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心衰竭/心衰竭是心臟的癌症!心衰竭原因、分型、症狀有哪些?1水腫情況是警訊

心衰竭

健康2﹒0 整理 2024/06/06 17:40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心衰竭俗稱「心臟無力」,是指血液注入心室或心室打出血液的能力受損,血量無法正常供給日常生活活動所需,導致呼吸困難、喘、運動耐力變差、疲倦、身體或四肢水腫之情形。

 

心臟衰竭原因、分型

所有的心臟疾病都可能引起心衰竭,一般常見可區分為四大類型,包括心臟血管阻塞型、高血壓型、心肌病變型、心臟瓣膜病變型。另外如先天性心臟病、心律不整、長期貧血、甲狀腺疾病、肺臟等疾病也會影響心臟功能而引發心臟衰竭。以下介紹常見的四種心衰竭類型: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心臟血管阻塞型

曾因心肌梗塞,導致心肌缺氧或壞死引發的心臟衰竭。

 

患者必須戒菸、降低膽固醇、規律服用藥物,並且視血管狹窄程度設定每3個月、6個月等不同頻率進行心導管檢查。 

 

◎高血壓型

因血壓過高,增加心臟工作負荷,導致心臟肥大。

 

患者需控制血壓,戒菸及規則服用降血壓藥物。 

 

◎心肌病變型

心臟肌肉受病毒或細菌感染,或因酗酒、使用藥物等原因造成心肌受損。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患者需規律服用藥物,減緩心臟肥大。 

 

◎心臟瓣膜病變型

如二尖瓣脫垂等瓣膜閉鎖不全引起。心臟瓣膜是心臟的活門,能夠防止血液倒流, 若無法完全或有效的開關,會導致心臟肌肉收縮加劇,增加心臟負荷。

 

患者需規則服用藥物,必要時可考慮接受瓣膜手術治療。

 

據統計,病人經診斷為心衰竭後,若未積極處理,平均診斷後五年存活率約只有50%,比起半數以上癌症的五年存活率都低,所以也被稱為「心臟的癌症」。心衰竭目前全球大約有2%的流行率,隨著人口老化與心肌梗塞等心臟疾病搶救的存活率高,許多急性心臟疾病病人在慢性心衰竭情況下存活,流行率恐會愈來愈高。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雖然心衰竭對健康影響大,但被診斷出心衰竭並不代表指心臟完全失去功能,只要早期診斷並及早依照醫師的囑咐治療、規則用藥及飲食和生活控制,大部分病人都有機會大幅改善並控制病情。因此民眾需注意以下症狀,若有這些症狀,趕緊就醫以及早發現、及早控制。

 

心衰竭的症狀

1.呼吸急促、咳嗽

因肺內的液體量增加,侵占了空氣的容積。病患不只在運動或工作時會呼吸困難而呼吸急促,嚴重時甚至躺在床上或站著不動時也會感覺呼吸困難。 且因有大量的液體積聚在肺內,肺部黏膜受刺激引起咳嗽,有時是乾咳,也可能咳出大量帶泡沫及血絲的痰。 

 

2.端坐呼吸

到了呼吸困難較嚴重的階段,因為躺姿會使下肢回流到心臟及肺的血液量增加,病患呼吸困難症狀加重,患者於平躺時會感到呼吸困難,需藉由坐起來或墊高枕頭才得以緩解,稱作端坐呼吸。

 

3.夜間呼吸困難

於夜間睡眠時發生,則稱為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病人睡夢中容易因呼吸困難而醒來,呼吸較費力且有喘鳴聲,需藉由坐起來或打開窗戶呼吸新鮮空氣來緩解。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4.頸靜脈鼓起

頸靜脈在正常情況下,站或坐不太顯露得出來,而因為心臟衰竭導致體循環靜脈壓增高,會出現坐姿或半臥姿時,頸外靜脈顯得充盈、脹大、飽滿,稱為「頸靜脈怒張」,表示靜脈壓增高,為不正常現象。嚴重者手臂或其他淺表靜脈也可見充盈、怒張。

 

5.夜間頻尿

心臟衰竭時,白天因為坐著或是站立,心臟功能不佳,難以將四肢的血液送回中樞。當夜間躺平時,蓄積在下肢的水分重新分布循環到腎臟,尿液就開始大量產生,進而造成夜尿。

 

6.下肢水腫

心臟衰竭造成血液無法正常回流,可能會出現肺水腫、四肢水腫、全身水腫等情況。如果出現下肢水腫,典型在下肢踝部的水腫,是心衰竭重要的警訊。

 

7.全身無力、疲倦

因為心臟輸出量偏低,打出來的血量不夠,以致全身循環的血液量不足,組織相對缺血,周邊組織獲得的氧氣、養分不夠,血液循環變少也讓代謝廢物不容易移除,雙重影響導致病患容易疲倦,運動耐受力也會下降,走一走就會喘、無力。

 

8.噁心嘔吐、食慾不振

心衰竭導致心臟無力將血液打出到腸胃道,會造成腸胃道血流供應不足,或因為血液積聚在腸胃道無法回到心臟,造成腸胃道水腫或腹部積水,而出現食慾不振、噁心、消化不良等症狀。

 

健康醫學百科_心衰竭症狀

▲出現8症狀,小心可能是心衰竭徵兆。

 

看更多

心衰竭/心衰竭高危險群有哪些?如何預防心衰竭?心衰竭必知10件事
心衰竭/心衰竭要注意什麼?哪些食物要限制?日常生活宜忌需知
心衰竭/心衰竭如何診斷?治療有哪些選擇?心臟復健運動減少再住院率
心衰竭/中醫5型治療心衰竭!面相、手相看疾病 強化心臟3穴位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亞東醫院台中榮總花蓮慈濟醫院三總衛福部南投醫院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