惡化心臟功能,以下是心衰竭患者的日常照護注意事項:

     

    1.限制鹽分攝取

    每天建議攝取量為3克~5克鹽,醃製品或各類加工食物應避免食用。

     

    2.限制水分攝取

    嚴重之心臟衰竭,每日建議水的攝取量約1000c.c.~1500c.c.(約4至6杯水,每杯250c.c.)或更少的量。

     

    3.避免吃流質食物、水果

    水的攝取量,包括一切液體攝取及含水分多的食物,如稀飯、果汁、水分過高的水果等都要避免,如病情惡化需嚴格控制水攝取,要調降水攝取量,並確實登記、記錄。

     

    4.避免刺激及產氣食物

    避免刺激性及產氣食物,如咖啡、酒類、茶類或辣椒、韭菜等食物,可能造成心搏過速而增加心臟循環負荷。

     

    5.避免過度勞累、充分休息

    保持規律的生活,早睡早起,避免粗重工作,避免過度勞累、緊張、壓力大,增加心臟負擔。

     

    6.必要時使用氧氣

    可以藉由氧氣治療來減輕呼吸困難及疲倦的程度,因此需要時可使用氧氣。

     

    ▲心衰竭的日常照顧注意事項。

     

    預防心臟功能惡化注意事項

    1.避免加重心臟負擔

    除此以外,也要戒菸、避免二手菸,以免心血管病變惡化,心臟負荷增大。也要避免進出太冷或太熱、溫差大,及空氣不佳的環境,例如三溫暖、泡溫泉。心衰竭患者不適合全身浸泡於攝氏40度以上的熱水,以免加重心臟負擔。

     

    2.預防感染

    由於心衰竭病患的抵抗力變差,因此平常要用肥皂勤洗手,並且注意口腔衛生、定期至牙醫門診檢查,出入公共場所應配戴口罩,注意保暖,定期注射流感及肺炎疫苗等相關疫苗,以避免感染。

     

    3.預防便祕增加心臟負擔

    便祕會使血壓上升、增加心臟負荷,因此心衰竭患者應採高纖維飲食,必要時可依醫囑使用軟便藥。

     

    4.勿自行購買成藥、偏方

    避免任何來源不明藥品,即使是市售成藥,都可能含有惡化心衰竭的成分,尤其應避免類固醇與非類固醇類的消炎止痛藥(NSAIDs),若未正確使用可能加速肝、腎功能惡化。如欲使用中藥或草藥前應與藥師或醫師討論利弊。

     

    5.每天量體重

    心衰竭患者除了要每天早晚量血壓、注意脈搏以外,也要每天量體重。倘若每天體重增加超過1公斤,或3天增加超過2公斤,又合併有腳踝變腫情形,很可能是積水的警訊,要趕快回醫院就診。

     

    預防吃進隱形鈉

    除了三餐的飲食注意控制放鹽量,也要小心許多不注意的飲食習慣可能會吃進「隱形鈉」,以下是民眾最容易誤食的「隱形高鈉食物」,要注意:

     

    1.少喝或不喝湯。

    2.避免淋肉湯、拌湯汁。

    3.多選擇清炒、燙;避免選擇醃、燻、醬、滷、漬等烹調方式。

    4.選擇蔬菜、水果取代鹹味點心。

    5.不用味精、鮮味精。

    6.少吃炒飯、炒麵、燴飯。

    7.注意食品標誌,選擇少鈉食品。

     

    看更多

    心衰竭/心衰竭是心臟的癌症!心衰竭原因、分型、症狀有哪些?1水腫情況是警訊
    心衰竭/心衰竭高危險群有哪些?如何預防心衰竭?心衰竭必知10件事
    心衰竭/心衰竭如何診斷?治療有哪些選擇?心臟復健運動減少再住院率
    心衰竭/中醫5型治療心衰竭!面相、手相看疾病 強化心臟3穴位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花蓮慈濟醫院.亞東醫院.衛福部南投醫院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 【 治療篇 】

  • 心衰竭/心衰竭如何診斷?治療有哪些選擇?心臟復健運動減少再住院率

    心衰竭初期不一定會出現症狀,因此及時發現、及時治療是挽救生命的關鍵。該如何診斷心衰竭?又有哪些治療方法?心臟復健運動有什麼好處?本文告訴你。

     

    心衰竭的診斷

    1. 病史及臨床表現。

     

    2.理學檢查。

    聽診是否有心雜音、肺部是否有體液積蓄。檢查腳踝、足部、腿部和腹部是否腫脹。查看頸部靜脈有無腫脹。

     

    3.心電圖

    測量心跳的速率和規律性。可顯示是否有心臟病變或心室是否變厚。

     

