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女星肋骨痛以為胃炎 一照竟是「癌王」!醫: 胰臟癌3徵兆、1類人要警覺

許寶仁 報導 2024/06/27 11:54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資深女星陳郁蓉是本土劇熟面孔,常以「惡婆婆」形象在螢幕現身,令人印象深刻,怎料她這2年飽受肋骨痛困擾,以為是腸胃炎作怪,一就診竟查出罹患有「癌王」之稱的胰臟癌。幸好她很早期就發現胰臟癌,開刀後治癒的機率相當高。

 

「從肋骨痛到腰痛到爆」竟是胰臟長壞東西

本土劇女星陳郁蓉常演出《戲說台灣》、《藍色水玲瓏》等戲劇,尤其擅長演繹惡婆娘的角色,但近來她不敢接太多戲,原來2年前她開始有脹氣、噁心、拉肚子等症狀,「從肋骨痛到腰,痛到爆」,原以為是腸胃炎,照了腹部超音波,醫生研判她胰臟有問題,後來確診是罹患胰臟癌。
看更多:華視前董座趙雅麗癌逝!抗胰臟癌半年不敵病魔 健檢3檢查可揪癌王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據了解,陳郁蓉檢查出的胰臟癌大小為2.8公分,是01期之間。醫師表示,很多胰臟癌發現時已是晚期,像陳郁蓉這麼早就發現,屬於非常幸運的案例,大概1萬人當中只有1個。

 

癌王惡名:症狀不明顯、快速惡化、篩檢有死角

台大醫院胃腸肝膽內科部主治醫師暨綜合診療部內視鏡科主任廖偉智指出,胰臟癌之所以惡名昭彰,有3大原因,一是它會快速惡化,短短3個月內可能內演變成無法治療的癌症;二是它早期症狀不明顯,難以覺察。

 

第三個原因,是因為胰臟的位置,加上受限於篩檢診斷工具,大約有4成的早期胰臟癌,即使透過電腦斷層也沒能被揪出,等到症狀明顯時,往往已是晚期,以致確診後5年存活率相當低。

 

2公分以下治癒率高 99歲患開刀4年未復發

廖偉智醫師表示,其實胰臟癌若能早期發現,治癒率很高,尤其是2公分以下,藉由手術就有很高的根治機會。台大醫院一般外科主任、台灣胰臟醫學會理事田郁文教授,是全台灣開最多胰臟癌的醫師,他曾開過高齡99歲的患者,目前患者104歲,4年多來未復發。

 

廖偉智醫師指出,胰臟癌最主要的危險因子是吸菸,包括被動式的吸入二手菸、三手菸;其次還包括糖尿病、慢性胰臟炎,或胰臟的良性腫瘤也可能演變成胰臟癌;基因變異也是胰臟癌的高風險族群,但醫學界還在尋找箇中關聯性。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醫揭胰臟癌3警訊:體重驟減、黃疸、背痛

廖偉智醫師表示,雖然胰臟癌的早期症狀不明顯,但仍有跡可循,臨床觀察患者通常會先出現體重驟減的徵候,以及黃疸、背痛等情形,民眾若出現相關症狀,務必進一步就醫檢查。
看更多:對抗胰臟癌飲食怎麼吃?研究推薦4招預防胰腺癌!3種水果降胰臟癌風險

 

50+才發生糖尿病要警戒 1%與胰臟癌有關

田郁文教授曾受訪表示,胰臟癌可能與基因變異有關,儘管家族遺傳的關聯性並不高,但若家族中有胰臟癌、乳癌、卵巢癌、攝護腺癌等癌症的人,建議定期追蹤檢查至少3年。

 

田郁文教授還指出一類人應對胰臟癌特別提高警覺,就是50歲以後才出現糖尿病的患者。他說明,一般第二型糖尿病多在3040歲發病,但研究發現,晚發型糖尿病患者當中,大約每100人有1人是因胰臟癌而誘發,因此對於壯世代才發生的糖尿病,有必要進一步評估胰臟癌風險。

 

AI輔助及早揪出胰臟癌 治癒、存活大躍升

另外,拜AI科技之賜,目前醫學界已研發出胰臟癌AI輔助偵測系統,突破以往電腦斷層的瓶頸和死角,能揪出2公分以下、甚至1公分的早期胰臟癌,準確度大幅提升,對胰臟癌的治癒率及存活率也是一大福音。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儘管陳郁蓉感嘆身體大不如前,半年前檢查時打顯影劑還發生過敏反應,血管發炎全身痛,目前她每3個月核磁共振追蹤,腫瘤大小2.8公分,醫師評估暫時先不開刀,但若超過3公分會建議馬上動刀。她現在正接受一種侵襲性較低的新型放療,也以中醫輔助抗癌。

看更多:台大醫院與輝達共推AI醫療 心臟病篩檢平台、胰臟癌偵測工具貢獻世界

 

◎ 圖片來源/陳郁蓉臉書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田郁文教授.廖偉智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