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心衰竭/心衰竭要注意什麼?哪些食物要限制?日常生活宜忌需知

健康2﹒0 整理 2024/06/06 17:42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心衰竭並非絕症,雖然心衰竭的死亡風險常讓患者心驚,但其實被診斷出有心衰竭時,並不代表心臟已經完全失去功能,而且心衰竭也並非絕症,經正確治療後,患者仍可維持和正常人相仿的活動。

 

心衰竭分級

依據紐約心臟協會以嚴重度及症狀所做的心衰竭分級,共分成4級: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1.第一級

身體活動不受限制,普通的身體活動不會引起過度疲倦、心悸、呼吸困難或心絞痛。

 

2.第二級

身體活動輕度受限制,可以從事日常活動(如爬樓梯超過一樓)。 若做劇烈運動,就會感覺呼吸困難、疲倦、心悸或心絞痛。

 

3.第三級

身體活動明顯受限制,休息時會緩解,但從事輕微的活動(如爬樓梯無法超過一樓)會疲倦、心悸或心絞痛。

 

4.第四級

做任何身體活動都會不舒服,甚至躺在床上或站著不動時也會感覺呼吸困難、疲倦、心悸或心絞痛。

 

心衰竭照顧好也能如常生活

心衰竭患者透過適當照顧,如飲食改善等方式,有助於增加患者體能與功能,可改善症狀與提升生活品質。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患者平常的保養,應注意保持規律的生活,維持愉快的心情,遠離興奮、緊張、生氣的情況,以免增加心臟負擔。除此之外,也要按時回診及規則服用藥物,配合專業的治療團隊是治療成功的關鍵,同時也要注意:切勿因為藥物太多或回診科別太繁瑣,就擅自停藥。

 

心衰竭患者日常照護注意事項

另外,也要注意日常飲食和生活照護,飲食不節制和生活不正常,都可能惡化心臟功能,以下是心衰竭患者的日常照護注意事項:

 

1.限制鹽分攝取

每天建議攝取量為3克~5克鹽,醃製品或各類加工食物應避免食用。

 

2.限制水分攝取

嚴重之心臟衰竭,每日建議水的攝取量約1000c.c.~1500c.c.(約4至6杯水,每杯250c.c.)或更少的量。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3.避免吃流質食物、水果

水的攝取量,包括一切液體攝取及含水分多的食物,如稀飯、果汁、水分過高的水果等都要避免,如病情惡化需嚴格控制水攝取,要調降水攝取量,並確實登記、記錄。

 

4.避免刺激及產氣食物

避免刺激性及產氣食物,如咖啡、酒類、茶類或辣椒、韭菜等食物,可能造成心搏過速而增加心臟循環負荷。

 

5.避免過度勞累、充分休息

保持規律的生活,早睡早起,避免粗重工作,避免過度勞累、緊張、壓力大,增加心臟負擔。

 

6.必要時使用氧氣

可以藉由氧氣治療來減輕呼吸困難及疲倦的程度,因此需要時可使用氧氣。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心衰竭的日常照顧注意事項。

 

預防心臟功能惡化注意事項

1.避免加重心臟負擔

除此以外,也要戒菸、避免二手菸,以免心血管病變惡化,心臟負荷增大。也要避免進出太冷或太熱、溫差大,及空氣不佳的環境,例如三溫暖、泡溫泉。心衰竭患者不適合全身浸泡於攝氏40度以上的熱水,以免加重心臟負擔。

 

2.預防感染

由於心衰竭病患的抵抗力變差,因此平常要用肥皂勤洗手,並且注意口腔衛生、定期至牙醫門診檢查,出入公共場所應配戴口罩,注意保暖,定期注射流感及肺炎疫苗等相關疫苗,以避免感染。

 

3.預防便祕增加心臟負擔

便祕會使血壓上升、增加心臟負荷,因此心衰竭患者應採高纖維飲食,必要時可依醫囑使用軟便藥。

 

4.勿自行購買成藥、偏方

避免任何來源不明藥品,即使是市售成藥,都可能含有惡化心衰竭的成分,尤其應避免類固醇與非類固醇類的消炎止痛藥(NSAIDs),若未正確使用可能加速肝、腎功能惡化。如欲使用中藥或草藥前應與藥師或醫師討論利弊。

 

5.每天量體重

心衰竭患者除了要每天早晚量血壓、注意脈搏以外,也要每天量體重。倘若每天體重增加超過1公斤,或3天增加超過2公斤,又合併有腳踝變腫情形,很可能是積水的警訊,要趕快回醫院就診。

 

預防吃進隱形鈉

除了三餐的飲食注意控制放鹽量,也要小心許多不注意的飲食習慣可能會吃進「隱形鈉」,以下是民眾最容易誤食的「隱形高鈉食物」,要注意:

 

1.少喝或不喝湯。

2.避免淋肉湯、拌湯汁。

3.多選擇清炒、燙;避免選擇醃、燻、醬、滷、漬等烹調方式。

4.選擇蔬菜、水果取代鹹味點心。

5.不用味精、鮮味精。

6.少吃炒飯、炒麵、燴飯。

7.注意食品標誌,選擇少鈉食品。

 

看更多

心衰竭/心衰竭是心臟的癌症!心衰竭原因、分型、症狀有哪些?1水腫情況是警訊
心衰竭/心衰竭高危險群有哪些?如何預防心衰竭?心衰竭必知10件事
心衰竭/心衰竭如何診斷?治療有哪些選擇?心臟復健運動減少再住院率
心衰竭/中醫5型治療心衰竭!面相、手相看疾病 強化心臟3穴位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花蓮慈濟醫院亞東醫院衛福部南投醫院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