    4.胸部X光

    胸部X光可顯示心臟是否肥大?肺部是否積水?或是否有其他肺病。

     

    5.心臟超音波

    若心臟有超過一個區域損害並造成心臟衰竭,超音波可建立心臟影像,顯示心臟血液是否充滿,並顯示心臟肌肉有無正常的收縮,以評估心臟是否有損傷或功能失常。

     

    6.24小時心電圖監視器

    24小時揹負的心電圖監視器以電極貼片貼在胸部,可全天、連續紀錄日常生活的心臟節律。

     

    7.心臟血液循環掃描

    將放射性顯影劑以靜脈注射入體內,描繪出心臟內腔和心臟血管的輪廓。這種檢查可以顯示心臟射出血液至身體其他部位的情形。

     

    8.心導管

    心導管加上顯影劑注射,以及X光檢查,可了解動脈內部是否有阻塞,醫師可用來測量心臟內腔的壓力和血流,採集心臟的血液檢體。

     

    9.冠狀動脈血管攝影

    此檢查通常和心導管一起施行,將顯影劑透過導管注入冠狀動脈,可觀察到血液流經心臟是否受阻,並評估心臟射出血液功能。

     

    10.運動心電圖

    心臟在高度負荷下,需要更多氧氣輸出。運動心電圖可觀察心臟對運動的反應,包括心跳及血壓,正常情況下監測會持續到運動後10~15分鐘以上才停止,若受檢者在試驗中有胸痛、血壓急速上升或任何不適,即需中止檢查,也可藉此了解受檢者的心臟功能。

     

    11.甲狀腺功能檢測

    甲狀腺功能過高或過低都可能是造成心臟衰竭的主要原因。甲狀腺功能檢測是甲狀腺最常見的檢查。

     

    心衰竭治療3大類 最嚴重需換心

    藥物治療

    心衰竭的治療會先從保守的藥物治療開始,許多患者透過服用藥物及調整生活習慣,配合飲食和運動,多數能達到有效控制,恢復正常生活。以下是心衰竭常見用藥:

     

    1.可以改善症狀的藥

    Loop 利尿劑、Thiazide 利尿劑、心跳節律抑制劑、毛地黃。

     

    2.可以維持或加強心臟功能的藥

    乙型阻斷劑、ACEI或ARB、ARNI、MRA保鉀利尿劑。

     

    侵入性治療

    當藥物和復健運動等保守治療失效,心衰竭症狀愈來愈嚴重,醫師會和病人討論是否進行侵入性治療,以下是常見的侵入性治療方式:

     

    1.心臟血管整形術

    可在病患血管狹窄處,經由心導管進行氣球擴張,並視情況置放血管支架幫助血管擴張,回復血管正常血流通暢,提升心臟功能。

     

    2.心臟血管繞道手術

    當心血管有多處或嚴重阻塞,可考慮進行心臟血管繞道手術。將體內某一處血管取下,移植至心臟狹窄的血管病灶處,做一個造橋式的接通,幫助心臟血流回復通暢。

     

    3.心臟瓣膜置換手術

    瓣膜性心臟病引起心衰竭的病人,若心臟瓣膜嚴重狹窄或逆流時,可轉介心臟外科,進行瓣膜修補或置換瓣膜手術。

     

    4.心臟節律器

    心衰竭病人在長期追蹤時,會發現有心臟收縮節律不規則等問題, 造成心臟收縮舒張功能下降。放置心臟節律器可以幫助心臟同步收縮,及感應心臟是否有跳動異常,給予心臟電擊回復正常節律。

     

    5.葉克膜體外維生系統與主動脈內氣球幫浦儀器

    用於急性心臟衰竭合併嚴重休克,可以減輕心臟負荷,增加心輸出量,必須在加護病房中使用並密切觀察,幫助維持生命徵象及整體循環功能。

     

    6.心室輔助器

    當使用主動脈幫浦儀器輔助下無法改善末期心臟衰竭時,可考慮使用心室輔助器,將血液自心房或心室引流至幫浦內,再打回動脈,減輕心臟作功,維持血液循環。此作為是進行心臟移植病人等待期的連接橋梁。

     

    7.心臟移植

    當藥物成效不佳或無法以一般手術治療時,醫師會評估整體心臟功能狀況,提出移植手術的選項,心臟移植非完全治癒且仍有後續風險,需和醫師及心臟移植團隊充分討論。

     

    復健運動輔助治療

    心臟衰竭患者因心輸出效率不佳,對於日常生活活動及運動常因此產生呼吸急促或呼吸喘的情形,進而降低活動意願,導致運動耐力下降且加重臨床症狀表現。因此心臟衰竭的治療除了藥物之外,復健運動也是輔助治療的重點。

