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小腿常抽筋注意心血管疾病!每周發生1次要小心 按壓腳底穴道反射區防抽筋

小腿抽筋-穴位

許佳惠 整理 2024/06/27 11:22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小腿肚等部位經常抽筋,對生活造成困擾的人不在少數。不過如果經常抽筋要小心可能潛藏下肢動脈硬化,甚至是心肌梗塞、腦中風等疾病。日本帝京大學醫學部附屬溝口醫院客座教授出沢明提醒,每周發生1次以上的抽筋就要思考疾病的可能性,應就醫檢查。另外,腳與腳底有穴道及反射區,可防止抽筋。以下是他的分享。

 

抽筋的原因很多 這些情況的抽筋可能潛藏慢性病或脊椎病

肌肉抽筋的原因有許多種,如年齡增長、運動不足導致肌肉量減少、血液循環不良與體寒、水分攝取不足、服用利尿劑、降壓藥等藥物、特定疾病等等。頻繁發生腓腸肌痙攣等狀況,每周達1次以上者、腓腸肌痙攣後大腿接著抽筋等容易連續發生肌肉抽筋者以及「腳以外的部位抽筋」、「全身都會抽筋」者,也可能是患有慢性病及脊椎相關疾病,請盡速至醫療機構就診。若是想知道目前服用中的藥物是否會導致腓腸肌痙攣等,請詢問熟識的醫師,切勿自行判斷停藥。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肩頸抽筋怎麼辦?頻繁抽筋小心糖尿病和肝問題!防抽筋快補它 梅子醋超有效

 

頻繁發生腓腸肌痙攣 每周1次以上的抽筋要警覺

在多半情況下,腳抽筋、腓腸肌痙攣都並非由疾病引起。報告指出大約有六成65歲以上的人,都曾有腓腸肌痙攣的經驗。甚至連小孩,也可能因腳太疲勞、流過多汗而發生腓腸肌痙攣。但若每晚都發生腓腸肌痙攣,或身體的任何部位每周會發生1次以上的抽筋,就應思考疾病的可能性。

 

糖尿病、肝腎功能障礙、肝硬化恐導致到處抽筋

例如過去也曾有因糖尿病、腎臟、肝臟功能障礙導致全身出現抽筋的案例。當頸部、肩膀、手臂等頻繁抽筋時,則可能是肝硬化和糖尿病的症狀。以上疾病皆會使全身血液循環變差,而無法將礦物質傳遞至肌肉,導致身體各處發生抽筋。

看更多:女童患罕見心律不整 聽到鬧鐘響就痙攣大叫險喪命

 

小腿抽筋可能與腰椎疾病、心肌梗塞、腦中風有關

而腰部椎管狹窄症、椎間盤突出等脊椎疾病,以及下肢動脈硬化也可能導致腓腸肌痙攣。此外,雖然較為罕見,但也有人的抽筋症狀與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嚴重的疾病有關。因此若是對這些症狀有疑慮,請前往專科就診。

 

防止抽筋的「穴道及反射區」

腳和腳底佈滿了與內臟和各器官相連的末梢神經,稱為「穴道」及「反射區」。其中也包含了能改善腓腸肌痙攣的區塊。只要調整好這些區塊,便能改善腳底血液及淋巴循環,對全身帶來正面影響。由於必須依序刺激腳底及內踝、膝蓋後側等部位,因此也許會有點難度。請務必慢慢做,掌握按壓方式。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男星高血脂 血液被洗出半包油!高血脂4症狀 江坤俊示警:腳抽筋也是警訊

 

按壓力道掌握「痛但舒服」的強度

請以「痛但舒服」的強度刺激按摩穴道及反射區。待習慣力道後再試著以「吐氣並按壓2秒→維持2秒→吐氣並用2秒慢慢鬆手」的方式按壓。也可使用按壓穴道的小道具。

 

立刻緩解小腿抽筋按右腳這區塊

雖然基本上隨時都可以做,但請避開吃飽或洗澡前、後的時段。此外,在按摩前後喝1杯水,能促進血液循環,以及排除老廢物質。沒什麼空,和想立刻解除腓腸肌痙攣的狀況時,請試著刺激只有右腳有的肝臟及膽囊反射區,以及委中穴。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 本文摘自/《找回雙腿靈活力 肌肉抽筋自救手冊》出沢明 著
◎ 圖片來源/楓葉社.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