     

    因急性心肌梗塞,或是心臟疾病住院的患者出院前,會安排極早期復健介入。心衰竭復健運動的作用包括:

     

    1.保護心臟與血管。

    2.改善體力與增加肌肉。

    3.提升生活功能與品質。

    4.減少再住院率。

     

    心臟衰竭如何運動?運動項目和建議

    運動項目可選擇走路、登階、腳踏車等大肌肉群運動。運動強度以柏格運動自覺量表的第11~第13級最好,即運動中和運動後維持「輕鬆可唱歌~有點喘可聊天」的程度。運動項目、運動建議和注意事項如下:

     

    心衰竭運動項目

    ☆呼吸運動

    腹式呼吸,以鼻吸氣、嘴巴吐氣,吸氣感覺到肚子脹起來,吐氣肚子消掉。

     

    ☆肩部與胸廓伸展運動

    1.雙手上舉、2.雙手外展。每循環做20次。做3回合。

     

    ☆膝蓋交替伸直

    坐姿,雙腿從膝下自然垂直地面,兩腳交替伸直運動,做20次。做3回合。

     

    ☆足踝幫浦運動

    坐姿,腳伸直,腳板用力往下並停留1、2秒後,再往上翹起停留1、2秒,做20次後換腳進行。

     

    ☆膝蓋交替抬高或原地踏步

    兩腳各做20次。做3回合。

     

    健康醫學百科_心衰竭復健運動

    ▲適合心衰竭病患日常做的復健運動。

     

    心衰竭運動建議

    1.一周3~5次的有氧耐力運動,加一周3次的肌力運動

    2.務必遵循醫囑用藥、營養師建議飲食,調整身體狀況。

    3.帶著愉快的心情運動,漸進式的運動。

     

    心衰竭運動注意事項

    ◎運動前與運動中,若出現任何不適感,如:胸悶有壓迫感、 心悸、呼吸困難、暈眩噁心、冒冷汗、臉色嚴重蒼白、手腳冰冷發紫等,應立即停止運動且休息。

     

    ◎運動後,若休息10分鐘後持續惡化,應盡快就醫。

     

    看更多

    心衰竭/心衰竭是心臟的癌症!心衰竭原因、分型、症狀有哪些?1水腫情況是警訊
    心衰竭/心衰竭高危險群有哪些?如何預防心衰竭?心衰竭必知10件事
    心衰竭/心衰竭要注意什麼?哪些食物要限制?日常生活宜忌需知
    心衰竭/中醫5型治療心衰竭!面相、手相看疾病 強化心臟3穴位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亞東醫院.花蓮慈濟醫院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 【 中醫篇 】

  • 心衰竭/中醫5型治療心衰竭!面相、手相看疾病 強化心臟3穴位

    古代中醫沒有心衰竭的病名,依症狀是屬於中醫「喘促」、「心水」、「心痺」、「心脹」、「心衰」等範疇。在中醫古籍《黃帝內經‧素問‧痺論》中有提到:「脈痺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心……心痺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喘,嗌乾善噫。」為中醫對心衰竭症狀最早的描述。

     

    面相可觀察心血管疾病

    心臟疾病通常已有許多共病,對全身造成影響,中醫《內經》有云:「心其華在面」,代表從面相上可以藉由中醫的望診,來觀察心血管系統的好壞,以及心臟功能的穩定。當心臟冠狀動脈發生粥狀硬化、血管逐漸狹窄,心臟血管缺血到達嚴重程度時,身體也會出現許多變化,可藉由中醫的望、聞、問、切四診來判斷。

     

    手、耳、臉、唇、舌可看出心衰竭

    杵狀指

    心臟衰竭病患通常會出現杵狀指。發生杵狀指的原因,是因為肢體末端缺氧,讓細胞認為生存受到威脅,所以造成局部組織增生。這些組織增生時會壓迫到原有的手指外觀,導致形成搗杵狀,並因此而命名之。杵狀指的特徵是末端指或腳趾節明顯增寬增厚,指甲從根部到末端呈拱形隆起,使得手指腳趾端背面的皮膚與指趾甲構成的基底角等於或大於180度。

     

    手掌

    當大拇指向內彎會出現一條線,從線到靠近大拇指的這個區塊,肌肉隆起部分,叫「大魚際」。這一區若顏色偏紫或青色,或有黑點、斑點出現,就要特別注意。年輕人這個地方有青筋,表示勞心過度;中年以上若這個地方血管扭曲發青,則要注意心臟的保養。魚際這一帶若青色的血管太多,就代表運動量不夠,心肺功能有待加強。

     

    耳朵「冠心溝」

    當心臟冠狀動脈硬化導致供血不足時,耳垂因為沒有軟骨和韌帶支持,對缺血現象最直接的反應就是耳垂組織萎縮,會出現一條由內上方延伸至外下方的凹陷線條,中醫稱之「冠心溝」。

     

    「冠心溝」的出現代表耳垂中富含彈性的「膠原蛋白纖維」缺血,缺血原因來自耳垂動脈萎縮、供血不足,觀察發現若耳垂上有「單耳不完全」的摺線,屬於較不嚴重的狀況,其次為單耳完全性摺痕,最嚴重的是兩耳完全性對角摺線,患有心臟疾病的機率最高。

     

    印堂紋

    印堂是觀察心臟疾病的重點之一。印堂光澤平滑、沒有紋路是健康之相,但是當印堂產生縱紋,好像懸著一根針,中醫望診稱之為「懸針紋」。只要印堂出現懸針紋,無論在中央或兩側,這類人士心情通常不開朗,胸口也會憋悶,呼吸不順暢,心肺的循環也會有問題。

     

    山根橫紋

    「山根」位於兩眼內側眼頭之間的鼻樑低處,是鼻子開始要隆起的地方。若山根低陷或出現橫向細紋,代表平時身心壓力大,波動的情緒容易導致血壓起伏不定,上了年紀後就容易有心臟血管的問題。

     

    舌頭暗斑唇色暗沉

    唇舌也是心臟疾病觀察重點。中醫認為舌面分為四個區域,與五臟六腑相對應,舌尖區屬心、肺,當舌面或舌邊出現暗斑,捲起舌頭,舌下的靜脈色暗、腫起,甚至彎曲、唇色暗沉等,都是氣血瘀滯的現象。

     

    中醫可發現心衰竭「未病」及早防範

    中醫診斷心臟疾病看的是「氣血」,當西醫檢查到心電圖異常、心肌缺氧、心血管阻塞,此時已經是中醫所謂的「血病」,而中醫可以從「氣」裡發現許多西醫檢測無法查知的潛在心臟疾病,可以及早防範未然。

     

    心臟衰竭的病機是因為心陽氣虛,功能不全,血脈運行不暢,以致臟腑經脈失養,功能失調。中醫在治療心臟衰竭主要是辨證論治,經由診斷判斷出是那一種證型,再施以對症的治療。心臟衰竭證型主要可分為:

     

    1.心氣陽虛,主要需補氣養陰、益氣生津,如用保元湯。

    2.氣陰兩虛,以補肺氣、養陰生津為主,如用天王補心丹。

    3.陽虛水泛,治療以溫陽利水為主,如用五苓散合真武湯。

    4.氣虛血瘀,治療以益氣活血為主,可用補陽還五湯。

    5.陽衰氣脫,此時為危急重症,必須送醫急救,可用急救回陽湯。

     

    保護心臟3穴位

    建議刺激以下3穴道,可能對保護心臟有正面幫助:

     

    隱白穴

    隱白穴位於左右腳拇指指甲根部處,屬於「脾經」的出發點,因此刺激隱白穴具有「活血」的效果,能提高血液流動的流量以及質量,有助於提高血管彈性,使全身的氧氣、營養更能在體內順暢循環。

     

    隱白穴

    ▲按隱白穴可增強心臟。

     

    復溜穴

    高血壓會帶給心臟相當大的負擔,而刺激位於小腿內側的復溜穴能提高水分代謝,具有降低血壓的效果。透過按壓刺激復溜穴,可讓身體的水分更容易排出,具有改善水腫的效果,進而讓血壓接近正常、減輕心臟負擔。

     

    ▲按復溜穴可增強心臟。

     

    內關穴

    內關穴對心律不整有良好的改善效果,還能調整橫膈膜柔軟度、防止呼吸過淺,能降低心律不整的風險。內關穴意為內臟的關口,具有調節內臟、安定身心的效果,能幫助提高內臟血液流動,也可改善心悸問題。

     

    ▲按內關穴可增強心臟。

     

     

    看更多

    心衰竭/心衰竭是心臟的癌症!心衰竭原因、分型、症狀有哪些?1水腫情況是警訊
    心衰竭/心衰竭高危險群有哪些?如何預防心衰竭?心衰竭必知10件事
    心衰竭/心衰竭要注意什麼?哪些食物要限制?日常生活宜忌需知
    心衰竭/心衰竭如何診斷?治療有哪些選擇?心臟復健運動減少再住院率

     

    ◎ 圖片來源/健康2.0資料照.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諮詢專家.資料來源/周宗翰中醫師.陳潮宗中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 其他心血管疾病

    大家都在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